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盛世中华 > 分节阅读 343

分节阅读 343(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旧是一个青年医生。这个军医官认出了尼古拉耶维奇的马车,于是二人见了面。

“伯爵您怎么到这儿来了”军医官问道。他可是很清楚尼古拉耶维奇这班贵族子弟的德行的。叶尔绍夫往东就算是前线了,比如说这里,随时都有可能落下炮弹。

“想来看看”尼古拉耶维奇不会把自己的真实意图透露出,他是打算来抱库图佐夫的。如果能得到库图佐夫的一封信或是一道口令,他就可以返回萨拉托夫了。

在叶尔绍夫住了这么几天,尼古拉耶维奇感觉自己整个身子都是酸的,他不想再在叶尔绍夫待着了。有这几天时间,他感觉就可以了。

“我想知道阵地在哪里,我要去看看,你能告诉我吗”尼古拉耶维奇还要亲临前线一次。他有信心让库图佐夫卖自己一个面子,虽然他仅仅是一个伯爵,但是作为老牌的宫廷贵族家族,可是跟库图佐夫这样的战争落魄户公爵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阵地”军医官奇疑的打量了尼古拉耶维奇一眼,说道:“那可不是我的事。过了前面的小河,那儿有许多人在挖战壕,您爬上边上的那个高岗,往前看就可以看见了。”

墓地。

合上圣经神甫列到了一边,一个庞大肥胖的身影走上前。库图佐夫穿着军服,没有戴帽子,满头白发露在外面,背微微驼,像是在担负着什么一样。

他的脸有些浮肿,因为战事紧张库图佐夫已经好久没有正常休息,身体越来越不好。脸上那只因负伤而失明的眼珠显得白白的,像是蒙上了一层白色。

一瘸一拐摇晃不定的走到墓地一排排十字架前,库图佐夫习惯性的在胸前划了十字,然后一躬到地。巨大的伤亡让他内心深深地叹着气,低下了自己满是白发的头。

库图佐夫后面是贝尼格森和一群高级军官以及大群的侍从,他们在继续祷告着。

战争越来越苦,越来越艰险,但是俄国人不愿意放弃。

第二卷 烽火连天 四百八十五章 提前了四年的俄国卫国战争

四百八十五章提前了四年的俄国卫国战争

“,又下雨了”第三师前沿阵地,10团一营营长杜鼎新看着天空淋淋沥沥落下的小雨忍不住爆了一声粗口。。。

第三师上下装备的可都是火帽枪,雨水之中依旧能照常射击。但是他们的大炮没有火帽,拉到俄军阵地前轰击,效率、击发率都是低的不能再低。完全不能和火力正常的步兵相配合。

而没有炮兵的支持,单靠步兵群去冲击俄军的阵地是要吃大亏的。因为在掩体和炮垒中,俄军的大炮完全可以照常还击的。

而且伏尔加河畔的八月也没有半点中原内地秋老虎的迹象,凉风一阵阵,很有秋意。现在小雨又下,打湿了军衣风一吹浑身都冷飕飕的。

“营座,副座回来了”勤务兵进来通报。

杜鼎新脸上升起了喜悦,副营长曾汝城是去团部领寄养去的,现在他带队回来了,那就是寄养到家了。想到寄养中的军官特供,杜鼎新搓着手就屁颠屁颠的跑出了门。“老曾啊,老曾”

巴格拉季昂从左右两翼绕过军队的整条战线之后,便登上了刚刚建造完成的那座可以纵观整个战场的炮台。他在这里下了马,面前有四门大炮已经卸车。巴格拉季昂就在那尊紧靠边上的大炮边旁停下来,炮对的两名哨兵在大炮前面踱来踱去,本来他俩在看到巴格拉季昂的第一眼时就要挺直胸膛立正的,但是巴格拉季昂向他们做了一个手势,示意他们照常。

哨兵们接下来就继续着自己没精打采、步速均匀地巡逻。炮台上的生活太无趣太危险了,为了建造这一座老旧式的土木炮台,俄军士兵真是损失了不少人。

前车停在大炮后面,再往后走就可以看见系马桩和炮兵们生起的篝火。在离那尊紧靠边上的大炮不远的左前方,还可以看见一座用树条编就起来的新棚子,棚子里传出军官士兵们热闹的谈话声。

诚然,从那座炮台上几无遮掩的展现出俄军和大部分敌军驻地的全貌。在对面山岗的地平线上,正好面对中华军的炮兵阵地,可以望见那个已经被中华军改造成兵营的小村落。在离兵营两侧不远的地方,中华军士兵生起篝火的滚滚黑烟清楚可见,甚至望远镜下巴格拉季昂都可以清晰地观察到中华军前沿阵地的活动。从位置上看,这座炮台是一处真正的要地。

大部分中华军都在兵营和山后驻扎。村子右边,在一股浓烟升起的地方似乎也是一座炮兵阵地。巴格拉季昂用望远镜看不太亲切,他脚下的这座炮台是处于俄军整条防线的右翼的,距离拉开的太长,望远镜也不顶事。

中华军人数众多,战线比俄军的战线更宽更厚。其目的一目了然,黄瑞就是想从两面包抄俄军。

乌拉尔山脉自北到南分为:极地、亚极地乌拉尔山地和北、中、南乌拉尔山5段。平均海拔5001200米;极地、亚极地部分不用去考虑,事实上那里1894米的人民峰就是乌拉尔山脉整体的最高峰。

山脉的宽度为40150公里。低平的中段是欧亚两洲的主要通道。而且乌拉尔山脉西坡较缓,东坡较陡。中华军的进攻即使大部分都集中在中段,也依旧是始终处于不利地形。

巴格拉季昂在炮台上另一门大炮旁边停留,他耳朵中不断地听见那些在棚子里说话的军官士兵的嗓音,但是他们说什么,他一个词都没去听。身为军团的最高统帅,巴格拉季昂没闲工夫也没时间去聆听低层军官和士兵们的声音。

对面的中华军就是一压在他肩头的沉重包袱,巴格拉季昂被压的都快喘不过起来。他希望的到援军,对面的中队中有一支十分善于山地作战和运动的军队,他们跳跃似的分头穿插在乌拉尔山各段的山地丘陵中。这牵制住了他太多的兵力

一个波多尔斯克军团,含三个军辖七个师,再加上基辅掷弹兵团、莫斯科团、圣彼得堡掷弹兵团、巴普洛夫斯基团、立陶宛团和奥地利团等六个近卫和禁卫军团,和一群哥萨克骑兵,一共六万人的部队。这一股力量军力并不比对面的中华军低多少。如果中华军方面第五骑兵师的军力不参与战斗,双方的兵力几乎就扯平了。

但是柏清华特战旅的出现,在战场上他们的作用,让巴格拉季昂手忙脚乱,兵力布置各处都是捉襟见肘。

从全面开战以来,巴格拉季昂就一直是被动挨打局面。因为特战旅的山地穿插作战,也因为中华军超强的火力,波多尔斯克军团和六个近卫团、禁卫团都被压得抬不起头来,哥萨克骑兵就更不用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