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华时代 > 分节阅读 63

分节阅读 63(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兴率领的六个师的革命军。

虽然南北双方的军队都是六个师,但北方的“国防军”显然实力更为强大一些。原北洋六镇,每个镇的炮标装备都很完整,而南方的新军由于建立时间晚,火炮的装备不及北方军的一半;另外,袁世凯将北洋军改为“国防军”后,又将一二三四军每个师都配备了一个75火炮营。

所以,如果孙决定在武胜关决一死战,袁世凯并不担忧。否则,袁世凯也不会托大让冯国璋三个师守卫武胜关了。

s:朋友们,早上好今天第二更到请支持

第131章 无言的结局2求收藏推荐

更新时间2011425 16:23:53字数:2100

如果孙坚持撤军,必然会影响到南军的士气,冯国璋正可趁虚而击。

冯国璋作为“北洋三杰”之一,其军事才华又怎么可能是张振武这类人可以比拟的。所以,武胜关镇的突袭战迅速演变成了一场击溃战,经过一整天的激战之后,革命军“讨袁副都督”张振武负伤带着卫兵潜逃,三个师的部队,除了其中一个团的建制还算完整外,其他部队全部溃散。

而冯国璋并没有停下脚步,他命令此前担任预备部队的一个师迅速乘火车南下,其余两个师各留下一个加强营打扫战场外,其他部队沿着铁路跑步前进

看冯国璋手下“国防军”士兵近乎疯狂的士气,很容易让人想到后世抓蒋匪军俘虏的电影画面。

武汉三镇,因为孙的部署,除了后勤辎重人员外,几乎无一战兵。在沿江而上的段祺瑞眼里,武汉,就像一只熟透了的桃子。

现在,就看段祺瑞和黄兴,谁的手更快。

5月13日上午9时,革命军第4军第3师柏文蔚手下一个团乘火车率先抵达汉口火车站;此时,段祺瑞的前锋部队乘坐军舰还在长江上急行。

5月13日下午3时,革命军第4军第3师全部抵达汉口,随即一个团准备渡江占领武昌。就在这时,段祺瑞的前锋部队也刚好抵达,双方在水面上爆发出激战。柏文蔚的一个团根本不是海军军舰的对手,双方激战一个小时,革命军一个团约2000名士兵葬身长江。

段祺瑞在萨镇冰海军的协助下,趁机占领武昌和汉阳。

几乎同时,在广州的孙和正在路途上的黄,两人同时收到张振武的诀别电:武胜关战败

孙当时就在大元帅府晕了过去,而黄兴在火车上一直愣神,直到卫士让他下车时他才知道部队已经抵达汉口。

“革命多艰”据说孙醒来后说了这么一句。

5月14日凌晨3点,冯国璋的国防军张锡元师一个前锋团,抵达武汉近郊横店镇,与留守此镇的革命军发生交火。由于是深夜,双方均未取得决定性的战果。

5月14日凌晨5点,张锡元师另一个团抵达横店,与此同时到达的还有张锡元师的75火炮营。国防军趁着人多势众和炮火猛烈,再次向革命军发动进攻。双方激战一小时,革命军不敌,炸毁铁路后向汉口方向逃跑。

5月14日中午12点,张锡元师12000余人抵达汉口外围,随即对汉口的革命军展开进攻。战斗打了一个小时,黄兴的革命军突然发起决死反击,张锡元师被迫后退二十公里。

下午4时,冯国璋率军到达横店,召开战前会议,与段祺瑞约定于明日早晨6点对盘据在汉口的革命军发动最后总攻。

些役兵力对比,南方的革命军约25000人,北方的国防军约60000人,还不包括北方的海军。

战前,得到北方军队将发动决战的革命军第2军第2师师长李烈钧派出一个警卫营将黄兴送出汉口。然后代替“讨袁军”指挥部宣布各部队以营、团为单位突围,自行撤离汉口,返回各自所在防区。

然后,李烈钧通电下野,辞去国民革命军第2军第2师师长和江西都督的职位。

后世的史学家对李烈钧这一行动褒贬不一。

5月15日,南方国民革命军战败消息传遍全国,湖南督军谭延闿通电全国,宣布脱离南方“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而“独立自治”

5月16日,浙江朱瑞,广西陆荣廷各自宣布“独立自治”。

当日,袁世凯宣布南方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为非法政府,同时在全国通缉孙、黄、宋、胡等同盟会高层。

孙联合胡汉民等,以广州国民革命军仅存的一个师为基础,迅速扩编为一个军,准备对抗袁世凯的国防军,但各省都督响应甚微,孙的革命事业遭受重大挫折。

坐阵四川的陈华,一方面利用这段时间视察各部队的新兵训练,一边像看戏一样观看了南北双方在长江两岸的表现。

陈华感觉到,人真的很宿命。历史上,孙发动过“二次革命”,但没有撼动袁世凯的统治。这次,孙集合了南方之力,与袁世凯对决,同样败得落花流水。

只是,历史上的二次革命之前是以宋教仁被刺杀为代价,现在宋教仁还活得好好的。当然,历史上的二次革命还有一个导火索,那就是临时约法和选举问题,这个问题也没了。所以,孙的这次失败还不能叫“二次革命”。在某种意义上,孙的“一次革命”都还没有成功。因为,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方势力从来就没听过南方的指令。

而在历史上,袁世凯对于孙这个临时大总统至少形式上是遵从的。

不只是陈华对这次南北之争有一种宿命感,被迫“化妆逃跑”的黄兴同样也有这种感觉,反而是广州的孙,在短暂的不快之后对革命形势依然乐观。

西元1912年6月1日,袁世凯向各省发出通告:拟于8月中旬在北京召开中华民国各省代表会议,商讨建国之国体、政体诸多事项。

袁氏同时通过驻成都代表,给四川都督府送来一份袁世凯亲笔签署的一项邀请书,邀请陈华到北京参会,如陈华愿意到北京,袁世凯将亲赴北京车站迎接。

陈华以公务繁忙为由加以拒绝,但表示会派代表到北京参会。此时,陈华并不想与袁氏正面对抗,甚至,如有可能,陈华永远也不想与袁氏对抗。华夏实在乱不得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