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汉武大帝 > 分节阅读 69

分节阅读 69(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道窦太主杀死他犹如碾死一只蚂蚁一样。对董偃来说,他也不是毫无所获地付出,他用强壮的身体换来了大把的金钱,得以整日出入于长安的酒肆,尽情挥霍,广交友宾,故长安城内公卿名士,争相与他往来,久而久之,人们忘记了他原来的身份而称他为董君。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一段时间,年轻的董偃就惴惴不安了。倘使皇上知道窦太主与一个市井小儿混在一起,他将会有怎样的下场呢会不会也将他枭首东市呢就在他忐忑不安的时候,不期与他的挚友已故太常袁盎的侄子袁叔在街头碰面了。

几爵酒下肚,董偃就把一肚子担忧说给了袁叔听:“太主乃是皇上姑母,若是在下不侍奉她,难免会落个身首异处的下场;但是长此以往,在下又恐事情败露,还求仁兄指点迷津。”

袁叔将爵中的残酒下肚,眯着醉眼看着董偃道:“主意倒是有一个,只是不知道太主会不会听你的”

“这个你放心,太主视在下如掌上明珠,只要是在下提出的要求,没有不答应的。”

“未必吧在下听说太主在城南建了一座长门园,乃是太主心爱之物。倘若她能够在你和宫苑之间权衡轻重,也许足下就会平安无事。”

最后,窦太主选择了男人,她亲自到未央宫将长门园献给了刘彻。只是窦太主当时不曾料到,长门园日后会与她的女儿阿娇凄婉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偃儿”窦太主拧了一把董偃光滑的脸蛋问道,“你说本宫应当怎样去迎接皇上呢”

“这个么不好说。”董偃谄媚地回了窦太主一个吻,“就是宴请,也应太主出面,以小人的身份,怎么好意思与皇上见面弄不好,小人的命就没了。”

“也是”窦太主趁势坐进了董偃的怀抱,纤细的手轻轻地摩娑着董偃的脸,笑道,“我的小心肝,我的小可怜,你就委屈一下吧。明日皇上来了,你就先藏起来好了。”说完窦太主放荡地解开衣襟,将董偃的头埋进她深深的乳沟

第二天,刘彻果然到堂邑侯府来了。不过,他并没有带卫子夫,他了解自己的姑母,她对卫子夫的礼仪只不过是出于一种无奈,在内心深处对她是恨之入骨的。从童年到成年,他经历了太多的宫廷风云,没有一个女人会甘于失去既得的荣华。

关于窦太主与董偃的风流韵事,早就通过包桑传到了刘彻的耳内。也曾有臣下进言,说到此举败俗,可刘彻却没有把事情看得那么重。他出于本能的好奇,要亲眼看一看姑母垂青的男人究竟有怎样的魅力

窦太主春风满面地迎接刘彻的到来。姑侄相向而坐,客厅浸渍着欢悦与轻松。不一会儿,府上的丫鬟们鱼贯而入,奉上她精心烹饪的菜肴。她亲自为刘彻斟满酒,说道:“难得皇上有空屈尊到府上,妾身敬皇上一爵。”

“姑母且慢”刘彻摆了摆手,环顾了一下周围问道,“主人何在朕今日与姑母相聚,他为何不愿意见朕呢”

窦太主的脸顿时羞得通红,幽幽道:“皇上取笑了。侯爷前年就亡故了,这偌大的侯府就妾身孤身一人,何有主人一说呢”

刘彻笑道:“姑母就不要掩饰了吧这件事情已经传遍了整个京城,朕焉能不知呢如果朕没有猜错,他此时就在室内,还是请出来吧哈哈哈”

事已至此,窦太主知道再也无法隐瞒下去了,遂对着内室叫道:“出来吧皇上要见你呢”

董偃从内室走出来,纳头便拜道:“小民罪该万死,乞皇上恕罪。”

刘彻抬眼看去,见这董偃果然是玉面剑眉,高鼻阔唇,挺拔身材,一瞬间竟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哦想起来了,他多么像陪伴自己多年的韩嫣。是的他太像韩嫣了。除了没有韩嫣的骑射武功,他的眉眼、气度,简直就是韩嫣再世。

这印象很快淡化了他对董偃先前的厌恶,他挥了挥手道:“起来入座吧此乃姑母家事,朕就不多问了。”

于是,窦太主与刘彻饮酒,董偃在旁侍饮。席间,刘彻时不时地问董偃一些街闾见闻。董偃出身卑微,久在长安混迹,也知道不少宫外的故事。他一边为刘彻斟酒,一边将那些道听途说的奇闻轶事拣些说给刘彻听。

刘彻每日在朝堂上听到的都是军国大事,哪里能闻见宫外的精彩和苦乐呢他不禁忽发奇想,若是每隔一段时间就把这董偃传进宫去,撷取些奏章以外的消息,不也是排遣疲惫和烦恼的一件乐事么

这场酒饮了足有一个时辰,酒阑席罢之时,已是日色西斜。微醉的刘彻站起来时,头有点晕,机灵的董偃急忙上前搀扶。

刘彻也发现自己喜欢上了这个年轻人,当他们坐在几案旁喝茶的时候,刘彻对一直伺候在大厅外的包桑道:“速去拿一套冠服来,朕要赐予董卿”

皇上留下冠服走了,而窦太主和董偃仍然沉浸在梦境中没有醒来。他们不敢相信这半天发生的一切。他们都有一种预感,巫蛊案的阴云即将散去。

屋外太阳融化了屋顶的积雪,晶莹的水珠“滴答”的落在檐下,一种惬意的湿润。

京城的风云突变,对一个少年几乎没有任何影响,他遵照父训,游历着名山大川的行程没有任何改变。

进入八月,牂柯江终于度过了汛期,渐渐地平静温顺了。清清的江水穿越高原峡谷,自北向南奔腾而去。司马迁站在船头,望着两岸险峻嶙峋的峰峦,完全陶醉在旖旎的风光中。

在船转过一个峡湾,江面渐趋平缓时,司马迁终于抑制不住好奇心,向撑船的老者询问此处是何地。

他文质彬彬、谦恭有礼的态度使老者非常乐意回答。老者擦了擦额头的汗水,手搭凉棚朝远处的山头望了望,然后说道:“年轻人,过了前面那座山头,再行一二里,就是皇上新置的犍为郡码头南广。”

“哦犍为郡”司马迁的眉毛兴奋地跳跃了一下,忙向老者打拱道,“请问前辈,您可知道这里的唐蒙中郎将么”

老者狐疑的目光掠过司马迁,问道:“请问先生是”

司马迁忙解释道:“在下与唐蒙并不认识,只是在长安的时候,听说他奉诏在这里通南夷道,所以就问问,恕在下冒昧了。”

老者查看了一下前面的水情,又继续与司马迁说道:“要说唐大人,他上对得起朝廷,下不负黎民百姓,单是从僰道到牂柯江东岸的陆路凿通,就给这一带的百姓带来很大的便利。只是他脾气暴躁,滥杀无辜,弄得巴蜀父老怨声载道,才受到皇上责备的。前些日子,来了一位叫司马相如的大人,到处张贴告示,宣慰皇上的圣德,才平息了风波。不瞒先生说,他走的时候,就是从这里溯江而上的。百姓们都到码头送别,真是热闹啊”

“哦是这样啊”司马迁不免有些遗憾,看来这次是没有机会与仰慕已久的司马大人相遇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