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银色诱惑 > 分节阅读 8

分节阅读 8(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制。类似h省这些作法是绝无仅有的。该中心像一只精致漂亮的皮包,纯牛皮的,皮包里仅有几枚图章象征着国家所赋予的专有出版权和总发行权的权威性。而这权威自然集中于总编辑一身,也即任铭书先生一身。至于沈社长那只有利用价值,利用完自然是一山难容二虎,优厚的薪俸养着他,只要他挂名领干薪,不干预政事,任总编心胸还是开阔的。

凭着任总的名望和沈社长的背景,该中心竟然也神不知鬼不觉地以特区特办的幌子,打着体制改革试点之名,首先在任总曾任职的大学找几个哥们儿拼凑了第一编辑部;在a省古都市作家协会找了几名土作家拼凑了第二编辑部;在e省的沙城市,有几个曾担任过出版社编辑的哥儿们,后来他们所在的出版社被撤销,这些哥儿们全被分到了新的出版社,总感觉郁郁不得志,于是也加盟出版中心,组成了第三编辑部;至于第四编辑部则由f省汉昌市昌盛街的几个书贩子承包了。

任总鼓张的皮包瘪了下去,皮包里象征权力的公章分配完毕,而银钱也滚滚而来。权钱交易也即银印和银钱的互换得以完成。至于这公文包,是姓公还是姓私说不清楚,总之它表面姓公,由于实行总编辑负责制,出版中心这个全民单位就由上级委托给任铭书经营,因而他也就有了财产的支配权。这权力延续到1994年,东北豪客和江南淑女双双而来,自称是搞音像的主,可以为中心创造可观利润,建议中心挂牌音像部,于是参照第一至第四编辑部的作法,缴上15万元开办费,未等上级部门批准,公章先刻起来,牌子先挂起来,机构先运作起来,再运动运动把牌子批下来,也就逐步逐步地合法化了。

其实,中心总部平时也编编书,大部分时间用于与外省的编辑部联络。一年四季开四次碰头会,费用由四个编辑部分摊。例如春天去西子湖,夏天去松花江,秋天去张家界,冬天去海南岛,反正全国名胜以季节为标志,轮流换一换,既研究选题,又观赏祖国大好山水,悠哉游哉,也无可非议。每个编辑部自筹经费,只要上缴总部15万元开办费就行,这钱是集资也好,挪用公款也行,反正出资人天然就是编辑部的头头,其他人则论钱分配职务,成为副主任、财务主管、编务不等。

开“改革”风气之先,使国家严格控制的出版单位,以租赁制的形式得以便宜行事,也属任总资金滚动的“改革”业绩之一。至于选题是要按程序上报的,再上缴若干管理费,象征出版权和总发行权的“书号”、条形码则如数分发,每本书再按利润的30比例收取费用。总部按书号发行数、印数提取费用,属承包性质。其他事务则为编辑部高度自主,总部一概不问。这种“改革”尝试使得出版中心相当于一个出版总社,每个编辑部就是一个自由组合的小出版社,打中心旗号,集编、印、发为一体,实在妙不可言,而无形中解体了现行出版体制。于是以中心名义印制的图书也就一本一本面市,推向全国市场。

这种势头一直延续到1996年底。a省的第二编辑部利令智昏,竟然把书号给了一群毫无文化的农民,弄出了一批以中心名义印发的中、小学教辅读物。这些劣质教辅材料,以高额回扣的方式行销,在数千所中、小学中泛滥,被人举报到全国“扫黄”办。江林打电话给任铭书,他当然一口咬定是非法出版物。如此上百万码洋的一非法出版物危害中、小学生,当然是“全国大案”,于是全国“扫黄”办责成a省“扫黄”办立案查处。而此刻a省“扫黄”办的副主任郑东正和任铭书乘同一架飞机去法兰克福,任总编仍然沉浸在银色的梦幻之中。

至于以精叫能干的李一帆先生和楚楚动人的艾莉莉小姐领衔的音像部更是自由。李一帆到h省之前究竟是干什么的,谁也不清楚。只知此公出手阔绰,为人豪爽,性格风流。李先生与艾女士肯定不是夫妇,而又形同夫妇,李一帆像主人,艾莉莉则有点臣妾的意味。两人的年龄说不清楚,东北豪客略嫌老相,江南淑女则更显年轻。如此长相方面的差异,倒也使他们显得有点郎才女貌。好在中心只管收钱,其余所谓“登记表”是他们自己填了交来的。

总之,真真假假,使人揣摸不透。

艾莉莉女士气质高贵,风度矜持。任铭书几次言语,以自己娴熟的“性学”知识企图点明艾女士心中的灵犀。他结交一般女性的“情爱艺术三步曲”用在艾女士身上就有点失灵。首先,谈文学、艺术,诸如音乐、美术之类则重于人体艺术巾的人体美;其次谈哲学,主要涉及哲学和艺术家婚姻不幸的问题,以寻求女性理解;关系密切后,再求肌肤之亲,以达之欢。然而,这类小试探均被她不失礼貌地加以回避,一副凛然不可侵犯的大家淑女风范,使任铭书常常心猿意马而又不敢轻举妄动。这中间除了自己年龄偏大外,当巾夹着一个风流侗傥的李一帆。李一帆似乎对艾女士并不十分留意。艾女士对李一帆却一厢情愿,属剃头挑子一头热。一帆先生常常独来独往,出入歌舞厅、美容院,似乎与艾女士的关系也是不即不离、不冷不热的样子。

18

任铭书原本也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夫人是出身书香门弟的大家闺秀。两人中学、大学一直同窗共读,大学时他在中文系,她在哲学系,后来共同留校任教,喜结连理,是学校教职工巾所称道的“才子佳人”型理想婚姻。

婚后他们的家庭生活一直和睦,充满温馨。作为深受传统思想影响的女性,夫人深明大义,懂得“男主外,女主内”的道理,家务事上从不让老任操心。久而久之,在学业上自然比任铭书差了一大截。任铭书“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对于柴米油盐、烧烹洗煮一类琐事自是不闻不问,只是吃饱了,一日三餐,不是课堂、图书馆便是书房,夫人竟也毫无怨言,小日子过得和和美美,两人相安无事。他们生有一子,孺子可教,从小学到大学未费什么心思,直至6年前通过托福考试去了美国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后的电子计算机专业,是世界电脑大王比尔盖茨公司的高级职员,是少数学有所成的亚裔学者,现在美国定居。

按照夫人的说法,她的青春年华大部分献给了任教授,而任铭书婚后很长一段时间都陶醉于“红袖添香夜读书”的诗意般境界,结果青年出道,中年有成,及至老年在学术界有了一定的地位。

随着岁月的流逝,夫人的黑发变白,苗条玲珑的身段也开始发福,皮肤失去了青年女性的亮泽,变得粗糙起来。总之,年轻时的魅力不再,中年时的风韵不存,开始走向老年时的成熟。更年期的到来,使夫人变得有点唠唠叨叨,性格也开始浮躁,好激动,有点喜怒无常。而任铭书却正好到了一个有魅力的男人的成熟期,身材魁梧,红光满面,仪表堂堂,加上谈吐幽默,学识广博,颇得不谙世事之年轻女性的青睐。对这一点夫人开始防范、忧虑,于是夫妇问的生活就有点不正常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