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盛世中华 > 分节阅读 344

分节阅读 34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会,是大好的机会。”林建章挥手招来了左右跟随的警卫,吼道:“告诉部队让弟兄们加把劲接着赶路为了打胜仗,为了泄咱们特战旅胸口的闷气,这点雨算得了什么就是天上下刀子也要给我赶路”林建章大声的叫喊,不过雨声实在大了些,还刮着风,他说的话也就周边十几二十人能听得到

八月份的乌拉尔山,这气温已经有些冷意了,大雨再一下,一大队特战旅官兵虽然装备的有雨披,但雨水散发的冷意、凉意还是让人感到湿冷阴寒。而至于山路的湿滑那倒是好办了一些,特战旅就是翻山越岭练起来的,从全面的侦察兵到旅一级的山地步兵性质的转变,战士们已经习惯了山路,习惯了在泥泞的道路上摔的满身泥水。

走了十里路,林建章已经在微微打颤了,他也想休息一下,等雨停了再走。可要是因为休息而错过了赶超俄军的机会,就太得不偿失了。所以,第一大队还要继续接着走。

“林大队雨太大了咱们休息一下再走吧弟兄们实在是太累了走不动了啊”一中队长江伦也跑来诉苦,他身上也正在打寒颤。事实上整个第一大队三百多官兵几乎就没有不在打缠的。

“娘希匹的,老子发的话你没听到”浙江出生的林建章脸色一沉,粗口立刻爆出,“你这个中队长要是不想干,就趁早让位滚蛋,省的碍老子眼”

“大队长,不是我江伦叫苦,实在是这破地方忒冷了一点。你看看现在弟兄们都啥样了都在打寒颤啊”江伦对于林建章的话根本不予理会,那些都是气话。

“大队长,咱们真的不急于一时。这下雨天对我们太有利了,只要雨一直下去,以俄军的德性他们是万不会冒雨前行的。而且一样是走山路,咱们也比他们快多了迅速多了。”

“大雨之下山路湿滑难行,这跟大道官道完全不一样。咱们大队可以有充足的时间来迂回敌前。

四下里雨点响成了一片,部分听到江伦话的士兵纷纷看向林建章。一句话也没说,林建章无人似的越过江伦继续向前走。

无奈的一掐腰,“弟兄们加把劲,大步往前走啊”江伦振作精神,狼嚎一样的喊了一声。

大雨一直下到第二天才渐渐停下了,路途上的一大队战士身上的雨衣不曾脱下,虽然穿在身上颇不方便,但是山间的冷风嗖嗖的刮着,密不透风的雨衣一脱,非待立马有人受凉感冒不可。

上午经过四个小时的强行军一大队到达了地图上的穆戈贾尔山那宽阔的高地上。

林建章松了一口气,看地面俄军的那一个团并没有经过,昨日的一场大雨确实是拖延了他们的行军。

“老林,一个团的俄国佬差不多是到肚里了。”徐怀伟笑呵呵的望着穆戈贾尔山山口。只要守住哪里,三营、四营就可以关门打狗了。

“俄国佬这地图还是挺靠谱的嘛”又一个半小时,脚板踏在穆戈贾尔山口的林建章满意的打量着四边地形。

山路崎岖,山势险峻,边上陡峭地山崖就像是马上要垮下来似的,别提多险了。“是个打阻击的好地方”

穆戈贾尔山口的战斗持续了一整天。八月七号,当夜幕降临在乌拉尔山的时候,巴格拉季昂并不知道自己部署在右翼的拖延部队又少了一个整团。

但是黄诚、张月梅、黄瑞、姚学才等人也不会因此而露出一丝的喜悦,因为战争持续到现在,拖延至冬季甚至是来年将是不可避免的了。

中俄两国在西北方的这一场战事已经渐渐脱离了区域冲突的范围,扩大为倾国之战。至少在俄国人眼中,这已经衍变成了一场艰苦卓绝的卫国战争

第二卷 烽火连天 四百八十六章 小瓦特的中国官司

四百八十六章小瓦特的中国官司

晨钟催醒了北京城新的一天。

从黑暗中苏醒,当清晨的阳光洒落的时候,北京这座当今世界上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城市迎来了又一天的喧嚣和忙碌

军人换岗值哨,平民穿衣吃饭,街边小商小贩早早起来,大街两边商户也打开了楹门,勤劳的伙计利索的清扫着门前或是擦拭着桌椅。

“叮玲叮铃”的马车铃铛声音响彻大街小巷。自从北京城变幻了大王旗后,旧日满清官员以人代畜的轿子就渐渐消失在了人们视野中,马车在北京城内愈加的多了起来。

乃至梁纲下令北京政府首办城市公交马车,还借机划定了街道左右分界,也就是后世的斑马线。北京警察局里也因此多出了一个叫交警的新职位。

一系列的举动算不上什么朝野大事,市井百姓反映颇佳,梁纲心中得意的笑着大笔一挥就令通全国。差不多是从根基上铲断了小轿的生存命线。

“卖报了,卖报了”清亮的童音也在大街上行人渐多之际出现。对于报童这种赤o裸的童工行为,梁纲选择了视而不见。帝国建立之日尚短,想要全国范围内适龄儿童都入学,还既不现实。他能做的只是让司法部制定一保护维护童工权力之法案。

而对于报童沿街叫卖的报纸,这东西已经风靡全国。能有个发表自己言论和胡喷大侃的咽舌阵地,些许商家和旧日文人都不会放弃。北京城里大大小小的报社足有八、九、十家。其中有公办的中华日报、北京早报等,也有私营的燕京日记、儒学周刊等等。梁纲舆论法一颁布,全国上下一切都按法律来办事。只要不触犯底线,中华帝国还真有了宋朝时候不以言论获罪的氛围。

“陈大人好”

“李大人好”

“老吴吃了没”

“刘哥早啊”

大小衙门,企事业单位,七点四十分以后官员、员工们纷纷到集。

梁纲改革了帝国的早朝制度,那些有资格上朝的大员们不用三更半夜就起来,天黑咕隆咚的就赶路,早上八点出门一个小时足以赶到午门前。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