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盛世中华 > 分节阅读 196

分节阅读 196(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南京,这是个有特殊意义的城市。虽多次遭受兵燹之灾,可屡屡从瓦砾荒烟中重整繁华。且在中原被异族所占领,汉民族即将遭受灭顶之灾时,通常退守的汉民族都会选择南京作为休养生息,立志北伐之地。大明北伐成功就是一例;东晋、萧梁、刘宋也曾三番北伐,可惜都功败垂成。南宋初立,群臣皆议以建康为都以显匡复中原之图,可惜赵构无意北伐而定行在于杭州,但也迫于舆论仍定金陵为行都。

可以说占领了南京,在一定程度上就有了资格同北京打擂台。划江而治,那是能坐南称王,与北方隔江对峙的。

当然,现在的红巾军还远没那个相应的实力,但是占据了南京,并在接下的日子里保住它,那红巾军的声望将彻底的把白莲义军甩到沟沟里去。梁纲感觉着,有了这份影响力,陈广亮在东南的招兵买马也能更上一层楼。

自己似乎是走了天平军进军南京的那条路线梁纲品思着脑子里突然冒出的这一念头,不仅摇头失笑。天平天国,洪秀全自己就是再失败也不至于像老洪那么挫。

自己有枪有炮,南京城内也有满城这样的封闭所在。把铸炮组、火枪组和火药组都迁移进去,算上在沿途来搜罗的那些聋哑人和在武昌、南昌、安庆以及现在的南京兵仗局、火药局俘虏的那些工匠

梁纲相信,只要给自己一年的时间,红巾军就将全然大变样

s:清朝师爷最为兴盛,官场素有着“无幕不成衙”之说。师爷的分工也更见细密,分为书启、钱谷、征比、挂号、刑名等多种,各司其职。

第二卷 烽火连天 二百九十五章 红巾军政府

二百九十五章 红巾军政府

打进了南京城,之后干什么

称王称帝就像天平天国一样在南京建都立国

不,不,这念头在梁纲脑子里才冒出一秒钟就被他刹那间给掐灭了。他思想上有点洁癖,蛋大点的实力就称王呼帝,这样浮夸虚妄的事情他做不来

如果地盘再大点,称个元帅还可以,比如拿下了苏南之后。再如果占下了苏北、安徽和浙江一部,给南京打造成一个完整的防护圈,那时候再称王也未尝不可,反正现在是绝对不行,梁纲他拉不下这个脸。

王邵谊提出的这个建议第一时间就被他驳了回去。

只是,梁纲虽然不称王,但是将军府却是必须要建的。联想到以后的发展,在大军夺取北京之前,红巾军的政治中心将一直都放在南京。而作为梁纲的行辕所在,这里也必须有一处象征着他身份地位的建筑。

现在的将军府,就是日后的元帅府,再日后的王宫、王庭。

南京城里明朝的故宫,朱元璋建的。手下不少人都叫嚷着梁纲搬进明故宫,但梁纲却有他自己的想法。

现在的明故宫可就是南京城的满城,朱元璋时期它自然是金碧辉煌,可是眼下却是面目全非。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攻破南京,建文帝出逃,马皇后在宫中自焚死。朱棣即位后虽仍居于南京皇宫中,却也同时下令以北平为行在,进行迁都。永乐十八年1420年,北京宫殿建成,次年朱棣迁都北京,此后南京宫殿不再使用,但仍作为留都宫殿,委派皇族和内臣管理。崇祯十七年1644年,福王朱由嵩在此即位,一度建立南明政权。那时的明故宫内大多殿宇已经坍毁无存,南京的太庙更是早已被焚毁,朱由嵩虽进行了一些修复工作,但也仅兴建了奉天门、慈禧殿等建筑。

清灭南明后,改南京为江宁,将明皇城改为八旗驻防城也就是满城,在内设置了将军及都统二衙门。到了康熙年间,普陀山庙宇大兴,清廷又曾取明故宫的石料雕件以修建。到了眼下时节,早已经破烂不堪,无复往日胜景了。

况且在梁纲的计划中,满城可是他作为兵工厂的所在地,自己这一住进去,里面还怎样放得下兵工厂铸炮、火枪、火药三小组又该安放到何地与住处相比,兵工厂的重要性明显高出n个层次。

再说了,在梁纲看来这两江总督府就是挺好的,把家按在这里也足够了。最多是日后再进行扩建,但那也是日后要麻烦的事。

家按到了这里,红巾军的后军、老营自然也要跟着进到南京,一系列的大事小事还有杂事、琐事瞬间在梁纲面前摊开、铺开。比如说建立行政体系,比如说安置老营的诸多家属妇孺,比如说招兵买马,比如说全军大整编,这些都需要时间和梁纲的亲自处理过问。

抄家检地在南京城周边迅速进行着。所有的官田以及逃跑或是被抄查的那些富绅官宦家族的田地全部归为红巾军所有,这些田地就是梁纲安置老营和抚属红巾军将士的本钱,按照数目划分,全部发下去。

不管现在民间是如何的反应,首先拉好自己人,这才是梁纲第一要做的。

在抄家检地的同时,梁纲手下一波波的书记也再次被放了出去,同之前在安陆、汉阳府做的一样,他们也将作为一方父母官去治理红巾军在江南的第一片领地。

南向阳他们的进攻十分顺利,大军东去,第二天就传来了攻克瓜州的好消息,而仅隔了又一天,扬州也落到了北路红巾军的手中。逃去了镇江的浙江提督詹殿擢同样不是南路姬延良等人的对手,镇江守军虚弱,只支撑了一天时间就被火枪营联手警备营攻陷,詹殿擢再次落荒而逃,乘了定海总兵李长庚的战船逃去了江阴。姬延良的骑兵营现在已经杀入了苏州府,兵锋直指吴县。

诺大的一个江苏和浙北,眼下除了苏北的徐州、淮扬两镇兵马外,就只剩下淮安漕运总督和南河总督的五营督标了,这全部联合起来也才一万三四千人。在南向阳火速袭夺了扬州之后,苏北清兵根本不敢反袭,只得缩退到扬州北部的高邮一线防守,连通州南通州和海门厅都不要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