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重生之悠哉人生 > 分节阅读 647

分节阅读 647(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喝酒只为佐餐,一般不会混着喝,一次一杯红葡萄酒足矣。集体举杯一两次之后,也就不再劝酒德国人会多喝一点,应酬的时候也会多喝一点吃饭,吃出了对大自然和对劳动成果的尊重还有对自己和别人健康的尊重”

方默南点点头道,“国人是为了高兴、好吃而吃;西方人是为了健康而吃

国人吃完饭喜欢说,这家餐馆好,今天这个地方来对了,下次还来只要餐馆好,烹调火候和口味都把握得好,每个菜也就都地道。

西方人吃完西餐会说这家餐馆的蘑菇、牛排,山羊羔肉或蜗牛好吃,因为他们吃的菜很少,也容易记得清楚。再说了,西餐油、盐、醋放在桌子上,好不好吃那都是你自己的事”

“噗嗤”众人又笑了,她还真说对了,调味品都是自己放的,当然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了。

方默南接着又道,“中西餐吃法在餐桌上不同,其实在厨房里也很不一样。

西餐的厨房更像一间工厂,有很多标准设备,有很多计量、温度、时间的控制,厨房的布局也是按流程设计的,有对出品的样式、颜色的严格要求。其实老外的脑子都比较简单,但他们把很多事标准化了、程序化了,就提高了做事的效率和连贯性,麦当劳和星巴克都是产品标准化的结果。

中餐的厨房则很不同,推门进去,火光冲天,厨师一排,都满头大汗,各种调料摆了几排,最终的好不好吃,要看厨师手中的大勺子怎么掌握了。所以中餐在源头上就难统一标准,更多的要靠厨师的个人技术,否则就不是中餐了。这可能与咱们文化很多事都要靠某个人的行为才能完成是一样的。

不过好多事都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全一致起来,中餐的生命力可能就是来自于它的不统一,否则这个世界就太单调了。”

“说的好”陈医生道,“其实中西医也一样。”

“噗嗤”众人会心一笑,还真是三句不离老本行。

林老爷子最后总结道,“中餐的味道比西餐好,这是有口皆知的了,但还有一点中餐的量比较大,但时间较长,而西餐则是量比较小时间短,其实可以说中餐比西餐便宜,同样这也能看出东方人与西方人的不同,东方人用时间换来了比较便宜而且美味的食物,而西方人则用高价买来了快速,换来了时间,用省下的时间去做别的事,看上去好象西方人比东方人更懂得生活,可转念一想,其实不然,许多年前东方有个孔老爷子,他只用了五个字就把人彻彻底底地概括了出来,他说:人,食色性也。虽然很简单,但是很准确,所以东方人都尊称他为圣人,人嘛,以生存为最优先,想生存就要吃,所以吃值得人们付出较多时间,这样看来还是东方人更为智慧。”

一顿饭吃的众人尽兴是又高兴,原来吃没那么简单,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这些厨师们还要更详细的了解东西方饮食文化的不同。

等到美国那边来电话费斯已经办妥了所有的事情,就等着厨师过来开张呢

而小武他们的出国手续也都办下来了。

然而怎么走可就有点儿犯难了,虽说林老爷子教了他们简单的英语,可毕竟是头一次出国心里有些发怵,就连飞机都没做过,怎么上飞机都不知道。

一通电话解决了烦恼,方默南一听是找林老爷子的,把电话递给了他。

“干爷爷,是个女的哦”方默南打趣道。

“你这孩子。”林老爷子笑着拿起听筒,放在了耳边。

“文哥,是我”

啪嗒听筒从林老爷子手中滑落。

第921章

更新时间201312249:59:20字数:3591

林老爷子异常地反应惊得正在看电视的姥姥和方默南她们二人,“干爷爷怎么了,谁来的电话。”

只见他脸上的表情,震惊、喜悦、不知所措,最后是害怕五官不自觉的抽搐着。

“文哥、文哥”听筒垂在半空中晃悠着,声音清晰可见。

“这文哥是谁啊”

林老爷子猛的回过神,捡起还在空中晃悠悠的听筒,在手里握了握,深吸一口气,哆嗦着嘴道,“帼绣是你吗”

得到确切地答案后,紧接着林老爷子抱着电话痛苦流涕啊

姥姥傻眼了,从未见这老哥大如此失态过,“这是咋的了”

方默南则扯扯姥姥衣袖道,“应该是干奶奶的电话。”能让老爷子如此失态的除了他的妻子还真不做他想。

“呀这是好事啊二十多年,能在相聚,是好事啊”姥姥感慨道,比起已经逝去的,这已经很好了,起码只要活着就有相见的机会。

“这是喜极而泣。”方默南说道。

“姥姥走,跟我上楼去,新来的春季的衣服,你去挑挑,有些给老爸、老妈让胖子稍走。”方默南拉着姥姥边走边说。

“哦走走,上楼去。”姥姥了然道,她们俩坐这里,林老爷子多不好意思啊

两个老人透过电话线,一说就是两个小时,伊人的浅笑,还在他藏起来已经摸的发毛的相框里悄然绽放,远湖中央会有,一段云影与落叶的流淌,是棕榈藤蔓在夜雨里簌簌若歌满腹的离愁啊“掉头全盛红颜子,再来半百白头翁”,今儿总算有消息了。

方默南曾经推算过,也只推算出大致的方向,经过刁绒和艾伦帮助总算找到人了。

由于老太太出国后常年记挂了还在大陆的老伴儿,常常不见欢颜,所以一家人决定去欧洲大陆散散心,在这期间租屋被烧了,也算是逃过一劫。

只不过租屋被烧,这几个孩子大胆的没有告诉老人,那是父亲童年和少年居住过的地方。为了避免老太太睹物思人,二儿子和小女儿就陪着老太太移民到美国了。

只留下大儿子守着英国的家业经营着,租屋虽然被重建,但始终不敢让老太太回来,就怕她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