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华时代 > 分节阅读 86

分节阅读 86(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烤饼的人给教育了一顿。

“其实,俺家主要是没得本钱,要不开一家工厂,比这赚得多了。”小伙子突然感觉到说道一个外乡人没什么意思,便说起了自己的烦心事。

“呵呵,开工厂小伙子,开工厂可是要很多本钱的。”朱玉阶一听来了兴趣。

“也要不了多少。有5000块钱就可以自家开,如果有1000块钱的话可以几家人合起来开。”

“那开工厂也不是有钱就行的吧,譬如这技术什么的。”

“呵呵,大哥,你真是个外乡人,在我们凯江,这根本不是问题,如果我钱够多,我一定像都督那样,开一家汽车厂。”小伙子对朱玉阶的见识很是看不起的样子。

“不是问题,怎么不是问题”朱玉阶问道。

“大哥,我这样给你说吧。譬如我想开一家生产汽车零件的工厂,只要有钱,能租好场地、请到工人,买到材料,把这些差不多办好后,只需要去华夏实业集团的技术服务公司报备,说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技术,什么样的技术人员之后,他们就会派人来看,并给你提建议、分析什么的,然后再派人来帮你生产,生产出来的产品只要达到他们的要求,他们就会全部收购。你说这简单不简单当然,他们提供的技术服务也是要收钱的。”

“谢谢你啊,小兄弟。”朱玉阶听得明白,但仔细一想,似乎也不太明白。这企业,还可以这样搞

其实,这只是陈华灵机一动,将前世的什么“公司基地农户”的公式变更为“总厂分厂零件供应商”或相似的公式而已。

资本的本质是逐利的,但资本在逐利过程中并不一定会排斥其他资本的获利行为,也即资本同样有“互利”的一面。要不,在前世也不会出现那么多这样那样的咨询服务公司。

“这陈华15岁就开始创出这么一大片基业,真乃当世第一人了。”朱玉阶在回老家顺庆的路上,如此想到。

回到家乡,一家人互叙挂念和担心之后,朱玉阶才明白,老家的变化之大,差点让他认不出来了。村里50余户300余口人,竟然有120余人都在外面“打工”,这两天正陆陆续续往家赶。过去很穷的家庭,在外“打工”一年,都盖起了大瓦房。朱玉阶记得,他去云南前,这村里能住大瓦房的,只有那么几家人,现在竟然一多半都盖起了大瓦房,这才短短的三四年时间,当然,朱玉阶几乎可以肯定,这变化绝对是四川军政府成立之后才开始的。

其实,普通农民打工的去向,一是工程用工,公路、水利设施的建设,普通农民的收入一个月最多2元;二是有一定技术的人,譬如石匠、木工等,可以收入3-5元一月;再高的收入,则必须进工厂了,但要进华夏集团的工厂,得识字,收入当然可能更高。

“都督,你千万别那么叫我,叫我玉阶就行。”朱玉阶赶忙站起来说道。

“好吧。那么,玉阶,这两个月来可有什么收获”朱玉阶是陈华关心的人,他的行踪陈华自然了若指掌。

“感触良多啊”朱玉阶对端来茶水的服务员表示了感谢,“如果不是我亲眼所见,我几乎不会相信。”

“呵呵,那是。只有亲眼所见,亲身经历,才知道这一切都不是梦想。”陈华也感慨地说道。

但是,又有谁能读懂陈华口中“梦想”二字的真正含义

“都督,川人有福啊我这次回家将家人都安顿好了,所以这就过来想在都督手下讨一口饭吃。不过,玉阶心中也有个疑问,还请都督解惑。”朱玉阶说道。

陈华点了点头,“请说。”

s:千殇收罗历史人物,只表示对其人品的敬佩及超凡能力的尊重,不包含任何其他意思。不喜这类章节的朋友可一带而过。另外,特别鞠躬感谢“守护1”书友的评价,一评就5票啊如果这给千殇多好嘿嘿

第173章 变革的关键求收藏推荐

更新时间2011511 12:13:05字数:3123

“都督有如此好的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手段,为何不惠及我华夏更多百姓,而只局限于四川一地呢”

这人,怎么会这么问难道g主义已经传入华夏应该还没有吧。陈华错愕了一下,立即明白了,这人确实是胸怀百姓胸怀天下的有识之士。

“玉阶应该看过华夏民族复兴党的章程了吧”

“看过,鄙人深以为然,如果按照贵党章程说的,华夏复兴必将实现。不过”

“我知道你想说,复兴党的主张与你刚才的问题并不矛盾。但是,我想告诉你的是,要实现华夏民族的复兴,除了党章上列举的那些内容之外,还需要一个极其重要的条件。”

“什么条件”

“这话说来就长了。好在今天也没特别的事情,我就与玉阶详细探讨一番。”陈华示意服务员来将两人的茶杯转移到茶几上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