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晋朝那些事儿 > 分节阅读 52

分节阅读 52(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刘牢之按照自己盘算好的想法,把自己的将军寨移到岸上,经桓玄让出水路。刘牢之的儿子刘敬宣劝说父亲道:“现在国家衰弱,危在旦夕,您要让桓玄入京的话,那桓玄就会成为当年的董卓。国家的命运,就掌握在你和桓玄的这次较量当中啊。”

刘牢之道:“我今日取桓玄易如反掌,但平定桓玄之后,我却不能奈何元显。”这是刘牢之的心里话,但他并没有掂量掂量自己的威德和地位。刘牢之打仗很在行,但政治上的事情并不是光靠打仗打得好就能解决得了。不管如何,刘牢之已经认定桓玄入京对自己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于是派何穆回去告诉桓玄放心进军,他不会管这件事了。

卞范之听了对桓玄道:“此是刘牢之欲借你的力量除掉司马元显。但事成之后,恐怕他会反过头来对付你。”桓玄听了,便有了除掉刘牢之的想法。当然,他表面上并不露出来,第二日桓玄大军安全通过溧洲,并向刘牢之表示了感谢,然后直到新亭。

司马元显听说刘牢之叛变,桓玄已率大军到了新亭,他急忙驻守国子学。桓军到南桁后,司马元显又退守内城。桓玄军追到后,齐声大喊:“放下武器”司马元显的军队都很听话,全部扔下武器逃了。司马元显急忙跑回家,这时只有张法顺一个人跟随他,其他人全部跑光。司马道子正喝醉了睡觉,听说兵变了,只会坐在床上哭泣,什么办法也没有。很快桓军闯入,将三人拿下,押到新亭。桓玄命令把三个人绑在船头,便要入京杀死皇帝自立。

卞范之阻止他说:“现在京城周围带兵的藩镇将领还是比较强的,刘牢之也在统兵一方等着寻找咱们的不是。民心尚没有厌弃晋朝,如果太快了会出危险。晋文公接纳周襄王,结果使诸侯听从他的命令;魏武帝挟持汉献帝,天下群臣都得归附。您不如学习他们两个,也挟天子以令诸侯,不是很好么”

桓玄遂穿着朝服入朝。安帝虽是个白痴,但也惊讶地说道:“我没有下诏,你怎么来了”桓玄道:“你左右都是獐头鼠目之人,前后都是狼心狗肺之徒。既伤害朝纲,又暴虐百姓,我是来起兵为你诛杀佞臣的。不是害你的,你不要担心”

安帝又问:“谁是佞臣你要如何处置”

桓玄说司马元显父子、司马尚之兄弟、张法顺等人是佞臣。遂把司马元显、司马尚之、张法顺等人都杀了。司马道子早已经成为不能视事的酒鬼,这次征伐桓玄并没有司马道子什么事。桓玄表面上饶了他,但在把司马道子送往安成郡的途中,还是派人把他毒死了。

在桓玄的安排下,安帝以桓玄为丞相、总掌百揆、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扬州牧,假黄钺,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奏不名。桓玄又以桓伟为荆州刺史,桓修为徐、兖二州刺史,其兄桓谦为尚书左仆射,卞范之为丹阳尹,而以刘牢之为会稽内史。从此,桓玄独掌朝廷。但有沾亲带故,和桓玄七扭八拐能扯上关系的都来投奔他。比如新安太守殷仲文,他是殷仲堪的堂弟,得知桓玄掌握朝纲之后,便来投奔,桓玄遂给他一个咨议参军的官做。就连当年骂过桓玄的刘迈,竟然也凭着这个关系前来投奔。桓玄觉得好笑,对他道:“你来做什么你不是找死么”

刘迈不慌不忙道:“射钩斩祛,并迈为三。”射钩是一个故事,春秋时齐国公子纠与小白争做国君。管仲辅佐公子纠,所以用箭射小白,结果没有射死小白,只射中小白的带钩。后来小白成为国君即齐桓公,不计前仇,任管仲为相,遂为霸主;斩祛又是一个小故事,晋公子重耳后来的晋文公出逃到翟国,晋献公派出寺人披追杀他,也没杀死重耳,只是在重耳翻墙的时候斩下了重耳的衣袖。重耳后来也不计前仇,赦免了寺人披。重耳后来也成为霸主。刘迈的意思是你桓玄就是将来成霸业的人,我则是历史上第三个被霸主原谅的人。这是一种很高级的拍马屁方式。桓玄听了非常高兴,当即也给了刘迈一个参军的官做。

刘牢之被桓玄任命为会稽内史。刘牢之一听这个任命非常吃惊:“这不是要夺我兵权么看来大祸将至”于是召开紧急军情会议,商讨征伐桓玄。参军刘袭道:“人世间最不应当做的事那就是反。将军先反了王兖州,后又反了司马郎君,今天又要反桓公。像你这么反来反去的人,根本没有自立的根本”说完话就走了。刘牢之手下的绝大部分将佐也纷纷离开了他。

刘牢之的军队就这样垮掉了。他只好带刘裕去投奔广陵的高雅之。刘裕劝他说:“你去了广陵也逃不出桓玄的手心啊。我呢,也要脱下戎装,换上常服,回京口做老百姓了。”也告辞走了。何无忌问刘裕:“你们都走了,我该怎么办”刘裕说:“我估摸刘镇北一定不免一死,你可随我一起回京口。”何无忌本是刘牢之的外甥,他犹豫了半天,最终还是告辞了刘牢之,也走了。

刘牢之这才开始害怕起来,带着没有将校只有士兵的军队向北撤退,等撤到新洲的时候,他的士兵也跑得精光。刘牢之觉得自己太丢人了,太窝囊了,太愚蠢了,前途也很黯淡,未来没有希望,就解下腰带找了棵树上吊死了。刘牢之无德无信无威,竟然也想争天下做皇帝,结果下场很惨。

刘牢之的儿子刘敬宣不久赶来,他把父亲的尸体装殓后,送回丹徒老家。桓玄派军队赶到,刘敬宣来不及掩埋他的父亲,匆匆渡江,北逃到广陵,与高雅之、司马休之一起投奔了南燕。桓玄命令劈开刘牢之的棺材,砍下首级,把尸体扔到野外曝尸。又到处悬赏捉拿刘牢之的党羽,杀戮北府军将领。辅国将军袁虔之等北府将领逃往长安,投奔后秦。姚兴任命袁虔之为大司农,并问他:“桓玄才略和他的父亲比起来怎么样他能不能成功”袁虔之道:“桓玄名为晋臣,实为晋贼。此人好猜忌,赏罚不公。我看比他的父亲差远了。桓玄既然已经执掌朝政,将来肯定篡逆。但他没有命世之才,断无成功道理,迟早要完蛋。”

孙恩被困在海岛,得不到大陆补给,过得很是辛苦,几次带兵进攻东晋,但每回都被打了回去。孙恩感觉前途无望,投水而死。一些家属和信徒也跟着投水自杀。但事后仍然有很多人迷信他,不相信他会这么容易就死去,称这些投水的人为“水仙”。孙恩死后,还留有七八千教徒,于是大家又推孙恩的妹夫卢循为首领。卢循遂向桓玄请降,桓玄刚刚执掌朝政,也不愿意国家有事,所以就接受了卢循的投降,任命他为永嘉太守。卢循接受任命后,依然保存实力,并在这年五月,再次举兵起义。桓玄派去镇压的军队连连失败,桓玄很为这事心烦。桓修建议起用刘裕。桓玄说:“刘裕是刘牢之的老部下,我担心他执掌兵权后对我不利。”桓修说:“当年刘牢之要带兵攻打你,刘裕没有跟随他,而是解甲归田,可见这个人和刘牢之也没什么太深的交情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