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异世明皇 > 分节阅读 76

分节阅读 76(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上会有这么一问,委实让郑家兄弟头上有些冒汗。因为国内的船只对于日本这条航线不清楚,一直来都还是郑家兄弟所属的商队所垄断。这件事李原吉也是知道的,因为他们也缴税,所以只好睁只眼闭只眼。但这确实严重违制,如今皇上问起,能不紧张吗

郑芝龙吞了吞口水道:“因为由福建到日本,航线难行,只有臣的水师方可挡得住风浪,是以百姓尚未敢前往。臣如今正率领水师勘探航线,相信不久可以通航。”

看他们的表情也知道怎么一回事,我没有多说什么,毕竟是鞭长莫及。我不想纠缠这个问题便转移话题道:“怎么只有你们两兄弟前来述职郑爱卿其他的手足呢”

郑芝龙见皇上并没有追究,不禁松了口气:“回禀皇上,臣弟郑芝虎领着水师操练,郑鸿逵在台湾安定福建过来的移民,只有臣的三弟郑芝豹跟臣前来陛见圣颜。”

“好,果然是朕之忠臣良将你们在江南的的表现朕很满意,朕已经决意让你们再迁一任,有功之人都升一级,希望你们把大明的南疆经营好”

李原吉他们等我说完,赶紧谢恩,又说了些歌功颂德,感恩图报的话。

“至于其后海域的事情,你们要留心那些西边来的夷人,若是些有能力的,懂得造船炮的夷人都给我请到京师来。大明要用他们造船造炮”

“臣等遵旨”

“台湾如今有佛朗机人在筑城,如今台湾又迁入这么多大明的子民,你们可要看好了。大明乃天朝上国,跟那些夷人争执,有失我大国体面。不可故意挑衅,须得以和为贵。”

“臣等遵旨”

“朕上回听闻安南内战又起,不知现在如何”

李原吉回道:“回皇上,如今两家陷入僵持阶段,安南国主虽实力较强,但要灭去叛臣阮潢只怕也不是一时半会的事情。”

“恩,旧年朕不是批准你们卖了些火绳枪给安南国吗怎么得到大明援助仍旧打不下来”

“回禀皇上,大明火绳枪较安南原先的火绳枪火力更猛,携带方便。三月出兵之时,安南国势如破竹,但到了六月,安南国兵进入山林,其时安南多雨,火药常湿,火绳枪空有其利,被阮潢打了个措手不及,就此相持下来。”

“哦,这事只怕使得安南国内已无多少米粮跟我大明交易了吧”

“皇上英明,今年海外运粮全靠暹罗,老挝及苏禄等南洋诸岛。”

“对于这些南洋诸国,大明要示以友善,安南力为我大明藩国,如今他们内乱,朕也不忍见。你们到安南时,可向他们国主转达朕的意思。听闻安南郑氏乃跋扈之臣,他若敢行陈朝外戚胡季嫠之事,朕必不会坐视不理。”

郑芝龙兄弟自小未曾多读书,是以皇上说的后面几句他们也只是听得半懂,李原吉可是正经的科考出身,自然知道皇上话语其中的含义。陈朝外戚胡季嫠专权,乘机杀死陈朝皇子,谎称无嗣,骗过了大明篡夺王位,得到大明的册封建立胡朝。其后谎言揭穿,大明发兵攻打安南,占领了当时的首府升龙。由于无嗣,大明曾设置郡府归到了大明统治之下。领兵的将领就是英国公张惟贤的先祖张辅,英国公的爵位也是因为那一次战功才有的。如今皇上这么说,也就是暗示大明支持的是黎氏,让郑氏不要轻举妄动。而在军备上援助安南国,剿灭阮家,确保安南国主的名位。

李原吉不敢多做深想,躬身道:“臣等遵旨”

只是李原吉没有想到,我只所以这么说就是不想这么快在南疆出现一个统一的安南国,虽然卖武器是为了盈利,但只要他们朝廷内不合,不能统一行事,我就不用担心安南人闹事。

之所以不支持顺义的阮潢,是因为安南长期内乱也不利于贸易,何况如果大明支持一个叛臣,这名声委实不好,怎么说忠君爱国可是我要提倡的。

“好了,今天就谈到这吧,几位爱卿一路辛苦,朕特意让光禄寺准备了午膳,你们用过饭再到各部报到。”

“臣等谢皇上赐宴”

我满意的看着他们的表现,安顿好南边,我才有精力来对付北面的女真跟蒙古人。只要大明朝廷全力对付辽东,还怕女真人不亡国

第九十二章 结盟

宋献策出使察哈尔很快有了消息,大同六百里加急的速度给我发来了宋献策的奏折。因为这次只是协商,也就没有什么国书之类的东西。在奏折中,宋献策详细的叙述了此次跟林丹汗接触的结果。

林丹汗倒没有想象中那么难缠,收了银子之后,有模有样的跟宋献策开始商讨关于结盟的事情。察哈尔方面也没有提出什么特别要求,都是按原先的旧例,要求开放大同,宣府互市,除了茶,盐,布匹外还要一定数量的铁器,察哈尔方面则以马匹来交换;另外就是要大明方面把给其他三大部的赏银,马价银都给察哈尔部;察哈尔部每年的赏银为八万一千两白银;联合会战中,蒙古兵每月粮饷一两五钱,斩八旗兵丁一级,赏白银五十两。

这个结果恐怕是宋献策费了不少心思才争来的,毕竟在林丹汗看来,大明主动跟察哈尔结盟,就是为了联合他对付女真人,大明是有求于他,他可以狮子大开口的向明朝要价,特别是其中提出要大明提供铁器。蒙古自身产铁甚少,铁器又是军备物资,大明至成祖开放马市起,从没有向周边输出过铁器,大明炼铁厂都是实行军管,各处用铁由兵工两部调配。历来蒙古从大明所得到的铁器都是民间私自偷运,所得不多。林丹汗便是想乘此机会大捞一把,装备他的蒙古骑兵。可以看得出他对此次结盟倒是心思不少,在打大明的主意了

因为跟蒙古人和谈事关重大,即使我是皇帝也不能自专,更何况里面的条款有违祖制。若是我私自答应,少不得几个大臣要跪死在午门外。所以接到宋献策奏折的第二天早朝,我就这件事专门跟大臣们商议。但这次的朝议却是上回的重演。以温体仁,郑以伟为首的一派坚决反对跟察哈尔结盟,以兵部尚书王永光为首的一派就支持和议,剩下的都是中间派,还在左右观望。

“皇上,察哈尔竟要求输入铁器,狼子野心昭然若揭,若皇上同意便是太阿倒持,最终便是要伤及大明啊。大明若重蹈覆辙,皇上亦无面去见大明列祖列宗啊老臣今日口出不敬,皇上若能纳谏,臣甘愿受罪死而无憾”讲到后面,郑以伟是老泪纵横,伏地不起哽咽得说不出话来。

这是郑以伟第二次在朝堂上苦谏了,他的表现确实是让人觉得是一个刚直的忠臣,不管他的见解是对是错,无需太久,很快他敢于劝谏的名声就会传遍仕林,说不定后人写史书也少不了一笔,这大概就是大明文臣们所重的名吧。名利总是诱人的,经郑以伟这么一来,以后大臣们会不会议事的时候不管对错都死谏一下呢我是不是该在这个时候堵住这个风气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