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异世明皇 > 分节阅读 77

分节阅读 77(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吗这个时候来见我,有什么事情呢

“宣他进来”

很快,张惟贤迈着稳健的步伐,这几年,他倒是养的白白胖胖,红光满面的。对于张惟贤,我心里总有一种难以言谕的感觉。从助我登基看来,他是一个很有心计谋略的人,能够在纷乱中把火候跟分寸掌握得恰到好处。要是能用得好,不失为一个国家栋梁。但他是皇亲,又是世袭的公侯。我不愿把他放到政治漩涡中心,让他势力扩大,尔后又成为我改革的阻力。张惟贤倒也识趣,虽然贵为太师,又是礼部尚书,但于军国大事,人事任免向来都极少开口。若偶有进言,却是直中要害。

“老臣叩见我皇”

我笑道:“张爱卿平身,外边的宗亲都散了吧,恐怕他们回去自己都还是要团圆一下的,怎么张爱卿这么晚还有事情来求见朕”

张惟贤起身回道:“老臣方才蒙太皇太妃跟懿安皇后召见,因为席间见皇上面有忧色,知皇上必是为朝堂上的事情烦忧,故斗胆来见驾。”

“既是如此,不知英国公有何教朕”

张惟贤躬身道:“老臣不敢,老臣知皇上尚在权衡与察哈尔结盟之事,现进一言以供皇上参考。”

“张爱卿见识不凡,但讲无妨”

“老臣以为,如今无论朝野内外都在争论是否结盟,但都立场鲜明,只看到彼此的害处,却不知行中庸之道。盖因大明与蒙古对峙数百年,彼此忌惮太深,然林丹汗再雄心壮志,也不如当年的努尔哈赤。首先不论其两人勇略如何,便是时间上,林丹汗就输了一筹。如今女真人团结一致建立汗国,这是努尔哈赤跟我大明对抗三十年得到的结果,也是我大明三十年的失策。而此时林丹汗虽占有漠南蒙古,但人心浮动,手下部落多有投靠女真人。林丹汗自身根基不稳,又面对女真人的蚕食,他要立足必然寻求外援。而大明正是最为合适的选择。”

讲到这张惟贤停顿了下,看我听得认真,他又舔了舔嘴唇,思绪了下又继续讲道:

“故臣以为,林丹汗也急于寻求结盟,宋献策的奏报更是体现了这点,林丹汗只不过为了掩饰,才狮子大开口而已。大明自皇上登基,便未予察哈尔部旧例的赏银,但林丹汗仍没有什么举动。因此大明修改掉一些条件,他仍旧会同意。况且在大明,女真,察哈尔中,察哈尔是最弱的。大明即便财力上支援察哈尔,他仍旧不及女真人。老臣听闻女真敌酋皇太极在沈阳开科取仕,设立六部九卿,笼络士人,野心恐怕不只是辽东。相反,蒙古人向来都是好利无厌,尚不成气候,最多也不过让他统一漠南。两百年来,漠南蒙古即便统一,也难有作为,旋即又会分裂。因此要以女真人为首要解决的威胁。再者,女真人拉拢蒙古部落,身为蒙古部落共主的林丹汗怎么会善罢甘休,他们打起来是肯定的。面对如此微妙局势,微臣以为可以用小利使得林丹汗处在一个中立的位置,只要袁崇焕在辽东取得优势,蒙古人自然会配合作战捡取渔翁之利。”

张惟贤的话使我豁然开朗,便接着问道:“那不知张爱卿这结盟的合约如何修改呢”

“这铁可以少量供应,老臣以为只要给予每年千斤数量便可;岁赏按旧制;开放大同,宣府外,马价银不再统一拨给,由马市现银交易。另外三大部的赏银九万两也可以在大同发放,可以告诉林丹汗,唯有其他三大部使者不来领取,方可归于察哈尔部。”

“果然妙计若林丹汗想的话,大明即便封他个王也可以”

张惟贤谦虚道:“皇上夸奖,老臣不敢当。这封王甚好,就封他作个顺义王,让他们蒙古部落去争好了。”

“呵呵,在朕面前你就不必客气了。嗯,朕明日便发旨给宋献策,让他再跟林丹汗好好谈谈。朕现在给你说动了心思,你就陪朕再聊聊,把其中细节想想。方正华,你去给英国公府上的人传个话,就说朕留英国公一会,晚些再回去。”

“奴才遵旨”

接着,方正华就出乾清宫传旨去了,我邀英国公秉烛夜谈,尽兴而散

第九十三章 歃血

尚在归化城的宋献策这几天心里也是惴惴不安,他倒不担心自己的安危,而是紧张皇上对自己奏折的意见。见过林丹汗几次后,宋献策发现林丹汗并没有外界所传的那么凶暴,反而还有些刻意收敛出来的斯文。大明使团也没有受到什么刁难,会谈完毕后,他们就直接给安排到公馆。相反的是,这次出使是他自己第一次被赋予重任,又没有相关经验,若有什么闪失便是死罪难逃,宋献策心里不紧张才是奇怪。

又过了几天,朝廷仍旧没有消息。宋献策有些坐不住了,不禁站起身来急急的走了两步,然后转身对这一个中年人说道:“凌大人,你看朝廷会不会接受我等商议的条件”

此次出使,除了宋献策,还有个礼科给事凌义渠做副使,剩下的就是一队卫士。等了几天后还没有传回消息,宋献策再没有那么自信,便忍不住找凌义渠商量一下。这凌义渠是天启二年的进士,对本朝典制比较熟知。他作副使,一是辅助下宋献策,二来则有些监察的意味。

“大人不必着急,此事事关重大,朝廷必然会有争执,所以迟几天也属正常。”凌义渠在朝廷里多呆了几年,知道朝廷的习惯运作。

得到这个回答,宋献策长嘘出一口气。他倒不是没有想到这层,只是身上责任重大,关心则乱。问凌义渠也是想找个人证实他的想法,当他知道凌义渠也是跟他一般想法时,顿时轻松下来。同时又暗怪自己太沉不住气,差点在属下面前失了方寸。宋献策走回座位,端起几子上的茶杯,缓缓喝了口茶方道:“唉,我也是觉得责任重大啊希望能快点接到旨意,咱们顺顺利利把这差事给办了,才不负皇上所托。”

“那是,那是”

正当宋献策还要讲点什么的时候,门外便响起了急急的靴声。人还未进门,便有气喘喘的喊开了:“大人,朝廷来旨意了。”

宋献策与凌义渠闻言大喜,都站起身来赶忙设香案接旨。这可是他们千等万等要的消息,但真等到跪下听旨的时候,两人心里又不住的担心起来,谁知道皇上的旨意里面说的是什么呢自己的一生荣辱也都在这旨意的字里行间好在,让他们放心的是专使带来的是皇上褒奖勉励的圣旨,同时还有一封盖有玉玺的密函。

宋献策知道事关机密,小心翼翼的拆开看完里边的旨意,宋献策陷入思虑之中。他转手将密函给了凌义渠,凌义渠迅速浏览了一遍,然后郑重的重新包好交还给宋献策。

“宋大人,此事有些棘手。原先的条件都是大人费尽心思争来的,现在朝廷还要削减,恐怕蒙古人不会轻易答应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