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南海风云录 > 分节阅读 6

分节阅读 6(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本问题,不过刘芾说了,我不差钱,我只管出银子看效果,剩下的你们合计,缺多少直接找我要。

有了东家的表态,尤其是作为台湾巡抚三公子的身份表态,周彦聪老爹感慨万分,直说刘芾是菩萨心肠。有了好处就不能便宜别人,周老爹在征得刘芾同意的情况下,一边在台湾当地招收矿工,一边让大儿子紧急启程回河南,把那些当年跟着自己一起钻煤洞的老伙计老哥们全家都给劝来。

1887年在忙忙碌碌中悄悄的到来,农历春节前,20多公里的石板路终于修完了,起点在后世的基隆港,终点是金瓜石金矿的山下,另外在中间分了一个叉路,通向八斗子煤矿。

煤矿和金矿都已经建设的差不多了,已经小规模的开始试采了,根据周老爹的亲自估算,如果人手充足,八斗子煤矿每年能出好煤3万吨,如果换上机器开采,至少要翻5翻;金瓜石的金矿年产1万两不成问题,铜矿由于是伴生矿,准确估算不容易,不过一年5万吨是最少的。

刘芾听过矿山的整体情况,马上给欧洲的大卫发电报,把矿山的规模大概说了一下,让他自行调整矿山设备的采买。没几天,大卫就发来了回电,表示订单已下,初期的水泥和矿山设备已经有一部分运往台湾,估计2个月以后就到了。

台湾形式一片大好,刘芾心情也是比较舒畅,过节的时候,学校、矿山、被服厂统一放假,按人头发放过节费,连码头给自己看船的绿营兵都人手一份,当然了,刘福、刘大贵、洋教师、周彦聪一家,都算专家级的,红包明显大很多。本来刘芾还想给几位外国员工放个探亲假,结果一想,来回得小半年,还是算了吧。

1887年3月,台湾府城还沉浸在刚刚过去春节中,府城东边20公里的海边却是一片人生鼎沸。朝廷批准了刘铭传建铁路的要求,不过资金基本没咋到位,要自己想辙。刘铭传还想啥辙啊,自己那个傻儿子身家无数,又是开学校,又是开矿山的,修个小铁路肯定也不再话下。就这样,修铁路这个事情就落在刘芾的肩上了。刘芾一点都不嫌沉,其实他早就想修铁路,可是没有理由和老爹说,现在得来全不费工夫。至于老爹给不给资金,那都是次要的,主要的是老爹给了一批工程技术人员,里面还有不少留学欧美的人才,现在刘芾缺的不是钱,是人。

历史上这条铁路是从新竹台北基隆,全长99公里,一共修了6年才完工,共花费了130万两。这些旅游手册上都讲的很清楚了,不过刘芾给带队的英国工程师定了一个期限,3年必需完工,要人给人,要钱给钱,每提前完工一个月,总工程师奖励白银5万两,其他技术人员人人有份。在白银大炮下,不管是哪国人,一般都不会做太激烈的抵抗。这位英国工程师甚至连抵抗都没抵抗,直接都答应,然后像哄鸭子一样,哄着几十位技术人员赶紧去干活。

给老爹放下购买设备和招募人工的100万两银子,刘芾就撒手不管了,这是国家建设项目,他想承包也承包不下来,具体事情有自己老爹去扯皮。

除了基隆铁路开始建设以外,刘芾还从本地和大陆雇了几百壮劳力,开始按着地图平整后世的基隆港口附近的荒地,具体的港口位置还要等大卫找的专家来确定,不过大概位置地图上都有,先平整着,反正炼钢、造船、炼油、发电这些工厂都要用地的,浪费不了。

第一卷 十年 第十二章 大卫的礼物

3月底的一天早上,刘芾正在渔船上钓鱼,忽然发现远处海面上出现大片的烟雾。通过这几个月在码头上的经验,刘芾知道只是有大型的轮船只或者轮船队要进港了。淡水港只是一个补给港,大批的糖和樟脑都是从台中的港口装船的,所以这里除了水师的船来补给,很少有大型的燃煤船出入。

为了保险,刘芾赶紧溜回驾驶舱,连主机都发动起来,准备一有危险,就撒腿跑路。半个多小时以后,船队已经能用肉眼看到了,是2条很大的轮船,挂的是法国旗,正在港口水师的小艇指引下,慢慢的靠向西边最大的码头。

看着轮船的摸样不像战舰,刘芾也就放下心来,琢磨是不是大卫说的头一批设备和技术人员到了呢结果刘芾猜的还真准,2艘船靠岸不久,就有水师的营兵跑来送了一封信。

信是大卫写的,大概意思就是第一批设备到达了,由于时间紧迫,大部分设备都是二手的,不过质量应该没问题。清单上包括:一个年产20万吨水泥厂的设备:2座立窑、2台生料磨、3台水泥磨;一个年产钢4万吨钢轨2万吨的钢铁厂设备:2座炼铁炉、4座炼钢炉;一套配套焦化厂设备;一套发电厂设备;还有200余名安装技术人员,信里还说,在蒙迪艾船长哪里,还有大卫个人作为礼物送给刘芾的一点点惊喜。

看完信,刘芾乐的都看见后槽牙了,折腾了整一年了,终于闹出点小浪花来了。有了这个基础,不用多,再努力5年,刘芾觉得就有基本的自保能力了,再也不用向现在一样,听见啥风吹草动的就准备开船跑路了。

高兴归高兴,眼下这一大堆事情可是够忙一阵的了,装卸设备用不到自己,把基隆那边几百号人叫过来就够了。不过那200多名技术安装人员的食宿和安全问题真是个大麻烦。

上次收到大卫电报的时候虽然知道要有技术人员过来,可是没想到有这么多,基隆港那边提前准备好的3个院子明显不够住的,还要赶紧盖房子。另外,这么多洋鬼子来了,虽然有老爹做后盾,可是当初也没和老爹说有这么多啊,万一这些洋鬼子闹出啥事情闹到朝廷里去,老爹也不一定抗的住,所以安全问题也要解决好。

先找刘福,让他找人盖房子,照着前3个院子的样子再盖7个院子,凑个整数。另外再分配一些人手,到台北府城附近的村子里收购各种蔬菜禽肉。再给广州去电报,法语的,英语的,德语的,西班牙语的翻译先给来几十位,再给雇几个会做西餐的厨师来,中餐虽然好吃,但是顿顿回锅肉、鱼香肉丝啥的估计他们也吃不惯,要掺乎着来。

安排完这些事情,刘芾赶紧来到西边的码头,找到了大卫信里说的那个蒙迪艾船长。蒙迪艾是个大胡子法国船长,个头不高,肥肉不少,站在那里不仔细瞧和坐着一样。不过这个法国老头很是和善,用带着口音的英语狠狠的夸了大卫一顿,就好像大卫当选了欧盟主席一样。当刘芾把几桶中南海当做见面礼送给他,并且略微的提了一下大卫给自己的惊喜礼物时,大胡子老头才神秘的告诉刘芾,这个惊喜现在不方便拿出来,等晚上才好卸货。刘芾没工夫和蒙迪艾磨牙,晚上就晚上吧,反正自己也不缺惊喜。

当天下午,刘福就带着几百名青壮赶到了码头,开始卸货。由于船上装的都是大型设备,虽然都是没组装的,但是个头也都不小,而且还都有编号,都要按照编号统一堆放,不能搞乱了顺序。所以刘芾还不能走,这里懂英语的就他自己,他得当翻译,要不工人都不知道那些洋鬼子工程师说什么。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