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汉光熹 > 分节阅读 241

分节阅读 241(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开,然后回头追随大部队。

何仪有些不解小鲁肃何必如此,小鲁肃耐心的解释一番之后何仪恍然大悟,心中不由得对小鲁肃又高看三分,终于再次生出了对未来的期望。而后,何仪一边催促大家向西行军,一边暗暗自问:“为啥我就没有想起这些简单的迷惑视线之计为啥我就没有想到去长安城是自投罗网唉明知道从这里去长安还有一道易守难攻之地,为啥我就没想到匈奴人在哪里设下重兵”

何仪感叹中的事情不假,并不是小鲁肃谨慎之举,此时长安之南百余里之地,匈奴人确实派出八千匈奴人和两万汉人归附军,在那里重兵设下一道关卡。以汉州军眼下的兵力,绝对没有任何机会强攻下来,小鲁肃此举成功的挽回了一次汉州军覆灭的悲剧。

雨中行军是一件麻烦事。

地上的泥泞制约战马奔跑的度倒是小问题,这些泥泞虽然让战马跑得不快容易损耗马力,不过这些战马毕竟还是能够行走奔跑的。

夏季天气炎热,一般人们都盼望下雨降温,可以享受一下降温到来的凉爽,在酷暑的天气,热得受不住的人们,甚至希望王大雨淋个痛快。可惜下雨躲在房子里享受凉爽是一回事,而在雨中奔走又是一回事了。

也许刚下雨那阵子,酷热难耐的人们对于凉凉的雨水充满了喜爱之情,待大雨迎头浇上几分钟,把头脸打得生疼之后,在享受冰冷的雨水时,他们就会马上向房中跑去。若不然,狂风吹过也会冷的,不用十几分钟就有可能闹出毛病来。

普通人如此,战马的抵抗力纵是比人强上不少,可是战马毕竟也是血肉之躯,疾风冷雨时间长了也是会生病的。

其实对雨中行军制约最大的,并不是人和战马而是粮食辎重,战马和人需要草料粮食,作为军人打仗又需要武器箭支,这些东西在军队中都是不可或缺的东西。缺少了这些必用消耗品,军队就不用打仗了,军中战士在两军厮杀时缺少武器,估计和一个没有受过训练的普通百姓差不多,只要挨宰的份儿。

为了精简军队,以最好的方式和匈奴人周旋下去,小鲁肃忍痛舍弃掉一点军粮,将那部分军粮给烧掉。好在大军出时,以为能在三辅得到补给,携带的军粮原本就不多,故而闹出的动静非常小,也不值得大家为此感到心疼。

当看到剩余可供半月使用的粮食,以及三天份的干粮和各种军械全被转移到马背上,不说汉州军其他的人,就是小鲁肃也为刘谦当年为汉州军骑兵打下的基础,而暗暗称赞刘谦的慧眼和远见,眼前如果不是没有一人四马,那么会用更多的东西得抛弃。

攻破岩石关卡之后,汉州军除了换马好不停息,纵是进食也是在马上吃干粮,总体而言行军度依然过了匈奴人。

待下午酉时,他们远见来到了长安西边的茂陵。

茂陵是长安通向西边的重地,也是匈奴人在这里设下的第一道重要关卡,把守这道关卡的是五千多名匈奴人。

马荷身后的马家就在茂陵,当初刘谦也有咬牙分兵保全茂陵的意思,不过他的建议却遭到马日磾堂弟的拒绝。当时的形势只要有一点见识的都能看出来,刘谦根本没兵可派,如果分兵到茂陵,那么长安城就有点危险了。

马家在大汉是世家大族,更不用提他们在茂陵的地位了,在茂陵和右扶风的世家豪强,大多和马家交好,因为这个缘故他们都是支持刘谦的。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在他们得知匈奴人入侵三辅后,就将所有的私兵集结到茂陵城内,而后又动家中的佃户附庸,短时间将茂陵三百名兵力增加到五万。

这些情况失去联系的小鲁肃不知道,但手中有汉奸支持的匈奴人却很清楚,和小鲁肃想的不一样,匈奴人并没有轻而易举的拿下兵力空虚的茂陵,然后只有在陈仓前边设下重兵阻击。

匈奴人何尝不想拿下茂陵,从他们短短一天时间拼出一万多名人命,就能看出匈奴人对茂陵的重视,反正死去的都是汉人汉奸队伍,死得再多匈奴人也不心疼。

原来,今天又该大肆攻城,遇到了大雨倾盆的天气,这才停了下来。

为了防止汉州军西下,他们不但设下一掉关卡,在这一掉关卡后面还有一道关卡,而第二道关卡后面就是有数万人的汉人部队。

可惜,这一切小鲁肃不知道。

此时的雨势已经减小,不过依然没有停止。

汉州军见敌人人数过多,这次没有派出钢刀攻坚队伍,而是直接冲了上去。匈奴人这次提前现了汉州军,而是在很远的地方就现了汉州军,道理很简单,这些匈奴人并没有睡懒觉。

拦在茂陵前边的两道关卡中,全部都是匈奴人,当然也不是没有汉人,有的只有汉人的女子。这两道关卡的主将身份可不简单,他是大单于的长子于夫罗,就是他未来进犯三辅雒阳时抢走了蔡琰;就是他的子孙在历史上,第一次带兵攻入中原,攻破雒阳俘获了晋惠帝,揭开了五胡乱华的序曲。

于夫罗作为未来的大单于,身份地位自然在匈奴人中高贵至极,也正是因为与众不同的身份,他有资格训练草原上最好的军队。今天,他总觉得心中有些忐忑,于是忍痛放下温柔似水皮肤光滑的汉家女子,从第二道关卡来到第一掉关卡视察。

正是由于他的来到,匈奴人都打起了精神,这才远远的就现汉州军。

三百九十四章 杀气弥漫

三百九十四章杀气弥漫

于夫罗时年三十九岁,生得有点像他的父亲羌渠,非常仰慕汉人文化,更喜欢汉家的女子,这次入侵汉地终于圆了他多年的梦想。

于夫罗身为大单于长子,未来的草原雄主,身份在草原上贵不可言,如果他提前出生几百年,大汉天子诸臣都会很把他当回事。可惜,他出生的年代正是北匈奴被大汉赶出故土的时候,南匈奴恐惧了,护匈奴中郎将的职权也相应加大,从出使联络、领护监视南匈奴,变成了卫护、监护南匈奴。

西汉初期,匈奴人十分强势,大单于竟敢写信调笑吕后,说来做我老婆吧。吕后并不生气,只是给匈奴人大单于解释一下不能去的原因,从这点看来大汉当时有些匈奴人藩臣的味道。

自汉武帝亲自执政后,汉武帝放弃了挨打的局面,雄姿英,尽管挨了不少后世子孙劳民伤财的骂名,不过还是重创了匈奴人给边疆创造了相对稳定的环境。在这个时期,大汉摆脱了匈奴藩臣的尴尬,虽说没有将地位反过来,可是至少达到了双方平等对话的局面。

到了汉宣帝时期,几次大战役之后,匈奴人再也没有祖上的雄风,低下高傲的头颅向大汉称臣了,而且是正式递交了国书,成为大汉之下的藩王。

不提以前匈奴大单于接替人的威风,就是到了汉宣帝以后的数百年里,按照礼法制度,匈奴的儿子们也是藩王之子的身份。可是到了东汉正式设立护匈奴中郎将那天,形势起了明显的变化,匈奴大单于至多能够和护匈奴中郎将平起平坐,从中就能想到匈奴王子尴尬的地位了。

正因为以上原因,于夫罗大单于之子的身份,在大汉朝廷眼中基本上和一个县令差不多。于夫罗年轻时候到雒阳游历一番,不但没有学到什么东西,反而备受汉人冷眼,于是生性高傲的于夫罗不忍侮辱,灰溜溜的跑回了匈奴地。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