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华时代 > 分节阅读 87

分节阅读 87(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在涉及到省长的具体候选人身份时,陈华分别向两省士绅推荐了李根源和戴戡两人,结果这两人“不负重望”,被云南和贵州两省代表推选为省长。

李根源,字印泉,1879年生,先生毕业于日本振武学校和士官学校,曾为云南讲武堂教官、总办、军政府军政总长、总参议长、云南陆军第二师师长本书写成第一师等职,在云南的影响力,仅排唐继尧之后,位列三甲。

在与云南代表商议时,也有唐继尧的“粉丝”提出希望唐继尧来担任“省长”,但参与商谈的华军第三师副师长、云南纵队副司令员李彬以“西南战役,耗资百万,死伤上万,总得有人为此负责”为由拒绝了唐继尧出任省长的建议。

在贵州,亦有人提出请刘显世来担任省长,贵州纵队副司令员周树勋以同样的理由拒绝了这一建议。

其实,在华军两师刚刚抓获唐继尧、李根源和戴戡时,陈华便立即找到赵尔丰、朱庆澜这两个颇有经验的老人研究善后局面。

被抓的三人,肯定不能杀,也不能简单地弃之不用。在明白陈华的真实想法之后,两人建议应该把戴戡和李根源推出来主持两省政务,只是对于唐继尧,陈华坚决主张不用,赵尔丰和朱庆澜也只得作罢。

当滇军和黔军几个主要人员被送到成都后,陈华派赵尔丰和朱庆澜两人先去接触,赵、朱两人,曾经与唐、李、戴三人的遭遇非常相似,但现在都活得非常精彩,手上亦有真正的权利,与袁世凯手下的“省长”们相比,那简直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

几人兴致勃勃地与赵尔丰、朱庆澜谈了一个下午,李根源和戴戡等从交谈中感受到四川的强大和不可敌,更感受到陈华虽然异常强势,但并不“专权”,心里亦很高兴。惟独唐继尧心里很是失落和后悔,早知如此,又何必投袁呢,早投陈华不就什么事情也没有了当然,赵尔丰将“总得有人承担责任”的意思摆出来,唐继尧叹了一口气,表示绝不给云南再添乱了。

三省联席会议,云南和贵州分别派出了一支15人的代表团,四川代表团亦由赵尔丰率领也是同等的15人,这就是所谓的“三省联席会议”,一个做出决定三省必须遵守的权力组织。

会议经过七天激烈的争论、讨论,最后形成了如下决议:

第一,取消云南都督府、贵州都督府、四川都督府等机构,成立“西南军政委员会”,推举原四川都督、华夏民族独立军总司令陈华担任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

第二,由西南军政委员会统帅西南三省武装力量,这些武装力量包括陆军野战军、警备部队、民团以及未来的空军等武装力量,现有西南各省各地武装力量必须限期接受西南军政委员会的改编、整训和管理。

第三,西南三省之经济、民生、教育等诸事业之发展由“三省联席会议”统筹规划,统一实施,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第四,从即日起取消西南三省之厘金、路卡,统一税率并实行一次性征税三省能行的办法。

第五,三省实行鼓励工商,鼓励投资之政策。

第六,实行“教育优先”、“交通先行”的发展战略,制定西南三省大学、中学、小学、职业技术教育、就业培训的短期计划及中长期计划;迅速制定西南三省公路、铁路交通建设规划。

第七,鉴于云南、贵州的特别情况,从1913年起,四川每年补助云南和贵州各500万元,直到“三省联席会议”认为上述二省不需要补助为止。

第八,成立“西南银行”,发行货币,统一西南之货币发行权、金融管理权。

第九,“三省联席会议”代表由各省自行推选,实行换届制,每届任期5年,可连选连任。会议同时举行了“三省联席会议”选举,赵尔丰被推选为“三省联席会议”议长,李根源、戴戡被推举为副议长。

“三省联席会议”每年召开一次,特别情况可由某一省代表团提议增开临时会议。“三省联席会议”闭会期间,由会议秘书处主持日常工作,会议选举重庆市长张培爵为“三省联席会议”秘书长。“三省联席会议”秘书处日常办公地点设在四川重庆市。

针对决议第一项、第二项,“三省联席会议”同意了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提出的华军扩编及野战军、警备部队、民团民兵三位一体的武装力量整编方案。根据陈华的方案,第一步是野战军扩编,华夏民族独立军将扩编为15个师,西南三省的警备部队将编制20个旅,半军半民的民团民兵共500个连级编制。

与此同时,在四川重庆成立“西南陆军大学”,隶属华军司令部政治部管辖,聘请蒋百里先生担任西南陆军大学校长;成立“西南兵工局”统筹兵工生产,陈华原建设在重庆、成都等地的兵工企业成为“西南兵工局”首批下属单位。

蒋百里,原名蒋方震,华夏近现代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军事教育家,早年留学德国,曾担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校长及代理陆军大学校长,其1937年出版的国防论率先在华夏提出了“持久战”理论,对太祖、蒋介石等人启发很大。

历史同期,蒋百里正担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的校长,1913年6月18日,蒋百里在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两千余名师生面前,突然对着自己的脑袋开枪自杀,但竟然奇迹般生还,可谓是轰动一时。

后世对蒋百里这次自杀的分析,有人说是蒋百里愤于学风浮躁,有人说是向陆军部请求拨款未果,有人说是蒋愤于当时政界、军界之黑暗,更有人蒋自杀的最大原因是他自己很骄傲。

在前世,陈华曾认真分析过蒋百里自杀的原因,按陈华的分析,蒋应该是患了“抑郁症”,这“抑郁症”的原因自然是上述原因中的前面三点,保定军官学校的学风,源自于清廷时期,自然好不到哪里去了,无论前世也好今世也好,北洋军阀的本质并未改变。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