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僵尸之终极进化 > 分节阅读 46

分节阅读 46(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或改头换面出来。宋朝有一段公案叫“斧声烛影”,讲的是赵光义杀害其兄赵匡胤的事情,后人怀疑赵光义的原因有,第一,当年只剩两个月他却急不可耐不依旧例地改了年号,第二,学习王莽从周公姬旦那里学来的金匮盟书的那一套,但却是在民间怀疑他五年之后才想起来这么做,公布的盟约一点可信度都没有了,第三,按照杜太后兄死弟及的遗诏以及金匮盟书,赵光美可以等到赵光义死后继位,但赵光美被迫改名赵廷美后又被褫夺王位贬为县令,然后抑郁而终,第四,赵匡胤死后五六年,太子德昭被逼自刎,赵德芳23岁时病逝。

白:什么玩意,没有联系的事情东扯西捩。

王:你肯说话就好办了。联系当然是有的,而且和今天要讲的主题有关。正是因为有了“斧声烛影”的公案,仁宗赵祯时早就死去多时的赵德芳才会复活,本来就比较混蛋的真宗的后宫才会出现狸猫换太子的大阴谋,更有民间传说赵德芳的儿子最后登基做了皇帝,依据的仅仅是真宗的儿子比较少这一事实。由于古代青天比较少,当包拯被搬出来做清官的表率时,照顾到民间的情绪和偏好,历史才会扭曲。李娘娘只是刘娘娘宫中的婢女,被“宠幸”生子却一直没有名分,刘娘娘垂帘听政一段时间后,有人劝她交出权力,说,不然的话你死后就危险了。结果,她交出权力后,仁宗还是派人包围了她的寝宫。

白:为什么呢

王:有人对仁宗说,你不是她亲儿子,你亲生的娘死了几年了,很可能是刘太后害死了她。于是他就非常气愤,包围了太后寝宫。后来发现他亲娘并不是被害死的,所以又向刘太后道了歉。但他觉得对不起亲娘,于是才有了“李太后”的“太后”封号,根本没有李娘娘,死后被追封为太后,连带着生前也作了娘娘,人们就是这么心软。

白:没发现和今天的主题有关。

王:这些古代文学作品也是yy作品。这里面有民族文化心理学的大课题呢。

白:靠这么鸟,你继续说。

王:没啥可说,我知道的还太少,或者说,我说的越多越没有用。

白:什么道理

王:人们不爱听这些,并不想知道事实。

白:好像也是。你引第一段话什么意思

王:人们喜欢yy的心理和民族性里缺乏主动探求和主动把握未来的精神有关,而第一段话是司马迁受了腐刑之后给任安写的信,他的意思是,任你富贵如天最后也未必青史留名,发愤的人才会有千古流传的史迹。

白:两者有关系

王:关系有没有我说了算,不是吗一个男人被阉割是多么大的屈辱宦官又给中国留下多少灾难司马迁受了宫刑,但他没有想过报复谁,他知道那不现实,为了做出一番足以留名史册的功绩,让千载之后的人来评判是非,他从耻辱的阴影中走了出来,但那些太监们却走不出来,少数有所贡献外,大多都祸国殃民。他说的“发愤”,后来没有多少人做到。他的抗争精神,后来逐渐湮灭。只因为这种精神的胜利并不符合民族心理。人们逐渐地满足于“精神胜利法”。所谓精神胜利法,根本谈不上精神,最多只是浅薄的满足于暂时的感觉的自我安慰。中国文学作品,大都有这种心理的反映。

白:牛,这都能扯到一起

王:我还是那句话,中国人只有真正把自己当作国家的主人,中国才能振兴。民族劣根性才能摒除。主人的心态会使人面向未来。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命运的主人。

白:你就没有劣根性

王:有,还很多,比如,我发现自己有网络成瘾症。

白:是吗

王:我一直保持沉默不把这些口号性质缺乏大量论证的言论说出来,主要就是因为我没有能够把自己改造好。

白:没必要吧,只有自己做到才能够说别人吗

王:更有说服力罢了。但我现在想明白了。

白:明白了好。说说,现在怎么想

王:从前两讲大家可以知道我对成功学的不满,为什么不满呢因为他们的成功学客观上是为了大家好,让大家掌握自己的未来,但在方法上却采取主观的非理性的方式片面地强调人的潜能和人的信念、态度的作用,试想一下,这些道理我们都赞同,但很多人其实是做不到的,为什么

白:先天遗传因素的制约

王:很大程度是这样的。但所有人都不愿意承认这一点。我的一个同学,就是专门去听李阳演讲的那个,对我们高中班主任说,我和他们没办法比,人和人没办法比。“他们”是指我们几个比较幸运些考的大学比他的好些的家伙。当时,大家似乎都不同意,但他坚持。另外,几个自考的学生对我讲过这样一种人,母亲是清代皇族后裔,舅舅是某军区司令,她相信人和人是不一样,高贵的就应该统治或者说管理卑贱的。

白:这两个例子存在本质差别啊后者将后天的因素当作了先天的因素,将社会地位的差异当作了理所当然的等级差异,是变了味的精英意识。

王:前者其实也不像他说的那样差,他自己跑了十几个学校找到免费攻读研究生的机会,比我强多了。而且,智力测试我只能达到中等,许多人比我强。机遇和偶然性是存在的,现在的成功学竭力使人忽略这一要素,所以效力有限。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