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晋朝那些事儿 > 分节阅读 40

分节阅读 40(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司马昱叹口气道:“天下,本是我祖无意中得来的,你又何必阻止呢”

王坦之反驳道:“天下是宣帝、元帝的天下,皇上您又凭什么让给他人呢”

在王坦之的坚决要求下,司马昱又改遗诏为:“家国事一禀大司马,如诸葛武侯、王丞相故事。”就是说只给予桓温相当于三国诸葛亮一样的权力。桓温并没有擅断朝政的权力。

司马昱死后,朝臣不敢立新皇,要去向桓温请示。谢安、王彪之、王坦之坚决按照司马昱的遗诏,拥太子司马曜即皇帝位。

郗超凭自己在朝中的力量没办法阻止三人立新君,于是跑到桓温那里告状说:“本来司马昱并无此遗诏,您可以趁此机会控制朝政,甚至得到皇位。但这样的好事全让谢安、王彪之和王坦之给搅黄了。”

桓温也非常失望,听了郗超的话,立刻以觐见新帝的名义,带大军去京城。大军到了京城南十二里地的新亭,然后请谢安和王坦之出城来见,并埋下伏兵,打算一言不合,便把二人杀掉,然后带兵入京,强行夺权。

谢安、王坦之是司马昱遗诏中三位顾命大臣中的两个,如果除掉此二人,或者把此二人争取过来,桓温便可在朝中为所欲为。太后及百官包括王坦之都很害怕,只有谢安道:“晋朝的存亡,在此一行。”

谢安和王坦之到了新亭,只见桓温大军兵营整肃,杀气腾腾,随行人都吓得脸色苍白,就连王坦之也很紧张,连手版都拿反了。只有谢安谈笑风生,神情轻逸。与桓温相见之后,谢安笑道:“我听说如果诸侯有道,则四邻都是可以帮你防守的朋友,你又何必在墙后面藏这么多士兵呢”

桓温十分尴尬,立刻撤去所有伏兵。谢安先把桓温大大地吹捧了一顿,称:“别说是武侯诸葛亮、丞相王导,就是历史上的伊尹、周公在世,也比不上您啊。”几句话拍得桓温很是舒服,然后两个人就司马昱的谥号、庙号,祭拜陵寝的日期等事进行了商量。

桓温遂和气地进入建康,处理司马昱的丧事,扶立新君。桓温忽生大病,一连十数日卧床难起,病好后,却不离开京城,而且向谢安和王坦之提出一个要求:要九锡之礼。

九锡是九种礼器,是天子赐给诸侯、大臣有殊勋者的九种器用之物,是最高礼遇的表示。在桓温以前的封建王朝中,只有王莽、曹操、司马昭和孙权接受过九锡礼,其中王莽、曹操和司马昭篡位,孙权也称了皇帝。于是,加九锡成为权臣建立威信,当皇帝的铺路石。

谢安当即道:“凭您的功劳别说是受封九锡了,就是禅受皇位也未尝不可您只管回去,这事包在我的身上。”

桓温很高兴,带着军队离开建康回去了,王坦之则很生气,责问谢安道:“九锡是异常之礼,一旦相加,则晋室危矣。你怎么会轻易许诺”

谢安笑道:“我如果不许给他,他怎肯便离京城我跟你说实话吧,我略懂医道,看桓温病情沉重,这几天的精神头是回光返照。也就是说他活不了几天啦。不知道他能不能等到加九锡之礼的时候呢。”

王坦之恍然大悟,不得不佩服谢安智谋远在他之上。

桓温回到姑孰,果然又病倒在床,病情一天比一天重。桓温怕自己等不到九锡的日子了,便时时派人去京城催问。谢安和王坦之今天推明天,明天拖后天,一直拖了两个多月,实在是推不过去了,便让吏部郎袁宏草拟诏命。袁宏是当时东晋写文章最好的人,妙笔生花,文采过人。当天接到任务,当天就完成了,马上交给谢安,得意扬扬地等谢安夸奖。

哪知道谢安随便扫了一眼,便让他修改,也不说改什么,只说不好。袁宏这次不敢大意,想了三天才敢动笔,将文章写得更是花团锦簇一般,但谢安仍是不满。如此多次,一连改了二十多天不能定稿,袁宏基本上要崩溃了。他于是向王彪之请教。王彪之笑道:“你写的文章很好,哪一篇拿出来都可以用。不过你好笨啊,现在大家都知道桓温就快病死了,谢公这是在等桓温的死讯。你着急什么”

袁宏这才明白,回去以后便开始随便写两笔,让谢安看了,回去再改再交,如此反复,不觉又是一个月。到了宁康元年373七月,桓温病情突然恶化,他知道自己不行了,遂让弟弟桓冲接替他的位置,并且告诫桓冲和自己的几个儿子道:“以你们的才能,绝不是谢安的对手,所以今后再不可对晋有异心。”当月桓温病亡,享年六十二岁。

桓温死后,谢安大喜,立刻让袁宏随便拿出一篇诏命书稿来,提请皇上同意后,给了桓温加九锡的赐礼。桓温死后方得到这一称号。

桓冲则被封为中军大将军,都督扬、豫、江三州诸军事,扬、豫二州刺史,镇守姑孰,这个权力仍然很大,但比桓温在世时要小多了;又以王坦之为中书令,王彪之为尚书令,谢安为尚书仆射、领吏部尚书。三人共辅朝政。

郗超不甘心就这样失去一次谋大事的机会,便劝桓冲带兵进京,杀谢安和王坦之,执掌东晋朝权。桓冲不但断然拒绝,还辞去了扬州刺史的职位,向朝廷表示忠心。朝廷遂以桓冲为都督徐、豫、兖、青、扬五州诸军事及徐州刺史,镇守京口;以谢安兼扬州刺史。东晋的局势从此安定下来。

苻坚听说桓温病亡,便要出兵江南。王猛道:“桓温虽死,还有谢安现在要伐江南,还有困难。不过,现在东晋的军事力量大多集中在东边。谢安忙于朝政也无力西顾。咱们可以先取梁、益二州”梁州和益州不仅包括汉中巴蜀之地,而且拥有北至陕西南部,南到云南的整个地区,也就是当年三国蜀汉刘备所辖治的地区。先攻取这个地方,再统一天下,正是西晋司马炎一统全国的战略部署。苻坚于是命益州刺史王统、羽林左监朱肜、陇东太守姚苌率兵三万出汉川;前禁将军毛当、鹰扬将军徐成率兵三万出剑门,以杨安为元帅,作总指挥。

梁州刺史杨亮把守汉中,杨亮的儿子杨广把守阳平关,这两处关隘都比较险要。王统知道强攻不一定能成功,遂兵分两路,分取两关,但到了关下,并不攻关,而是日夜擂鼓喊杀。然后派人化装成商客到两关分别放风说另一关隘马上就要被攻下了。杨亮于是亲自率兵去救阳平关,杨广则率兵去救汉中。两军相遇之后,这才知道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