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南海风云录 > 分节阅读 90

分节阅读 90(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政府并不心疼,也不觉得冤,因为联邦的粮食产量非常高,除了向欧洲的战区贩卖之外,剩下的也足够支付这些军阀的胃口,而且由于粮食的大量输入,南方很多地区的粮价越来越低,这样导致种田的农民的收入也越来越低,最终就是入不敷出,破产了事,而这些破产的农民和因为战乱逃荒的流民都是联邦招工的主要对象。

除了在大陆上招募移民之外,联邦政府还在大陆上开办了一些小型的商业店铺和小型的工厂,在大城市里贩卖一些联邦的高档产品和生产一些诸如打火机、香烟类的小产品。这些产业都是联邦政府投资开办的,而且大多是内务部和军情处直接负责的,一般当做一个正常的买卖做,一半当做情报机关的常驻点。而且联邦政府并不鼓励去大陆投资做生意,因为那里的政局不稳定,私人的投资很可能会血本无归。

除了中国大陆上继续乱糟糟之外,欧洲也乱成了一团,继美国参战之后,虽然美国的军队不太好用,但是凭借着其强大的制造业和生产能力,把各种武器装备源源不断的运上了欧洲大陆。本来由于俄国国内爆发了革命退出战争而更显颓势的英法等国,依仗着美国人的强力加入,很快就缓过劲来,并对德国展开了积极的反攻。

由于德国人错误的估计了美国的军事实力,在他们看来,美国就算是参战,光是动员和准备工作就需要1年到1年半时间,等到那时候,英法两国应该已经在德国陆军的强力进攻和德国潜艇的无限制潜艇战夹击下投降了,而美国的参战也就变得无所谓了。谁承想,美国人为了他们在欧洲的利益,短短半年时间就向欧洲大陆运送了几十万部队和大批的装备,并且由于美国的参战,原来处于中立状态的中国、希腊、巴西、古巴、利比亚、泰国和一些南美国家都纷纷加入了协约国的阵营,这使得德国人有点扛不住了,毕竟他们已经在欧洲上血拼了2年多了,就算是鼎盛时期的德国,也禁不住这么多国家一起上啊。

在1917年后半年,同盟国的生铁产量下降到了1500万吨,而协约国达到了5000万吨;钢产量同盟国为1600万吨,协约国达到了5800万吨;煤炭产量同盟国为3亿多吨,而协约国达到了8亿多吨。虽然这些数字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但是在一场无法快速结束的战争中,这些数字往往代表着战争的最后走向。

到了1918年春天,美国已经在法国战场上投入了100万的美国士兵,他们会同法国和英国的部队,把德国人的190个师牢牢钉死在法国北部的战线上,使得德国人无力再前进一步,而英国人则腾出手来,在非洲和中亚等地,把德国人的势力一扫而光,进一步削弱了德国的战争潜力。

趁着德国人有些支持不住的时候,南海联邦通过其中立国的地位和与英法等国达成的协议,拼了命的把一船一船的大米、钢材、煤炭、药品、纺织品运向欧洲大陆,并用它们与欧洲各国换取大量的贵金属和外汇再返回亚洲。另外,由于英国和美国的造船厂在初期无法弥补被德国人潜艇所击沉的商船数量,所以联邦的3座造船厂都接到了大量的订单,不仅赚取了大量的外汇储备,还为联邦培养出了大批的造船工人。由于船舶制造是一个综合性的高端产业,所以这些船舶制造还间接的为联邦的很多企业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并从一个侧面,帮助了联邦工业和制造业的升级换代。

国内的企业吃饱了,那么政府的税收就增加了,从09年开始,刘芾就开始刻意把自己名下的产业与政府慢慢剥离开,这并不是说这些产业挣的钱都让刘芾装自己兜里了,刘芾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慢慢的让联邦政府正常化,不要过于依靠某个人或者某个集团去生存,而是应该能够自己做到收支平衡。

当然了,刘芾也不是一点都不管了,他把他的一部分收入都投入到银行中去,然后利用这些资金,对中小企业发放低息和无息贷款,慢慢的扶持这些小企业成长起来,然后这些企业就可以创造出更多的利润,政府也就会跟着获得更多的税收,等于变向帮助这个新的政府慢慢的有了自己的造血功能。

除去拿出一部分钱来发放贷款,刘芾的收入中有多一半都投入到了联邦的几个主要的研究所中,这些研究所大多是从1888年就建立在基隆的研究所转变分化出来的,现在它们的研究项目更多,更明确也更烧钱。联邦政府每年拿不出太多的资金来维持这些研究项目,因为联邦政府管理的地方越来越大,需要开发的地方也越来越多,各种建设都需要大批的资金,所以,这些研究所的研究资金基本都是刘芾在自掏腰包,不过刘芾并没有什么怨言,以他一个穿越者的脑袋是很明白科技的力量的,他还有很多想法需要依靠研究所去完成,所以,每年,从山德鲁集团和施耐德石油公司转来的大笔分红,都被刘芾投到这些烧钱的研究项目中去了。

第四卷 第四个十年 第十六章 钢铁是怎么样炼成的

就在美国人参战之后不久,世界上出现了一件大事,俄国在经历了二月革命之后,在1917年11月又爆发了10月革命,之所以叫10月革命而不叫11月革命,是因为公历11月7号正好是俄国历的10月25日。

在这次革命中,由列宁和托洛茨基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采用武装起义的方式,彻底推翻了由资产阶级组成的俄国临时政府,并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第二个无产阶级政权,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是由巴黎公社建立的。

不过,看过钢铁是怎么样炼成的的本书的刘芾知道,俄国的革命还没有完全胜利,俄国内战至少要维持好几年,并且欧美列强比讨厌德国还讨厌这个社会主义新政权,因为这已经不是海外殖民地和一些利益上的争夺了,而是一场意识形态上的交锋,如果不是一战还没有结束,这些列强们肯定会直接出兵干涉俄国内政了。

这场社会主义革命不仅仅给俄国带来了新生,还为世界上许多比较贫穷落后的国家指明了一条道路,那就是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这些受到启发和影响的国家和民族当中,也包括正处于军阀混战之中的中国。

在此之前,历经了无数次浴血斗争才推翻了专制统治,但始终不能动乱、分裂和列强压迫的中国知识分子和先进的人们,突然看到了一丝能让中国摆脱这种命运的光芒。在中国,最先接受十月革命的是一群受到无政府主义影响的知识份子,他们创办的报刊连续报道了俄国十月革命的动向和欧洲各国对此的态度。其后,随着俄国苏维埃政府的日渐巩固,其社会革命的主张逐渐在欧洲各国产生影响,并随之影响到了中国的进步知识份子。孙中山甚至致电列宁政府,对其社会改革的胜利表示祝贺,而国民日报上也连篇累牍的发表文章,预言社会革命思潮将波及东亚及中国。

身处于这个世界当中,刘芾所领导的南海联邦也不能避免这场红色海啸的冲刷,由于联邦政府对外交流更多,与欧美等国的交流也更通畅,所以这场风暴来的也更猛烈。从1918年起,联邦的多所大学中就出现了社会主义研究小组这种学生组织,内务部也就此向刘芾特别汇报过,不过刘芾不打算马上采取什么行动去干扰这些学生的研究,他到底想要看看,是一个主义重要,还是让百姓们吃好住好更重要。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