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重生之悠哉人生 > 分节阅读 606

分节阅读 606(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多少年来,中餐馆总是在想方设法适应当地人的口味。但时至今日,它在海外已经成了廉价餐馆的代名词。连美国的小孩子都知道,国人开的餐馆做的并不是真正的中餐。而我们泱泱中华美食文化的优势,在她看来,已经消失贻尽。

修斯的话让方爸陷入沉默。

费斯笑着说道,“修斯的话,让我想起,我家附近的一家很小的日本餐馆,每天晚上人头济济,吃完一拨又来一拨。每次订桌子的时候,他们总是困难重重找不出空桌。他们的餐单很简单,就几种菜,价格也不菲,但做的是地地道道的日本菜。不管什么客人来,他们摆出的永远是一双筷子。有一次一个美国人请求换成刀叉,说他不会使筷子。端盘子的日本女孩子礼貌而客气地告诉他,日本菜就是用筷子吃的,他应该试一试。人家试了,很高兴很满足。”

“你们这么说,我记得有一次在法国小提琴比赛期间,吃法国料理的时。我看见一个应该是刚从国内出来的,在法国餐馆里想要一双筷子,我亲眼看见餐馆的服务生,客客气气把他带到门外,对他说,往前一百米再左拐,那里有家中餐馆,去那里用筷子吃吧他们宁可失去一个客人,也不愿意随和迁就。”默北心有戚戚道,当时小伙子的脸憋的通红,恨不得找个地缝钻了。

姥姥咂舌道,“真的假的,老外不是信奉顾客是上帝嘛他们怎么把上帝给赶出去了,这也太傲慢了,店大欺客”

方爸摇摇头道,“这不是傲慢,这是坚守”

方妈附和道,“在很多时候,文化不应该融合,因为融合等同于消失。如果一个人热爱某一种文化,就应该带着崇敬坚守它。有了这份坚守,文化才会绵延不断地一代代传递下去,永远保持它真正的尊严和价值。”

方妈话落,方爸拍了拍方手,两人相视一笑,默契十足。

方默南想起去年和贺军尧在五星级酒店的西餐厅,她要筷子,服务生恭敬地递上筷子。这就是差别,她哭笑不得,如果在国外她的下场不会比刚才那个差到哪去。

“国人的圆融变通,有时是好事,有时是坏事”方默南苦笑道。

方爸嘴角出一个苦涩的笑容,“道理怕是每个人都懂,只是看你有没有胆量去坚持。毕竟为了生活嘛”

方默南靠在沙发后背,食指轻轻地刮着下巴,慢悠悠地说道,“入乡随俗当然不能被否定,但如果过度,那就变成了当地人、而不存在入乡的问题了。

邯郸学步的结果就是,没学好别人、还丢了自我。

还是以日餐为例,甄选优质的原材料,坚持自己独特的方式,甚至连刀叉都不配备,而且进去还要脱鞋,但西方人还是甘愿付出几倍于中餐的价格去领受因为,他们能看到正宗的日本文化。

推而广之,不光是中餐上面。”

第861章

“小北的姐姐。”费斯看着方默南坐直了身体,“呃凭你的厨艺开一家真正的中餐馆我一定天天光顾。”他极力鼓动道,“哎你们别笑,我认真的。”

一顿饭,方默南就收到一个忠实的拥护者。

“费斯,你就别惦记了,方医生要开餐馆早就开了,不然也不会回国了。”修斯挑眉说道。

“所以嘛我就说说而已。”费斯耸耸肩道,“其实方医生不一定掌厨啊有钱还怕请不来大厨”

“我姐要是把中餐馆开遍世界,哈哈我就幸福了。”默北一脸的馋猫儿样,“西方快餐文化是美国大规模标准化流水线的福特生产方式产物,是一种工业化饮食。与中国传统式饮食相比较,食品工业化对人类健康、环境与社会都造成了系统性伤害。”

“姐,你也不想我变成垃圾回收站吧”默北可怜兮兮地说道。

“工业化饮食”姥姥疑惑地问道。

“这个我参观过,麦当劳食材的养殖场,他们在有限的空间里饲养大量动物,如果不采取措施就有传染病蔓延。为了防止疫病蔓延而使用农药以及抗生素,这些物质被动物们摄取,然后又被食用这些动物的人们摄取,极大地损害了人类的健康。

反正见识过我就不再去吃麦当劳了。”修斯嫌恶地撇撇嘴道,“我们宁可自己做着吃。”

“对呀麦当劳在美国只是廉价的快餐店,到了国内摇身一变成了高档货,买的死贵姐您老要是出手,也让他们见识一下什么是美食,也改改中餐的颓势,再说了他们享受快的生活方式。咱就让他们见识一下什么是慢生活,什么是享受”默北极力谄媚道。

方爸笑道,“不管如何小北这个提法不错,慢生活。”

方默南诧异地看着默北,慢生活,早在1986年,意大利记者卡洛佩特里尼就发起了“慢餐运动”。他宣称:“城市的快节奏生活正以生产力的名义扭曲我们的生命和环境,我们要以慢慢吃为开始,反抗快节奏的生活。”

在这之后,“慢食”风潮从欧洲开始席卷全球。并由此发展出一系列的“慢生活”方式,以提醒生活在高速发展时代的人们:请慢下来,留心身边的美好。

“慢生活”不是磨蹭。更不是懒惰,而是让速度的指标“撤退”,让生活变得细致。这是相对于当前社会匆匆忙忙的快节奏生活而言的另一种生活方式,这里的“慢”是一种意境,一种回归自然、轻松和谐的意境。

方默南有些抱歉地看着默北。也许是她揠苗助长的关系,所以默北就像是上了发条的陀螺,快速的旋转,不停地转动。

像是感觉到方默南心中所想,默北回握着她的手,“姐。别胡思乱想。”她俏皮地眨眨眼道,“姐,我可等着你满足我的胃啊”

方默南莞尔一笑。她只是外因,最终的抉择在默北手里,这个傻妹妹

“你们姐妹俩在打什么哑谜”方妈狐疑地看着她们二人道。

“哦没什么”默北摇头笑道。“姐,考虑一下吧”默北摇晃着她的手臂道。

其他人也纷纷认同方默南的厨艺,这个不用他们说。是有目共睹。

林老爷子手指着他们笑骂道,“你们这群吃货”他眼神微敛。沉声说道,“华人的小餐馆成了中餐推广的瓶颈。老华侨都知道有个三把刀的说法菜刀、剪刀、剃头刀,这是早期华人移民带来的三大安身立命工具。中餐就是伴随着华人的海外足迹步步扩张的。

而现在出国热,那些莘莘学子可以负笈海外时,有不少人临时抱佛脚,出国前匆匆忙忙到饭馆里面学艺,因为海外流行着这样一句话背一口中华炒勺,就可走遍全天下。华人作为外人口,由于语言、文化障碍较多,中餐很容易成为谋生之路。因此多走低价小餐馆的路线,一开始就拉低了中餐的水平,给人固定了廉价的印象但是中式快餐不代表中餐。”

这个方默南深有体会,“开中餐馆”被海外华侨华人当成养家糊口的手段,使得中餐馆之间一直存在激烈的恶性竞争,这不仅使中餐沦为廉价美食,也让中餐的“文化品位”几乎丧失殆尽。比如中餐在英国是廉价午餐的代名词,吃一次麦当劳的钱就能在伦敦唐人街饱食一顿不限量的中式自助餐。

当初在国外她可没少,端盘子、洗碗,兼偷师,就像爷爷说的,真正高水平的厨艺的厨师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