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秦帝国风云录 > 分节阅读 229

分节阅读 229(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不堪。现在宝鼎做了封君,老秦人东山再起了,宗室势力因为宝鼎的崛起也逐渐有了起色,这时候老太后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果断把婴拿了出来,以离间秦王政和宝鼎,挑起兄弟间的残杀。

婴的背景同样复杂,他的父亲长安君在秦王政亲政当年举兵反叛,失败后逃到赵国,至今还活着,如果赦免婴,等于打秦王政的脸,等于打击秦王政的权威,秦王政绝不会答应。

赦免宝鼎,是因为时机好,一则这是昭襄王时期的案子,过去快三十年了,二则公子弘也死了,而且还是为国捐躯,其三宝鼎自己也建有军功,这样就有充足理由赦免,既无损昭襄王的声誉,还维护了大秦律法的公正,提高了秦王政的威严,一举多得。

在婴这件事上。宝鼎考虑欠妥,稀里糊涂地上当了。其实他即使知道老太后的用意,也无法拒绝,就冲着同病相怜这一点,他也要仗义出手,把婴从苦难中解救出来。只是这样一来,就变成公子宝鼎向秦王政的挑战了。这时候公子宝鼎向秦王政挑战,后果不言自明,秦王政即使无意诛杀宝鼎,也不得不出手了。

老太后一方面提升公子宝鼎的实力,一方面离间兄弟两人,让秦王政和公子宝鼎成为对手,如此楚系就掌握了主动,彻底安全了,这样就可以在利益最大化的时侯采用左右逢源之策,将来公子宝鼎如果出尔反尔、背信弃义了,楚系也能利用兄弟阋墙的局面,迫使秦王政立后立储。

老太后两招齐出,基本上确立了未来大秦政局的走向,由此也基本上确保了楚系利益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不会受损。

宝鼎想明白了,他不得不佩服老太后,这一系列的谋划可谓妙若天成,从打击乌氏到现在,老太后一直掌控着形势的发展,最终完全达到了目的,更为更怕的是,秦王政也罢,公子宝鼎也罢,根本没有任何机会跳出这个陷阱。

宝鼎暗自叹息。在权力博弈上。自己还是一个雏,尤其与华阳太后比起来,真的是差得太远太远。

老太后先让自己自请就国,然后把婴托付给自己,那时候自己构建强大利益集团的谋划还没有出来,自己回到封邑后南阳局势的发展也还没有全部确定,所以婴这步棋的作用不要说自己没有看出来,就是苍头和公子豹听说之后也没有想到更多。如今自己的整体谋划出来了,南阳局势的发展也明朗了,老太后也做出了让楚系全力帮助自己的承诺,接下来婴这步棋的作用就突然露出了真相。

打击乌氏这件事看上去是楚系的一着败棋,其实正是楚系离间秦王政和自己亲密关系的开始,楚系绝不允许秦王政和自己亲密无间,那对楚系绝对是一场灾难。由此目的往下推演,由于乌氏这件事导致自己的处境异常艰难,于是自己不得不改弦易辙主动结盟楚系,接着老秦人全面复出,自己自请就国,再到自己构建利益集团与秦王政形成抗衡,再到楚系主动帮助自己以换取立后立储,所有这些事情的背后都是一个目的,让自己与秦王政手足相残。

离开咸阳之前,自己肯定要拯救婴。因为这是自己对老太后的承诺。于是兄弟矛盾必然激化,但这个时候,兄弟已经是死敌了,婴这件事不过是把兄弟反目的事情挑明了而已,也就是说,双方箭已上弦,都没有退路了。这不是两个人的事,这是两个庞大利益集团之间的战争,兄弟相残的局面已经形成,风暴的漩涡已经开始咆哮,两个人都身不由己。想退都退不出来了。

高,太高了,太绝了,老太后不愧是老太后,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短短时间里便把秦王政早期的谋划彻底摧毁了。

楚系死几个人算什么楚系遭受一连串的打击算什么谋定而后动,公子宝鼎的特殊身分决定了他肯定是政治漩涡的中心,肯定是秦王政的对手,所以老太后早在宝鼎返回咸阳的第一天就把未来局势看得一清二楚,她一直在谋划。楚系受到的打击越大,谋划的成功率就越大,秦王政和公子宝鼎就越是看不到楚系藏在背后的杀人利剑。果然,到了今天,一切都清楚了,秦王政的谋划算什么公子宝鼎的谋划算什么两个人的谋划都在老太后的算计之中,两个人都掉进了老太后的陷阱,而楚系由此牢牢控制了局势。

公子宝鼎要更大的实力吗可以,向楚系求助。秦王政要打击公子宝鼎吗可以,向楚系求助。

楚系的要求是什么简单,立后立储。

立后立储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现在和未来的朝政都被楚系所把持,即使楚系还会遭到打击,权势还会遭到损失,无力长久把持朝政,但绝对可以长久影响朝政,而楚系整体利益也将因此得以长久维持。

但由此产生的后果是什么大秦的统一之路将变得遥遥无期。

自己一旦在南阳崛起,必定与楚国贵族建立亲密的关系。春申君也罢,李园也罢,都是楚国贵族的对手,这次只要把李园杀了,楚国贵族必定控制朝政,这也是老太后的谋划之一。只要楚国贵族控制了朝政,必然呼应秦国的楚系力量,从而保证楚国的安全,而办法就是给自己以支援,把自己变成像孟尝君、平原君和信陵君一样的大权贵。

到了那个时侯,秦王政已经无心去实现统一四海的大业了。他首先要确保王位,确保王统,他不得不再次与楚系密切合作,竭尽全力打击自己,大秦的政局将由此转为宗室相争,大秦将像当初的齐国、赵国和魏国一样陷入内部的权力争斗,而关东诸国随即赢得了喘息的时间,赢得了合纵反攻秦国的机会。

这就是贵族的力量。齐国之所以差点被乐毅打得亡国,楚国之所以让秦军攻克都城,赵国之所以有长平大败,都是源于国内激烈的权力斗争,源于国内贵族集团之间的血腥厮杀。反过来,秦国之所以有当年的辉煌,正是因为内部贵族的团结,等到宣太后一死,秦国的辉煌也就一去不返。

未来,秦王政还能杀了自己吗不可能了,他现在就杀不了自己,老太后的存在就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高山。等到老太后死了,自己已经崛起于南阳,老秦人也完全控制了军队,秦王政不要说杀自己这位封君,他反倒要担心自己的王位了。

这完全违背了自己的初衷。没有统一就没有帝国,没有帝国就没有中土的和平,没有和平就无力抵抗匈奴人的入侵。这是一个死道理,中土历史被自己改变了,但大漠历史还是按照既定的轨迹在前进。历史有它的必然性,但冥冥之中自有天道,匈奴人统一了大漠,中土也统一了,这才有了几百年的南北战争,假如中土人的统一步伐变慢了,可以想像,中土必将遭受巨大的灾难。

我改变历史是想拯救帝国,是想让中土避免灾难,但我现在在干什么我不但要葬送帝国,还要葬送整个中土,让中土生灵涂炭。

宝鼎越想越是愤怒,忍不住仰首向天,厉声咆哮。

秦王政就是未来的始皇帝,始皇帝的确伟大,但始皇帝的伟大建立在他统一四海的功绩上,没有统一四海的功绩,他就是一个普通的大王,他就是一个秦王,而一个普通的秦王首先要保证君王的利益,假如君王的利益都保不住,他还有心思去建功立业

自己所构建的庞大利益集团绝不会像自己一样了解未来的历史并高瞻远瞩地做出最有利于本集团的策略,他们正在创造历史,他们要抓住一切机会攫取利益,他们绝不会像老太后所说的那样把目光放到十年二十年之后,所以自己即使有策略,利益集团也未必按照策略来执行,而只顾眼前利益的执行者们会把形势搞得越来越糟糕。

一切都是理想化的东西,而这些理想化的东西源于自己的“无知”,政治上的“无知”。

看看老太后的谋划,看看秦王政的谋划,再看看自己的谋划,不难发现自己的谋划完全建立在理想上,如果继续按照这条路走下去,历史轨迹的改变将彻底背离自己的初衷。

“武烈侯,你要向大王请罪,马上请罪。”隗清被宝鼎的怒吼吓住了,连退数步,惊恐万分地说道,“你们是兄弟,但也是君臣,君臣之礼不可违。”

宝鼎宣泄完了心里的怒气,把脑海里乱七八糟的想法统统赶走,急速思考对策。

“武烈侯,婴的事可以退让一步。”隗清小声劝道,“你可以恳求大王赐你隶臣妾,用这种办法也可以带走婴,将来婴立了军功,你再恳求大王下令赦免。”

宝鼎站在那里沉默不语。

“你这样走出去,根本救不了婴。”隗清恳求道,“武烈侯,请三思啊。”

宝鼎猛地一转身,向书房方向急行而去。

秦王政坐在案几后面,以手抵额,正在闭目沉思。夫人跪坐在一侧,担心地看着他。忽然脚步声响,两人不约而同地望向门外,公子宝鼎又回来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