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三国第一强兵 > 分节阅读 287

分节阅读 287(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被打垮了。关键在于他的布阵没有纵深。前面的败兵没地方跑,后面的军力又发挥不出来,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混乱扩大,彻底断绝了反败为胜的希望。

而袁绍的布阵就很有讲究了,有预警线,有狙击线,防线也分成了好几道,纵深拉得很开。就算奇袭成功,顶多也只能击破两三道防线,无法奠定胜局。

等袁军反应过来,奇袭部队就要陷入反包围了,袁军的兵马毕竟比青州军多了近倍,只要能把人数优势发挥出来,就很有希望获胜。

想了想,于禁又补充了一句:“何况,孔先生他们被晾在一边了,袁绍显然还保持着高度的警惕,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考虑,奇袭的条件都是不具备的。”

“难不成真要讲和”太史慈傻眼了,转向王羽,一脸疑云:“可是,主公,上次您不是说”

“所谓:非必取不出众,非全胜不交兵。”王羽是真的上瘾了,又引了句经典,然后反问道:“各位想想,颜良败后,冀州兵马动向如何就算本将不派遣使者,战局又可能改观否这段时间,袁绍的策略是否有了更改”

“这”众将互相看看,都有些迟疑。

对他们来说,自成军以来,情报不足的情况还真的挺罕见的,这次袁绍似乎铁了心要屏蔽情报了,大家手上的情报还真就不怎么充分。

众将一时无法领悟,王羽又引导道:“或者这样说,冀州军所能采取的,对我军最不利的策略是什么”

这次他提示的就很明显了,考虑到田丰首倡议和时的论据,再结合以目前的战局,一个答案豁然而出。

“莫非,袁绍顿兵清渊,是准备要打持久战,跟我军耗到底了”先是徐晃脱口而出,继而众将都是悚然而惊。

这是最合理的解释,孔融出使之前,袁绍就已经这么做了。要知道,在颜良败亡之前,他可是气势汹汹的猛扑过来的,结果到了清渊,他却不动了,不是改变策略又能是什么

“难不成,袁绍被汉升雷霆一击给吓住了”太史慈看向黄忠。

老将摇摇头,沉声道:“只是一场伏击而已,不至于有太大的震动,颜良毕竟只是个先锋而已。若一定说袁绍因为此战受了影响,倒不如说,他是被震醒了。”

“震醒”太史慈疑惑不解。

黄忠点头,解释道:“袁绍自持身份,目中无人,先在龙凑受挫,惶急不已,而后却成功集结了几路诸侯,又再次得意了起来。正如主公所说,自大使人盲目,盲目使人愚蠢,袁绍就是这样,所以,他不顾大军行动迟缓,向清河猛扑,欲速战速决,完全忽略了,速战速决对哪一方更有利。”

太史慈露出了恍然之色:“所以”

“所以,颜良败亡给他来了一记当头棒喝。他意识到自己盲目自大的错误了,准备改速战为持久战。不惜一切,用冀州的底蕴拖垮我军。”黄忠的语气愈发低沉了。

落雁谷大捷的喜悦还没过去,就发觉战局比想象中恶劣得多,甚至还是受了那场大捷的影响,这让他如何振奋得起来。

青州军相对精锐,在王羽的指挥下,打运动战那是游刃有余,袁绍步步紧逼看似威风。实际上只会给王羽积小胜为大胜的机会。

正常情况下,袁绍是不会承认的,但连续遭受挫败后,他不得不忍痛含辱的反思自己,并得出这个结论。就算他自己想不到,可他身边智者高人多得是,只要他肯冷静下来。眼睛就不会被盲目自大所蒙蔽。

很显然,他是真的打算以长击短了,拼消耗,恐怕没有哪路诸侯能拼得过袁绍。

顺着这个思路一想,更多的疑问浮现出来,徐晃第一个问道:“那他为何选在清渊”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复杂。袁绍的兵马虽众,却是联军,只有在发动攻势时,联军才能发挥作用,如果采取守势。高干也许能忍耐得住,可张杨却不是袁绍的女婿。他不可能没有自己的小算盘。让领地一直那么空着,他怎么可能一点都不担心

所以,袁绍采取相对谨慎的策略,最好的办法不是转攻为守,而是步步为营的推进,以守代攻,而不是在清渊打造防御线。

“因为他要采取更有效的策略。”王羽给出了答案。

“更有效的策略那是什么”

“就是以清渊为前哨阵地,将清河当做敌境,展开全面的侵袭战”王羽冷声断喝。

一室皆惊。

在敌境作战,王羽的策略不是常态,最正常的状态,就是全面的掠夺和屠戮,所以才有过兵如过匪的说法。

如果王羽预料不差,袁绍应该是准备彻底放弃清河了。由于青州军采取的宽仁政策,清河民间积蓄甚丰,冀州军屯驻清河的消耗很大,通过掠夺,可以大幅度的得到弥补。

“通过侵袭战,还可以把战线拉长,增加我军的防守压力,进而寻找战机;另一方面,对三路盟军也有安抚的作用,特别是匈奴人。”王羽的声音很冷,这些想法,都是孔融抵达前,他才想清楚的。

“侵略清河,就让匈奴人打头阵。这些野蛮人既凶残,机动力又强,我军很难将其聚而歼之,一旦陷入缠战,冀州主力就可以增援上来,坐收渔翁之利。眼下匈奴人可能是被黑山军缠住了,一时尚未抵达,所以,要抓紧时间,设法破坏袁绍的策略。”

帐内陷入了寂静,只有王羽清朗的声音在回荡着。

颜良败亡前,袁绍仗着兵强马壮,打算拼正面,现在他改弦易辙,不但要发挥自己的长处,而且连匈奴人的长处也要发挥出来。

匈奴人最擅长的就是飘忽不定的到处抢掠,破解的办法不是没有,但以青州军目前的情况,却没有一个能用得上的。

最好的办法是以骑制骑,就像汉武帝那样,可王羽没那么多骑兵,拼不起。其次就是构筑防线,就像秦始皇修长城一样,这当然更加不现实,就算有那么多物力、人力,也不能用在这上面啊。

再有就是,只在战略要地严防死守,其他地方不予理会,这是后世的士大夫们最喜欢的办法。国土被占点不要紧,百姓被屠杀点也不要紧,只当没看见就是了,掩耳盗铃。

不过,如果不理会,那之前施行仁政的民间积蓄,就都被敌人搜刮去了,人心当然也没了。捧得越高,摔得越重,人心这种东西,你得势时可以把你捧到天上,失势时却也会被一摔到地,比没被捧上去之前还糟。

“难怪主公提出了那三个条件呢”

打破沉默的是太史慈,他咂咂嘴,突然一拳砸在了手心上,高声道:“清河还给他,袁绍再乱来,就没咱们的事了,反倒衬托出主公的仁慈;俘虏么,算是个诱饵,一万多俘虏,还有不少老兵。袁绍不可能不动心;要想得到这个好处,他就得把匈奴人赶走。这样一来,他最犀利的爪牙就没了,嗯,说不定还会起点内讧什么的,妙,实在是妙啊”

兴奋了一阵,他又想起了什么,眼皮又耷拉下来了。“只是可惜啊,袁绍不肯见人,也不肯上当,而且就算见了人,这事儿也很难成功,祢正平那张嘴可实在是”

一边讲和,一边留下翻脸的余地。王羽的策略当然很不错。不过,祢衡的加入,始终让人不解。

众将闻言,脸上露出恍然神色的同时,也都看向了王羽,想从他哪里得到解释。

“此事啊。还真就非得正平不可。”王羽神秘兮兮的一笑,再次卖起关子来,“当然,想顺利达成目标,也不能光靠正平他们的嘴皮子。咱们也得做好配合。”

“怎么配合”太史慈追问。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