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重生之超级强国 > 分节阅读 172

分节阅读 172(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的那个表态,具有同等价值,他去了,市府办的主任罗顺就不能去。怎么可能两个大管家都同时出国呢,再说,市长都没机会去倭国,他一个市府办主任还敢去除非是何克礼安排他去,但现在是何克礼也不可能安排他去。

“好吧,除了上面的同志,我建议,外贸局的杨得云同志、工业局的江庆同志、计经委的孙沙满同志,八零一的骆世鑫同志,都参加这个访问团吧。”

八零一,是华夏著名的电视机生产厂家,曾引进倭国彩电生产线,既是梓州最大的工业企业,又是华夏军转民最为成功的企业之一。

“方书记,这件事,与赵无极同志有关,是不是也征求一下赵无极同志的意见”何克礼最终还是想起了这个小人物。

而正是这一句话,挽救了何克礼的政治生命。

“明刚同志,你负责通知凤山乡的赵无极,叫他下午来市委办公室,我亲自找他谈话。”方平压根没想过什么征求赵无极的意见,但何克礼的提议也是可以理解的,于是,方平便有了这样的决定。一个小小的乡长,由市委书记亲自谈话,邀请其访问倭国,这面子够大了吧

至于倭方说的在倭国演出,那是好事啊,说一声就行,难道,赵无极还敢会不愿意

第254章赵无极的能量3更到,不好意思有点晚哈

华夏有一类官员,曾经的革命意志最坚定,张口闭口都是“高举”和“坚持”,但在打开国门之后,突然发现世界并不是自己想像的那样,于是,这些人又摇身一变,成了潮流的引领者,言必称“国外怎么怎么”,外国的月亮也比华夏的圆,对倭人、米人极尽谄媚之能事。

方平就是这样一个由过去的极左瞬间完成了右转的人物。

按照国际惯例,商业投资合同之类的事,理当由政府与企业谈判,三石株式会社来梓州投资,最标准的做法是政府相关部门出面接待、谈判,在最后双方签字之时,市政府主要官员或一个副市长出面主持一个酒会就行了,压根儿就没你市委书记神马事。

当然,不是说市委书记就不管了,而是市委书记只能作为“后台”人物出现,而不能走上前台,而三石株式会社只派了一个副总裁,就是商业谈判技巧,副总裁谈不好,还有总裁出面,总裁谈不好,还可以由董事长出面,这样,生意不至于谈崩。

方平到好,在倭商考察团一到梓州,他就冲在最前面,事事亲自参与,遇事就直接拍板,完全不给华夏方周转余地,等于是双方下象棋,梓州的老王一直暴露在外面,这有赢棋的可能性吗

而方平在面对倭人突然改变谈判方向的问题上,没有一点警觉性,浑然不考虑倭方这种变更后面的意义,不仅仅是能力不足的表现,而是因为他的屁股就坐歪了。

也许,有人会把方平这种行为正面理解为“重视”,或者再次一点的评价。方平这是在抢“政绩”,但殊不知,在真正的政治家看来,方平这样的人不但是丢了人格,而且还丢了国格。

市委办主任余明刚得到方平的指示后。立即跑回自己的办公室给赵无极打电话,方平指示是让赵无极下午来,一般意义上讲,下班之前都叫下午,但是,余明刚对赵无极的看法与方平一样。你一个小小的乡长,有什么值得骄傲的,总不可能让市委书记坐在办公室等你吧。

于是,他擅作主张,将“下午到市委办公室”改成了“下午4点前准时到市委办公室”。

余明刚擅自改动时间,这就引起了赵无极的“疑问”。进而在动身之前就开始发动自己的力量,对倭国考察团进行调查。

李少强接到女儿李苹的电话后,微微有些走神,这算什么事啊,去倭国访问就访问吧,还要查别人的背景,难道对方会是间谍或其他什么人

不过。他马上想到,赵无极这小子不能以平常人论之,这家伙既然产生了疑问,说不定还真有问题。他看了看时间,估计省委书记柳伯益还在办公室,便拨了一个电话过去。

柳伯益真还在办公室,接到电话后,也是轻微地走了走神,这赵无极真是多事,叫你去访问你就去吧。难道倭国人还有什么阴谋不成但柳伯益马上想到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吴冕首长对赵无极特别关注,是不是应该给首长汇报一下呢

首长前次到平原,说是来与省委主要领导谈心交心的,但事实上每个省委领导最多与首长谈了不到半个小时。而听取胡永生对那小子的汇报,就花了一个多小时。

于是,柳伯益拿起一部保密电话,直接要了首长办公室的电话。

电话很快就转接到了首长的专用电话,而柳伯益以恭敬的口气将赵无极反映的情况汇报了一番,并请求首长指示。

吴冕首长听了柳伯益的电话后,好一阵都没说话,估计也是在消化这个消息,要不是电话中还有电流声传来,柳伯益甚至会估计首长已经挂了电话。

几分钟之后,电话里终于再次传来了首长的声音:“柳伯益同志,你立即安排人对梓州市方面进行调查,他们是如何把倭商考察团与赵无极挂上钩的,情况尽量了解得详细一些。另外,你立即通知卢江的胡永生同志,让他通知赵无极,在今天之内给我挂一个电话过来,我要听他亲口解释。”

“是,首长。这就去办,不,我亲自去梓州了解情况。”柳伯益没想到首长会这样重视赵无极反应的事情。

首长几分钟的思考,与赵无极潜意识中觉得倭国人有阴谋实属异曲同工。

首长首先考虑的是对赵无极的安排,四月下旬。华宣部、教育部、团中央等部门将联合邀请“青年艺术家”、“青年科学家”赵无极给京都大学、京华大学、东复大学、西川师大等四所高校的大学生作报告演讲,同时,华宣部与教育部将组织全国高校收听、收看赵无极的演讲报告。

为配合这次活动,中央准备公布赵无极的两件事迹:他主持指导的三零三相关技术小组,已经攻克了特种材料的几大难关,其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制约华夏发展的特种钢材、特种合金的局面将会得到彻底扭转。

他曾以军人的身份转战南疆,带领一个6人小分队,奇袭安南军占领的位于我方境内的588高地,全歼50名余安南守军,并活捉了安南军的“功勋狙击手”武亚勤。

赵无极在三零三的特聘研究员身份,自然不可能从事纳米材料的研究,那东西,赵无极负责提供思路就行。赵无极选择了华夏最为落后,但又最为迫切需要的特种钢材以及特种合金进行研究。

实际上,在系统购买这时最先进的特种钢材冶炼技术以及特种合金技术,价格并不贵,但如果要购买领先10年的技术却比较贵了。当然,系统卖出的技术是“成套”的,即从原理到工艺到设备都有,只要有这个技术,就能马上组织生产。

只是,赵无极并没有购买这种成套技术,而是重点学习了相关原理与工艺,然后指导三零三几年年轻的专家,逐步研究出来的。至于最后如何做成工业品,赵无极决定还是交给国家来做为好,自己总不可能把什么事情都包干吧。

首长从这个角度考虑赵无极的“疑问”,最后发现赵无极的“疑问”非常有道理。因为,赵无极将是华夏一代青年的表率或偶像,这样的人去倭国访问,或者倭国演出,或者说几句赞美倭国的话,都有可能引起青年大学生的误会,同时也给一些主张自由化的人留下口实,看啊,赵无极那么厉害的人,不也去国外了吗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