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戈壁水世界 > 分节阅读 35

分节阅读 35(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难道贷款给那些牧民吗我们没有这个资格呀”李春花听了,急着问道。

“日新村的自然条件不行,就是贷款也没有办法发展起来。具体该怎么办,我们还要多听多问,说不定办法就出来了。”黄教授心里也没有准谱。

第二卷 觅地再起 第051章 困惑与考察中

更新时间:20091118 11:14:36 本章字数:3610

庆祝上了页新人作新书榜,多更一章,谢谢大家了鞠躬

大家又驱车到刘福、刘善成的养殖场继续考察。他们的养殖场也在罗平区的阳平镇上,二人也算远房亲戚,只是难以算清的那种罢了。两人都是养羊大户,不过养的不是滩羊,而是小尾寒羊。目前该镇正在大力展小尾寒羊养殖,不过由于饲草、饲料的限制,目前规模一直在五万只左右徘徊。除了刘福、刘善成各养殖五千多只以外,其他养殖上千头的还有二三十家,另外随家散养的农户也有不少。

由于早就联系好了,刘福、刘善成很快就和李大山等人会合。通过他们边走边谈的介绍,李大山大致明白了该镇小尾寒羊养殖业兴起的全过程。

小尾寒羊是我国乃至世界著名的肉裘兼用型绵羊品种,具有早熟、多胎、多羔、生长快、体格大、产肉多、裘皮好、遗传性稳定和适应性强等优点。4月龄即可育肥出栏,年出栏率400以上;6月龄即可配种受胎,年产2胎,胎产26只,有时高达8只;平均产羔率每胎达266以上,每年达500以上;体重6月龄可达50千克,周岁时可达100千克,成年羊可达130190千克。在世界羊业品种中小尾寒羊产量高、个头大、效益佳,被国家定为名畜良种。

它吃的是青草和秸秆,献给人类的是毛皮和鲜肉,送给养殖户的是真金白银。由于养殖小尾寒羊效益可观,草原市早在五年前就从外省大量引进小尾寒羊种羊,但是大部分地区由于各种原因都没有展起来,只有罗平区阳平镇在刘福的带领下搞出了规模,搞出了效益。

这事还得从五年前说起,当时刘福还在外地一家大型养殖场里从事管理工作,每年也能挣不少钱,但是家里人口多,最后落下的也只有几个小钱。那段时间,刘福正在家里休假,阳平镇政府按照草原市及罗平区的工作安排,刚好在他们村里推广小尾寒羊。政府给出的政策非常优惠,种羊价格低不说,政府还根据购买量提供低息贷款,没有养殖技术的,镇上农技站还派人进行培训。但就是这样好的条件,习惯了家里老三样的农民没有几个人敢下手。就是买了的,也只是买个十几头,贪图政府的优惠而已。

只有刘福看到了其中的商机和希望。他在养殖场就专门负责管理黑山羊养殖工作,对小尾寒羊并不陌生,而且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养殖、繁育、医疗知识。他拒绝了家里人的劝阻,辞去了养殖场的工作,利用自己多年打工积攒下来的六万元,以及政府提供的低息贷款二十万元,一次性购进种羊八百只,并建起了标准化羊圈,开始了规模化养殖之路。一段时间,村里人都认为他最终要失败,风言风言让他的老婆心惊胆战,只有他坚定不移。加之家里所有的钱都投进了养殖当中,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搞得他老婆里里外外不知骂了他多少回。

但是一年下来,由于刘福掌握着比较成熟的养殖技术,加之管理科学,饲养精心,八百只种羊健康的存活了下来,而且前前后后繁殖了一千二百只小羊羔。而羔羊出生3545天断奶育肥,育肥8090天,体重就能达到50公斤。上半年生下的六百只羊羔到了下半年就出栏上市了,光是卖羊一项,刘福就进账十万元。另外还卖了几千元的羊毛。而一年的养殖和医疗成本,刘福只花了三万八千元,也就是说,一年时间下来,刘福账面净收入七万元,而且羊圈里面还有八百只种羊,六百只小羊。

卖羊之后,刘福的手边再也不缺现金了,老婆也喜笑颜开,周围村民的心情也从质疑、幸灾乐祸变成了极度后悔,大家开始有事没事到刘福的羊圈边去转转,想学点经验和技术。刘福读过书、打过工,也算是见过世面的人物,对乡亲们的行为能够理解,他也没有藏私,反而认真指导那些家里买了小尾寒羊的村民,就是家里养殖其他羊的农户,刘福也经常给予技术和医疗指导。

慢慢的,村里的人越来越信服刘福的本事,想养羊的村民都在他这里买种羊。刘福也没有坑大家,每次都是选最好的大羊给村民,而且他卖出的小尾寒羊还承诺负责技术指导,第一时间治疗羊病,让买羊的人安了心。从他这里买羊的人也就越来越多,最后,刘福干脆放弃了肉羊养殖,专门搞起了小尾寒羊种羊选育工作。

几年时间下来,刘福的养殖场形成了五千头的小尾寒羊存栏量,肉羊养殖、种羊繁育并存的局面。而期间他卖出的种羊更是不计其数,可以说,整个阳平镇的小尾寒羊基本上都是刘福养殖场种羊培育出来的后代。这无数的羊儿也为刘福赚到了近千万的财富。现在,刘福所在的村子几乎家家养羊,规模大点的就有十几二十家。全村的人都靠小尾寒羊致了富,村里子到处都是小洋楼。只是因为没有规划,看上去有些凌乱。

而刘善成养羊其实只有二三年时间。之所以短时间展到几千头的存栏量,全是因为他变卖了家里的毛皮加工厂。刘善成父子两代人靠着祖传技术,都是加工牛皮、羊皮的高手。家里搞毛皮加工厂已经十多年时间,请的工人也有二十多个。由于技术好,出的皮子质量好,生意一直十分兴旺,家里积累的财富也不少。

在生意往来之中,刘善成现养殖小尾寒羊的利润相当不错,而且技术门槛不是很高。再则由于这些年南方的毛皮加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兴起,规模巨大,抢走了很多北方小厂的生意,刘善成家里的加工厂由于技术好,还能维持,但是利润已经非常薄了。

活人哪能被尿憋死,困境造就变革。刘善成通过一段时间的考察,特别是刘福毫不藏私的帮助和指点,他说服自己的父亲,果断的卖掉了皮毛加工厂,辞退了工人,只是在家里还保留着一个小作坊,由他们父子和他父亲的二个徒弟加工一些高档皮制品。卖掉加工厂,加上家里的积蓄,刘善成一次性拿出伍佰万元,建起了大型标准化养殖场,从刘福和其他种羊繁育场引进了三千头小尾寒羊,并且通过刘福的推荐,从他那里雇请了几个技术人员,另外从草原市牧业高等专科学校招聘了一批毕业生从事管理工作。

刘善成有管理工厂的经验,加上刘福及其他专业人员的指导,他的养殖场展起来也算顺风顺水,目前养殖场规模控制在五千头左右,同样是肉羊和种羊并存的模式。通过刘善成的介绍,盈利相当可观,比原来办加工厂好多了。

李大山几人听了情况介绍,对刘福的看法大不一样了。一个个仔细打量起他来,搞得刘福连连摆手,退后一步,谦虚的说道:“求您了,可别这样看我。其实大家都养羊,我更赚钱。”

黄教授笑着说道:“我们没有别的意思,就是敬佩你的为人。自己富不算富,家家富才是真的富。刘福同志,你很不简单啊”

刘福知道黄教授的身份,听了这话,更是不好意思了,连忙答道:“黄教授,你可别寒碜我。我也就是读书的时候,老师告诉我,养殖要形成规模和地区优势,才能在市场谈判中占有主导地位。从这些年我们阳平镇的展来看,我老师说的很有道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