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盛世中华 > 分节阅读 217

分节阅读 217(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逾年,大考翰詹,以直内廷未与试,诏褒初学问优美,特晋一秩,擢侍讲。

后为祖母丁忧,迁右庶子。累擢礼部右侍郎,督福建学政。遭本生父忧,服阕,起兵部侍郎。寻以母病乞归终养。后起故官,督顺天学政,调江苏。任满回京,调吏部,又督江西学政。

学政是什么概念,那是各省主持院试,并督察各地学官的大员。在官场上绝对是清贵而且要有大才学,还有士林影响力。比之后世的教育局长、教育厅长来那高出的太多了。梁纲从湖北杀出,直到福建攻克,那么多学政全部自尽没一个肯投降的,气节上比之政府官员还是要好上一些的。沈初学识渊博,所以五次出任各省学政,还主乡试一次,后又历充四库全书馆、实录馆、三通馆副总裁,续编石渠宝笈、秘殿珠林,校勘太学石经。

与纪晓岚一样都是文才动天下的人,在满清朝廷的诸多王公大臣中,能力压过他一头的人也就是纪晓岚了。二人出身相同,同富才学,又是四库全书的老战友纪晓岚是四库全书总纂官,所以私下交情相当的好。

此次进宫,乾隆皇帝雷霆大发,却并没有挨着礼部什么事。吏、户、礼、兵、刑、工各部,纪晓岚的差事是最轻松的。可是没想到的是贰臣传丙编的差事乾隆没有交给三通馆,而是直接交给了纪晓岚手中。三通馆清代修书馆。

作为朋友沈初当然要来看看了,而且他还有一肚子的话要跟纪晓岚讲。满清朝廷根固蒂深,虽然朝野上下贪污腐败成风,可到底没到民怨沸腾,改朝换代的地步,怎么一闹就生出了这般大事来

湘黔的苗人闹事也就罢了,先天条件不足,终是成不了大患。四川、汉中、陕南的白莲教也是一样,获得不了士林和地主阶层的认可,虽能呈一时之强,可到底是触动不了王朝的根本。

然而江南的红巾军又是怎么一回事

对于沈初的疑问,纪晓岚也不知道该怎样回答。红巾军打着复汉兴汉的旗号崛起,但是身作士林魁首的纪、沈二人又怎会不知,红巾军的这个口号根本就不可能激起广大百姓和士子文人的拥护。

一百五十年的经营,满清的根基和做法比之金元二朝来强的太多了。错非之前刚刚生过一场文字狱,红巾军怕是连现在仅有的这些读书人都没有,更别说是在各地方建府立衙了。

所以即便是红巾军一路势如破竹的拿下了南京,甚至是拿下了浙江,那时沈初、纪晓岚也依旧没把它真正的看重。以为就如当初的三藩之乱一样,一时的气候罢了。

可现在,红巾军在东南突然爆发,接着福建一破而下,还在连仅剩的水师都岌岌可危,这么一来就让整个大清朝都吃紧了。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逆首梁纲紧跟着就下了一道文书布告,宣布废除了之前红巾军严惩贪污腐败官员的措施,而该是只要情节不深重者,天良未丧尽者,一律可免死罪,入红巾军旗下效力。

对于沈初、纪晓岚这些满清大员,站在整个清王朝最高层次的重臣们来看,这第二波变化甚至比第一波来的都要暗潮汹涌。尤其是在这个时候,詹殿擢、李长庚、魏大斌三人引定海残兵弃械投降红巾军,更像是在给第二波来势,那个文书布告涨声势一样。

几番结合,红巾军就是堪忧之局啊梁纲摇身一变就从吴三桂,变作了郑成功,红巾军气数更见悠长。

而且他要一直如此下去,不像郑成功那样有两次北伐之败,那么甚至都可能更进一步变成南北对立而再往下衍变,就不是二人看想的了。

红巾军火器犀利,满清朝廷甚至都为此改变了国体,京营的八旗子弟精锐汇集,全力组建新式火器营。

却是乾隆、嘉庆也晓得北京的八旗子弟烂到了骨子里了,除了少部分人还算可以外,绝大部分人早在康熙年间就上不得战场了。所以此次精锐汇集,大半都是从东北、热河抽调出来的披甲人。

这些人的生活环境远不如北京的八旗子弟舒逸,所以还保持着几分野性,也是现今满清朝廷最可信任的一批人。

但是,朝廷枪炮制造缓慢,想要武装训练出一支纯火器精兵,更需要时间。而这段时间内,抵抗、攻击红巾军的主力就是依旧大炮加冷兵器的绿营兵。

对于满清掌权者内心深处对汉人的不信任,沈初、纪晓岚这样的自认绝对忠诚于满清的汉人大臣们都暗自神伤,可是如果这样就能平定下各处叛乱,那么他们也认了。

但是眼下八旗精锐人数甚少,不依靠汉人武装,他们又如何能与红巾军抗衡要知道枪炮可是红巾军赖以发家的本钱,梁纲手中的火器军队人数岂会少了去而且不大力支援绿营兵,那么现在清红两军的对抗,绿营兵就始终都要处于劣势。如此一场场的胜利下来,红巾军的气候就会越发的做大

这就像是一个无解的命题。满清朝廷为了维护自己统治的稳固,就只能全力武装八旗兵,而舍弃绝大多数的绿营兵。可现在与红巾军对抗的主力就是绿营兵,得不到满清朝廷全力的支援,绿营兵就只能趋于劣势,如此红巾军就会越发的做大,从而对满清朝廷又会造成最直接的影响。

而反之,满清朝廷开始供给枪炮给绿营兵。先不提这种情况可不可能出现,单是说出现了,那么红巾军即便是得到了抑制,满清朝廷内的汉人武力也同时得到了大力发展。满弱汉强,同样威胁满清的统治

“靖康”半响纪晓岚口中嘣出了两个字来。

北宋靖康之变。那时的北宋朝廷也跟现在的满清差不多,官场腐败不堪,但王朝对内部的控制力却依旧有。甚至还击垮了百年来的西部最主要威胁西夏。

其内部的方腊起义,与现在的白莲教起义是何等的相似甚至两派叙一叙,都可以发现方腊的食菜教摩尼教跟白莲教的发源都有着很大的关联。然而就是这样的富华王朝,终是轻而易举的倒在了满人老祖先女真人的铁蹄下,为蒙古人的入主中原奠定下了最好的基础。

把北宋时的金人换做现在的红巾军,一种猜想猛的出现在沈、纪二人的心头,难道是报应

因果循环,报应不爽

什刹海,和府。

和珅从宫中回到家,气表堂堂的仪容在进入了内室之后瞬间添上了几丝颓废太上皇的身子骨是越来越不行了。

养心殿,乾隆被气得怒不可遏之后,下了朝就有太医上前诊脉。和珅如此一个聪明的人,怎会不知道乾隆对他的意义所在所以在太医院里早就埋下了线。

给太上皇诊脉,无论是什么情况对宫外都该是一言不发永远埋在肚子里的,可是天下人少有不爱财之人,太医也是人,也抗拒不了白花花的银子,所以他前脚退出了养心殿,后脚就把乾隆的情况报给了和珅。

乾隆,真的是老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