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三国之北汉燕王 > 分节阅读 246

分节阅读 246(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牧崔琰原职不变,均加封为乡侯;吕布的并州牧之职则正式卸任,由在燕京学府中深造的郭淮接任;顾雍被扶正,领幽州牧之职,加封醴陵侯。在后世的史书中,名动天下的十方全才至此雏形初现,分别是安邦之才诸葛亮、王佐之才荀彧、筹策毒士贾诩、政能之才张既、密重之才顾雍、帝师之才鲁肃、治世之才蒋琬、器量之才王浑,再加上后来投效到敖烈麾下另外两位能人,被共同称为十方全才,这十个人,在日后撑起了燕国的脊梁,一起成为了燕国的开国功臣。

武将方面,敖烈选出了五员大将,赐封为五虎上将,这五虎上将,每个人都是功勋卓著,武功盖世之人。分别是贪狼天将、温侯吕布;白虎天将赵云,加封顺平侯;破军天将马超,加封威侯;射日天将黄忠,加封刚侯;武曲天将太史慈,加封孝侯。在汉朝的官职体系中,原本是没有这样的官职的,敖烈为了彰显五虎上将的功勋和武勇,特意制定出来的。此外,因麒麟军在讨伐袁绍中的卓越表现,甘宁被封为锦帆天将,水军都督之职不变;许褚被封为骠骑将军,加封牟乡侯;典韦被封为卫将军,加封中乡侯;魏延受封为车骑将军,加封南郑侯;张绣受封为征北将军,加封宣威侯;张辽受封为征南将军,加封晋阳侯;徐晃受封为征东将军,加封阳平侯;张郃加封为征西将军,加封建昌侯。这八个人,官职仅此于五虎上将,号为八部良将。此外,高顺受封为奋威将军,接替吕布以前的官职;庞德受封为镇南将军;马岱受封为镇西将军;公孙瓒受封为镇北将军;水军副都督苏飞升任靖海将军,副都督之职不变;夏侯兰升任广威将军,依旧驻守在扶余,保护那里的油田。

以上的数十位重臣中,敖烈一口气封出去十九位乡侯。乡侯,是敖烈所能封侯的极限了。再加上天子亲封的温侯吕布,敖烈麾下的侯爵,达到了二十位之多。在官职得到升迁的同时,敖烈还封赐给他们不同数目的黄金作为奖赏,尽管敖烈知道他们大多不会太看重钱财,但这却代表着敖烈的一份心意。

除了这些人之外,其余的官员也都得到了官升一级的封赏,有几个表现的十分突出的,还得到了敖烈的破格提拔。

敖烈在进行封赏的同时,没有忘记那些曾经为燕国做出过贡献的人,即使现在他们因为各种原因,并没有官职在身。比如说司马徽、郑玄、徐荣和华佗这四个人。这四人中,前面两人在燕京学府中任教,为北方五州的文化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而徐荣则是燕军普通军士实际上的总教官,很多的军士都接受过徐荣的训练,而且燕军演练的阵法,也是徐荣编纂的,可以说,燕军的战斗力如此强悍,徐荣这位幕后英雄功不可没。至于华佗,他医术精湛,不但对军中的伤兵有救命之恩,还无私的把自创的五禽戏传授给战士们,让他们得以借此强身健体,同样是实至名归的幕后英雄。敖烈知道他们不愿做官,因此只封给了他们一个虚衔,不用他们每日都来燕王府点卯,但却命令主管政务府的董和,每月按时发放双倍的俸禄。

至此,燕国的脉络逐渐清晰起来,每一位官员,都像是一个零件,共同组成了燕国这辆庞大又精密的战车,并推动这辆战车,努力向前。直到很多年之后,十方全才、五虎上将和八部良将的名号,依旧在民间广为流传,后世的史学家对他们的赞誉,丝毫不在汉初的云台二十八将之下。更有一些史学家在自己的著作中写到,正是他们在英明神武的燕王领导下,才得以让天下的万千子民,脱离战乱之苦,让汉人的传统得以延续。

s:s;大琨带着女儿出去玩,回来的晚了,今天就更这一章4500字的大章了。说一下,五虎上将的名称是大琨从三国群英传中抄袭来的,大家不要喷,因为大琨觉得这五个名号听着很顺耳,也很形象,最主要的是,够威风另外声明一点,历史上是没有这样的官职的,这些官职只在游戏中存在。

第三百二十七章 喜讯

对官职进行完调整和升迁之后,敖烈又把再次扩军提上了日程。每次大战之后,及时的补充军队的新鲜血液,都是必须的,这样才能保证燕军的战斗力不会流失。以前受限于人口和钱粮,偌大的北方五州只供养了不到三十万将士,现在敖烈得到了冀州,又在冀州的大批士族手中抄来了巨额的财富,手里有钱又有粮,人口又很充足,打破了北方五州一直以来的桎梏,让敖烈得以随心所欲的进行扩军。

这次扩军,敖烈提出了一个范围,明确了扩军的具体人数在五十万左右。这五十万兵员,将由各族青壮共同组成,其中汉人占据五分之三,其他各个少数民族将占据五分之二,征兵的年龄为十八岁到二十六岁,这个年龄段的士兵一旦训练成军,将成为燕国未来十年强悍的军事力量。敖烈也对这五十万新兵做好了规划,他们将分批接受徐荣、高顺等人三个月的训练,然后分派到各地。他们中间的十五万人,将会被编入正规军,以填补冀州之战中的战损。同时敖烈让四支精锐部队的主将,在原有的正规军中自由选人,补足每支精锐两万人的编制,要知道,这四支精锐在冀州之战中,受到的损失也不小,尤其是甘宁的麒麟军,战损可是高达五千以上的。

除了被编入正规军的十五万人,其他的新兵将会被分往冀州九万人,分往并州八万人,光、明、通三州各六万人,用以加强北方六州的常规军事力量。这样一来,在幽州的部队就会达到三十五万人,其中精锐八万,水军六万,正规军和郡兵合计二十一万;诸葛亮主持的冀州,也将增兵至三十五万;郭淮坐镇的并州将驻军十八万;崔琰掌管的光州、田豫掌管的明州和鲁肃掌管的通州。都将达到十万驻军的标准。这样统计下来,在燕国境内,将会有一百一十八万的大军,比冀州之战前的三十多万,增长了近四倍。

定下了征兵扩军的基调之后,敖烈还来不及喘一口气,从冀州押送物资的部队就回到了燕京。在冀州之战中。燕军缴获了大量的钱粮辎重,其中的大部分都已经直接被运送到了光、明、通三州,用以对这三个新州的建设,加快这三个州的经济发展。即使是这样,仍有大量的物资保留了下来,诸葛亮在其中抽调了一部分。补充到冀州的府库中,其余的都被送来了燕京。敖烈对这批辎重最看重的一部分,就是那些被毁掉的武器衣甲了,这些东西虽然已经变成了废铁,可敖烈坚信王浑和马钧这两位巧手,一定会变废为宝,为将士们锤炼出更多、更精良的装备。须知。在汉代,铁器可是十分珍贵的,缴获来的这一大批破损装备,足以让敖烈剩下一大笔钱了。

把这批破损的装备交给王浑、马钧的同时,敖烈还加大了对将作监的拨款,以供这两位能工巧匠进行更多的研发。同时敖烈让他们暂停了对尖端武器的制造,转而开始锻造常规的武器装甲和利民的农耕器具,毕竟眼下的当务之急。是要解决五十万新军的装备问题,以及对三个新州的开发,仅仅靠从袁绍手中缴获来的战利品,是远远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的。而且通过新河一战,敖烈深刻的认识到,天女散花这种跨时代的武器,威力实在太大。如果大量制造,并在军中普及的话,势必会导致时代的变动,让火器时代提前来临。敖烈吃不准这对后世的影响是好还是坏,为了不影响到后世的正常发展,敖烈决定限制天女散花的数量,不让它普及到军队中,这也是敖烈下令暂停制造尖端武器的原因之一。

在行政机构方面,敖烈也做出了一些微调,把政务府升级为政务处,把军事府升级为军机处,分列燕王府中东西两侧最显眼的位置,依旧由董和与陈宫分别主管负责。两处原有的职权不变,同时敖烈赋予他们更大的权责,北方六州粮草、兵马的调动,只要达到一定数量,必须通过这两处的批准,真正的做到军政分离,杜绝了日后出现权臣的可能性。随着敖烈的封赏群臣,这两处内原有的任职人员,有大半已经得到了升迁,去负责更重要的事务了,因此敖烈让贾诩等人,在治下官员中推举出二十四位品行出众、才能卓绝的人补充到两处之中,协助董和、陈宫处理日常事务。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