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三国第一强兵 > 分节阅读 747

分节阅读 747(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余路大小诸侯,希望联合出兵。即便不能,也希望对方保持中立。

除了马岱断然拒绝,表露出敌意之外,其他几家都没有立刻给出答复,局势一下子变得微妙起来。

这是二十年前。也就是开元二十九年发生的变故,是王羽定国以来,面对过的最大危机。

当时风火骑兵应平西侯马超之请,在赵云、张辽的率领下赴西域与月氏作战。泰山军则参与了交州以南的平定战。

长安虽有于禁和羽林军守卫。但羽林军以步卒为主,机动力太差,偏偏实力足以镇压西海的公孙瓒解甲,公孙续还在交接权力,马超则是和赵云并力攻打月氏国。

单凭羽林军,很难防住袁尚,长安正是最空虚的时候。

一旦让袁尚突入中原,很可能会造成极为严重的连锁反应。西北的几路诸侯就是因为这样才心存观望,想着万一袁尚成功,自己是不是也能借机分上一杯羹。

然而,危急关头,自有英才脱颖而出

当时军事学院正有一批学员在边关实习,留守长安的于禁派人通知他们,本意是让他们尽早撤回安全地带。结果,学员中最富声望,时年二十四岁的邓艾,以及成绩最好,时年十八的姜维提出了完全相反的意见。

二人一致认为,自袁谭之后,西海领已经有五年以上未对外用兵了,声势虽大,实则不足为惧。让他就这么折腾下去,反而容易扰乱人心,横生不测。

以二人为首,二百三十四名学员,加上沿途先后加入的四千余武装商队和城傍骑兵,进行了一场三千里奔袭战。

袁尚只顾着防备马岱,根本没想到会有一支骑兵从凉州杀出来,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在居延海,五千汉军大破十万西海军,姜维阵斩袁尚,威震天下。

高俊闻讯后,自缚出降,西北各路诸侯纷纷亲身往长安请罪。袁尚的野心,最终成就了帝国双壁之名。

从此天下便有谚语流传说:汉军不过万,过万不可敌

突然听说汉军有大动作,准备出动五万骠骑,这简直有些骇人听闻了啊。

“好像是罗马或波斯吧”向导不是很确定的答道。他消息再灵通,也只能打探到非机密性的消息,这种国战级的军情虽然未必是多高级的机密,但也不是他这种身份所能打听得到的。

“反正过几天陛下和大将军会在直城门外的凌烟阁举行誓师阅兵大会,到时候去听一下就知道了。说起来,几位的运气可真是好呢,帝国都多少年没有过这样的盛事了这天下间根本也没什么对手值得骠骑军全力一战啊。”

王羽沿着凌烟阁的台阶缓步而上。虽然不至于是太大的负担,但想和从前一样,登高如履平地肯定是不行的了。

距离天下一统的开元四年已经过了四十五个年头,用后世的公元来计算,应该是235年。曾经龙行虎变的王羽,如今也已年近七旬,自然不复当年之用。

跟在他身后的诸葛亮和庞统就更差了。两人都是气喘吁吁,汗如雨下,区区一百多级台阶,竟是足足歇了三次才走完。

不过谁也没想着让人来搀扶,凌烟阁上供奉着的画像都是当年生死与共的同伴,画像都取材于各自最活跃的时期。一个个神采飞扬,意气风发。

无论是诸葛亮还是庞统,都不想让当年的同伴或竞争对手看到自己狼狈的样子。

而每当来到这个地方,看到那一个个熟悉的身影,就会有一种时光倒流的恍惚感觉。因为怀念,也是因为身边的故人越来越少,故而王羽和他的重臣们对这里都极为留恋。

陈留侯曹操的画像排在最末。第二十八位。

虽然他在相位上努力了十五个年头,最后因为积劳过度,在官衙中阖然而逝。但毕竟他的身份经历摆在那儿,很多人都不愿意让他登阁,更别说让他名列前茅了,王羽虽然一言九鼎,也不愿意强拂了众人之意,干脆将其放在了最末一位。

在曹操身局相位时期。大汉朝正处于剧烈的社会变革当中,要是没有曹操的老练手腕,或许要多花十年的时间,才能取得相近的成果。

当然,接手的诸葛亮丝毫不逊于前任,但毕竟在曹操为相时,前者还太过年轻。王羽也不想让这位栋梁之才太操劳。结果却不曾想,曹操竟是为诸葛亮挡了这一劫。

因此才有了王羽在曹操画像上的亲笔题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很多人都不理解其中意思,王羽也只能自娱自乐了。

“可惜了公瑾”排在二十七位的是周瑜。同样是一位不属于开国时期,身份有些尴尬的功臣。

“若非公瑾兄,南洋的开拓也没办法有那么快的进展,若他英灵犹在,看到今日盛况,想必也会含笑吧。”诸葛亮点点头,随声附和。

当年他和周瑜在江夏激辩二十四天,从此成为了肝胆相照,却又互相竞争的关系。那是一段激情沸腾的岁月,两人互相竞争又互相促进,都在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后来周瑜在南洋因心脏病突发而死,最伤心的就是诸葛亮了。

此时看到故人容貌,一时间也是悲从中来。

慢慢前行,君臣三人的目光从一干故旧的脸上扫过。

同样因为积劳亡故的田丰;与他完全相反,偷了大半辈子懒,最后得享八十六岁高龄,差点变成神仙的贾诩;镇守边疆四十年不动摇的于禁、徐晃;因为不服老,以八旬的高龄披挂上阵,死在与波斯帝国的大战中的黄忠

每一个张画像都能激起一段回忆,熟悉的音容笑貌,犹在眼前一般。

王羽突然感慨道:“翼德兄的画工,应该得列当世大师之林了。”

诸葛亮点头附和道:“的确,若非蔡夫人在徐州举行了画展,谁又能想到,张将军竟然在徐州隐居了那么多年,而且还以画为生呢还有关将军也是可惜这二位都没了当年的雄心壮志,不然”

“孔明差矣。”庞统突然说道:“关、张二位将军虽然无心功名,但关二将军和张小将军却也不逊于其父,这些年也是骠骑军中的栋梁呢。”

王羽笑着点点头,对于当年的故人,即便是敌人,他也没有花什么心思追索。刘备也好,孙权也罢,他们都无法再威胁到帝国的安全,既然如此,何不让他们重新选择人生呢

其实要找孙权的话,线索还是有的。

近年来。东治有个小说家很是风靡一时。他写的讽刺小说,鞭辟入微,有直达心灵深处之能。

王羽印象最深的就是他那步名为天与地的小说,讲的是兄弟相依为命长大,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反目成仇,弟弟将哥哥害死,哥哥却没有反击。最后弟弟遇到了极大的危险。身边却没人可以依靠,于是说出了这样的话:如果大哥还在就好了说完,便跳下了悬崖。

这未尝不是肺腑之言啊,王羽这样想着。

走到最后十张画像的时候,王羽再次停下了脚步,皱眉问道:“子义又跑到哪里去了”

岁月丝毫没有对诸葛亮惊人的记忆力造成影响。他不假思索的答道:“主公可还记得度辽侯和镇东侯的争端”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