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重生之超级强国 > 分节阅读 171

分节阅读 171(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说到底也就是个高级打工仔,他那所谓的政治意识,浑然没觉得哥哥大郎是不是答应得太快了

板田大郎,倭国议会国际部副部长,主管亚洲事务研究以及负责倭国的亚洲政策的制定。这样的官员,与倭国情报部门的关系那是剪不断,理还乱。板田大郎根据情报部门的汇报,早就知道了赵无极最近为华夏做了几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公开的那一件就是吴冕首长和华夏一、二号首长共同接见赵无极的新闻,是头猪也知道,一个小小的乡长,被一国最大的三个政治首脑接见,以为凭借在舞台上表演几个节目就行即便是最资深的艺术家也没有这个资格

对倭国震动最大的一个事件,就是赵无极的一篇发展区乡工业的建议报告,竟然被华办以红头文件的形式下发,并限厅局级以上官员阅读。这个文件,当初的保密度并不高,倭方情报人员很容易就搞到手了。

但板田次郎组织倭国的“华夏通”对其进行研究之后,发现如果华夏真按赵无极的建议行事,那么,华夏很快就能发展起来,因为赵无极指出的路径,作为“过来人”的倭国,自然知道其正确性;同时,板田次郎等人也分析出,华夏市场经济的方向已经不可扭转

这个结论,对于倭国的对华政策,将会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倭国最恐惧的一个事件,则是赵无极的那个高新技术和科技工作的建议。这个文件,倭国的情报人员并没有搞到原件,但是,其大概内容,却从华夏科学家的一些发言摘要中挑了出来,其价值与作用,更是见诸于华夏科技界的内部文件中。

在材料初步整理得差不多后,板田次郎召集倭国的科学家,对其建议进行评估。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如果华夏实施这个建议,华夏与倭国平均相差35年的科技水平,将在未来10年内被缩减到15年甚至更短意思是赵无极这个建议,就是华夏科学发展的倍增器

如果真是这样,倭国还有什么优势可言

倭国产品之所以在华夏那么受欢迎,倭国人之所以在华夏那么受欢迎,不正是我们先进的科技吗,此时,米国、颠国、普国等国对华技术出口壁垒太多,倭国正是抓住这个机会,将一些半新半旧的民用技术和民用产品出口华夏,换取了华夏巨大的市场的

如果赵无极的建议真的得到实施,绝对是倭国政府和企业的噩梦

但是,这个问题,他们又干涉不了,想要阻止也阻止不了因为那个建议确实是个好东西,只要华夏的科技工作者不是白痴,不是要故意损害华夏的利益,都会支持这个建议的推行的。

真正让倭人恐惧的,还不是赵无极的这个高新技术的建议,而是赵无极这个人因为据情报说,赵无极非常年轻,才刚刚大学毕业呢。

这样的人,一个建议就能推进华夏科学10年的进程,那么,再来个神马建议呢那时,倭国人是不是应该去购买华夏牌家用电器和长城牌小轿车了呢

与赵无极有关的最神秘的一个事件,就是华夏与安南的战争,打了多少年的战争,双方血流成河,死伤成千上万,耗费物资无数,倭国人正躲在一边窃笑呢,谁知,突然之间两国就不打了,安南人后撤了

后来,倭国动用了新华夏成立之前,就潜伏在新华夏内部的一个老间谍,如果在日本的话已经要退休了的老间谍,才得到一份情报,在安南军队后撤的前两天,刚刚在华夏春晚大出风头的赵无极去了华夏的南疆战场,并率领包括他在内的一个六人小分队,全歼了者阴山东南588高地的安南守军。

而在当晚,安南王牌军217师驻地莫尼镇就遭到了毁灭性的空中打击

尼媒,世界上的事情,怎么如此巧合即便倭国人信仰的天照大婶从神界下来,也猜测不透这些巧合到底意味着什么。但是,赵无极的神秘性却像挥之不去的梦魇一般,留存在了这些倭国鬼子的脑海里。

赵无极越神秘,倭国情报机构对赵无极的关注就越多,因此,有关赵无极的各类消息从各种渠道迅速地传回倭国。

赵无极拥有极高的武力值,这个武力值到底有多高,目前没有定论这个情报,让板田大郎一伙人中,想采用暗杀这种铤而走险的手段将赵无极从地球上消灭的想法,也无疾而终了。

因此,倭国人必须改变策略,尽力拉拢赵无极。当然,这还只是某些人的想法,并没有付诸行动。

但是,就在这时,板田大郎的弟弟却从华夏西南的梓州传回一个好消息:赵无极就是梓州人,板田次郎可以通过商业运作辅以外交手段,让赵无极与其他华夏官员一道,接受倭国的邀请前往倭国访问。

这绝对是一个好消息,一个值得通力运作,最后将之变成现实的好消息赵无极有俊朗的外表,再加上年轻,只要他踏上倭国的领土,那就由不得他了,不要说把他留在倭国,在竭力拉拢之后,让他先发表一番对倭国的好感之言总没问题吧。

如果赵无极拒不合作,嘿嘿,大倭国又不是没有手段,赵无极能打难道还敢在异国动武赵无极敢动武,难道还能打过全倭国的高手赵无极死了之后,交出两个家族的死士给华夏,又不是多么了不得的事

想到这里,板田大郎不由自主地发出了淫荡的笑声,这笑声,与梓州某个宾馆房里发出的声音,非常相似。

第253章被忽略了2更到求月票推荐票

次日上午,倭国考察团先是内部开会,总结几天来在梓州的见闻、收获,以及在梓州投资汽车配件厂的可行性。

参与考察的经济师、工程师等专家们认为,梓州目前只有铁路、公路,没有港口和机场,城市环境脏乱差,虽然有数量不菲的熟练工人,但其流动性差,三石株式会社未必能招到足够数量的熟练工人。如果招收农民工进行培训,其成本亦会超过预期。

结论就是,以其将企业建在梓州,还不如在五羊或东海附近找个地方建厂。

“女士们,先生们,现在,我们不是讨论该不该在梓州建厂的问题,我们要讨论的是,如果在梓州建厂,三石株式会神应该向华夏提出什么样的条件。诸位,我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昨天晚上,倭国议会国际部副部长亚洲事务委员会主席板田大郎先生指示,一定要促成此次投资,大家的任务就是研究如何将这次投资的成本最低化,利益最大化”

“啊”十几个人的会场顿时被板田次郎的话给引爆了,尼媒,这次考察,只是三石株式会社的一次普通商务考察,其投资额不会超过10亿倭元,怎么可能会惊动板田大郎先生不过,众人看了带队的板田次郎先生,心头也就释然了,这是朝中有人好做官,衙门有人好办事啊

板田一席话,统一了认识,确定了基调,讨论马上就进入了对技术细节的探讨。这个,其实也没神马好说的,在接风宴会后。梓州方面就罗列出了他们能够提供的优惠条件,而三石株式会社方面也提出了自己的条件,在确定了要投资之后,就是讨价还价罢了。

而参与会议的专家们,则是确定一个最低的底线。当然,因为板田大郎先生的原因,在谈判时,以促成此资投资为要务,在一些次要条件上,可以作适当让步。

上午9点30分。倭方考察团突然提出,要与梓州方面进行会谈,打了梓州一个措手不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