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华时代 > 分节阅读 62

分节阅读 62(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经过去了两个月,占地面积达1500亩的黄田坝飞机制造公司已经差不多建好了。

除了飞机项目外,兵工集团的其他项目均设在重庆周边山区,这些项目包括:坦克制造厂、火炮制造厂、枪械制造厂、弹药制造厂、特种弹药制造厂及造船厂。

坦克制造。陈华直接上马的是与二战前期坦克水平相当的轻型坦克,这种取材于苏联的“t-26”但又优于“t-26”的轻型坦克,陈华连名字都难得改,直接叫“t-1型”坦克。战斗全重168吨;时速:40公里;武器:57坦克炮1门,762机枪1挺;乘员:4人。

在历史上,轻型坦克在一战、二战前期大放光芒,只有到了二战后期,随着重型坦克的投入使用,轻型坦克的发展才受到冷落,至于日本在二战时期的豆战车,战斗全重不到10吨,根本就不是“t-1型”坦克的对手。

坦克技术的难度在于火力、防护力、速度三者的统一。火力强大,必然要求重量增加,当然防护力也得到提升,但速度下降。这个矛盾可以通过提升发动机功率来解决,但发动机功率提高,人们很自然地会增加坦克的重量,将轻型坦克变成中型或重型坦克。

s:特别感谢abctao书友的评价票,千殇让你破费了。千殇今天决定加一更,就有书友评价比打赏还贵,真是太高兴啦

第129章 水与火与油求推荐收藏

更新时间2011425 0:04:38字数:2221

这其实涉及到对不同型号坦克作用的认识。轻型坦克的优点在于外型小、重量轻、速度快、通行性高,在敌方没有重炮的前提下战斗力十分强劲。轻型坦克在战场上也多是作为支援步兵的战斗车辆在使用。

发展轻型坦克,并不表示陈华就不重视中型坦克和重型坦克的发展。路,要一步一步走;饭,要一口一口地吃。而且,轻型坦克还可以发展成多用途的作战装备,譬如坦克歼击车、伞兵战车、登陆车、特种战车、喷火坦克等。

火炮制造厂除了生产60型迫击炮外,重点是研发75山炮、105榴弹炮、20高射炮、80迫击炮等中轻型火炮。对于150口径以上的重型火炮的研究,陈华不会放弃,但如果要生产的话,陈华暂时不会考虑,至少在10年内的战争中不会考虑。

前世作为特种兵,陈华对发生在华夏国内的战争进行过仔细研究,除了抗日战争之外,其他战争烈度都相对较轻。譬如历史上的川军内战,两军数万人交战,但死伤人数往往在几十人几百人就有人易帜、投降或下野了。

兵工集团再值得一提的是造船厂。太空争霸游戏中,陈华是没有海军装备的,因为四川并不临海;但穿越而来的次元兵工厂却出现了海军装备,虽然没有相应年代的战列舰、航空母舰的东西可以“具现”,但内河炮艇、近海炮艇、鱼雷艇以及1000吨以下的驱逐舰却完全可以从兵工厂内购买。

对于系统的这种设计,陈华绞尽脑汁也没想出个所以然来。系统是什么意思不重视海军和海战,或是主张陈华自己发展

陈华决定在重庆建一个造船厂,其实就是想练练建造海军装备的手艺。100吨的内河炮艇,300吨的近海炮艇,300吨的鱼雷艇,虽然不足以决定海战的胜负,但架不住我的偷袭呀。特别是鱼雷艇,在海战中的交换比是很高的,运气好的话1艘300吨的鱼雷艇可以交换1艘3000吨的巡洋舰。

陈华之所以搞这个造船厂,除了练手艺之外,也还有未雨绸缪的意思在内。根据历史的经验,华夏在未来的短时间内很难实现真正的统一,那么,陈华如何保证长江航道的安全,显然,炮艇、鱼雷艇和战斗机的结合,可以让那些想打秋风的人收敛一些。

在陈华埋头“种田”的时候,南方和北方的异动更加明显,火药味愈益浓厚。

对于南方政权的孙、黄二人来说,他们身边聚集着一批革命者,一批十数年来以推翻满清鞑子为己任的人,虽然说陈华有些不怎么待见他们,但他们自有其拥护者和民众基础。因为,南方一直把自己看成是中华民国的“正统”。或许说,他们在华夏占据着道义的制高点,他们的身份清白。

而北方的袁氏,长期以来充当着镇压革命的急先锋,是封建官僚的典型代表,此时跳出来革命,带有明显的投机性质,这样的人,革命者羞与为伍。

如果说历史上孙被迫出让“临时大总统”的职位,那是因为南方的革命军和北方袁氏的北洋集团进行过“较量”,使得南方不得不妥协。那么,这次的南北双方并未真正较量,谁强谁弱还说不定。再说,革命者又岂是那么容易妥协的

这种对峙,很带有一点后世美、苏两大利益集团“冷战”的特点。由于有核子武器的威胁,“冷战”最多就是对峙,除了搞一点小摩擦外,谁也不敢真的大打出手;但是,这个时代的南北对峙并没有什么“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头上。所以,南方与历史上一样,在积极地准备着战争,准备着北伐。

但北方的实力远比南方的“热情”要强得多。北洋六镇是清廷最早编练的新军,其战斗力并不是南方的革命军队可以比拟的。同时,袁氏能够果断地拿下清廷,也继续了清廷的很多遗产,政治的、经济的、外交的遗产,这也是南方无法相比的。

西元1912年3月,在冯仁还在广州与“华夏航空之父”冯如商谈有关事项时,陈华收到猫头鹰密报,袁世凯正在与英、法、德、日、俄五国银行团商量借款事宜。

历史上,五国银行团与袁氏之间也达成过借款协议,而那次借款协议则是孙发动“二次革命”的导火索。时间上也比这次事件要晚一年。

陈华听到这个消息后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但是,当把这个情报拿出来讨论的时候,赵尔丰一句话点醒了陈华。

赵尔丰问:“如今南北分治,五国银行团借款给袁世凯,难道不怕打了水漂”

陈华听得心里头一惊:是啊,五国银行团为什么借钱给袁呢难道陈华真的不敢设想下去。

列强设在华夏的银行,从来就是其经济侵略与扩张的急先锋,绝不可能是来帮助华夏人民的。那么,袁世凯拿什么打动了五国银行团呢或者说,五国银行团向袁氏提了什么样的贷款要求呢。此时,袁世凯并没有历史上那种大义“名份”。

想起历史上袁氏竟然敢签订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陈华立即命令猫头鹰加强对北京情报的搜集。陈华几乎是冒出了一身冷汗,这政治,还真不是人玩的,搞得不好,就被别人玩了进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