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三国第一强兵 > 分节阅读 286

分节阅读 286(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又倔强,不肯吃亏,难免敏感了些,元皓兄大人大量,且不要与他计较。”

田丰入幕后,一直都忙于推行新政,从未与祢衡打过交道,对后者的身世一无所知。不过,他脾气虽然也有些倔强,却是个世情练达之人,听孔融这么一解释,倒也明白祢衡的性格为何这么糟糕了。

当代的世风,最看重的就是家世,其次则是相貌,再次才轮到才华本领那些东西。祢衡家道中落,相貌又丑陋,当然得不到旁人的尊敬。

一般来说,在这种环境中长大,性子多少会多些懦弱和自卑,但祢衡的性情刚硬,却是反其道而行之,他那种刻薄的嘴,就是这么练出来的。

理解归理解,但田丰还是很疑惑,“可是,我应该没得罪过正平吧怎地他对我的怨气如此之大”

“其实,就是个误会。”孔融摊摊手,一脸无奈,“主公用人,其实是有些不拘一格的,当日虎牢关大战,他就曾寻我借人,点名要用正平,后来,咳,元皓兄你也应该知道的。”

田丰点头,虎牢关大战,成就了三个名字:阵斩华雄,扬威万军阵前,一枪破关的王羽;骑射无双,战力非凡的白马义从;再有,就是骂人骂出花,连死人都能骂活的祢衡了。

这三个名字,都让人谈之而色变,不过,对前两个,是一种令人敬畏的感觉,对后者。就无不敬而远之了,田丰自然也不例外。

“有了这桩事。主公入主青州,简拔他入幕府第,也就顺理成章了,将军府开府后,鸿胪之事,就是交由融与正平一同打理的而前次元皓兄与融商讨议和之事,却是将他排除在外,所以”孔融又投了个眼色过来。那意思是:你懂的。

“竟是这样。”田丰一时也是哭笑不得,这得罪人可得罪的太冤枉了。

大鸿胪乃是九卿之一,执掌的就是外交之事。王羽以孔融为主,祢衡为辅并不奇怪,谈正经事,当然要孔融出马,若是挑衅什么的。祢衡自然比孔融强多了。就算没有仇怨,他都能搞出仇来呢,况乎本来关系就不大好的仇敌

当初华雄怎么死的还不就是被骂的失了方寸

祢衡的不满,显然是因为自己把他排除在外了,可是,凭良心说。真要诚心议和的话,跟祢衡有啥可商量的让他出马,好事肯定变坏事,坏事则变成惨事啊

“总之,元皓兄不要往心里去就是了。”见田丰没纠结。孔融松了口气,不着痕迹的将此节带过。问起正事来:“元皓兄,这议和之事,主公到底是怎么想的如今的战局到底如何到底由谁出使总得给我交个底才好。”

他心里也没底呢,要打到底,就没必要让自己来,只要让祢衡去袁营走一趟,袁绍不死也得疯。反过来,就没必要让祢衡来,他那嘴可是连自己都控制不了的。两人一起来,难道要先礼后兵

“主公的意思,是让你二人一起走一趟。”

“同去”孔融一时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开玩笑,一起去那还不如祢衡自己去呢,反正也是要坏事,不如往死里搅合呢。

“嗯,同去。”田丰的脸色也不怎么好。

“那主公是存心要打了”孔融很失望,想议和的不止他和田丰,这是很多文臣的共识。

倒不是怕武将们立下军功,压他们一头,只是打下去,分明就只有风险,没有好处啊。青州势力虽然不是天下最强的,但可以预期的前程却很远大,对先期就加入的臣僚们来说,做长远打算才是正理。

再说了,乏粮和诸多经济原因也是不容忽视的事实啊。

“倒也未必。”田丰不置可否的摇摇头,他也没搞清楚王羽的心思,毕竟他和王羽相处的时间还短,对其性情并不是非常熟悉。

以他的看法,王羽性情直爽中不失狡黠,霸气中不乏对细节的关注,很难用一句或几句话来定论其为人。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他很少在臣僚面前故弄玄虚,至少在整体战略的大方向上不会。

他没断然否决议和的提议,那就是说,这事有得商量,可他又把祢衡招来,事情一下子就变得扑朔迷离了。

田丰提前来等着孔融一行,也是为了商议此事,顺便见识一下天下闻名的祢正平,是不是真的和传言中一样。结果这一看,他明白了,这人的嘴比传说中的还臭,气量比传说中还要刻薄,坏事的能力绝对是一等一的。

问孔融,又问不出个所以然,于是,他也迷茫了。

“总之,启程前,主公总是要面授机宜的,到时文举不妨直言相询。到袁营后,随机应变即是。”

“也好。”不这样也没别的办法,孔融也只能这么答应着了。想了想,他又问道:“适才融为了支开正平,说主公要单独见他,元皓兄答应的那么快,莫非是真有其事”

“嗯,确有此事。”田丰点点头,“主公下令的场合不是很正式,像是随口一提,但应该是不会错了。”

“这么说真是要李代桃僵了”孔融的声音有些低沉。

田丰没有回答,就这么沉默着,一路到了中军帐。

刚到门口,正见祢衡满面春风的从里面走出来,见到二人,还笑着打了个招呼:“二位来的正好,主公正等着你们的。”招呼打的很自然,全然不见先前的芥蒂。

田丰二人相视一眼,心情越发的沉重了,祢衡这么高兴,这事啊,肯定要糟。

“文举远来辛苦。但此事还非文举不可,也只好劳动尊驾走这一趟了。”通传进帐。王羽看起来也有些神色飞扬,寒暄落座后,迫不及待的就交待起任务来。

“战事连绵,苦的毕竟是黎民百姓,害的是天下苍生,对两州的生产,也都有极大的妨碍。故而,和谈之事。确有可行的道理。不过,和谈不是投降,要谈,也不能折了本将的名头,底线还是要设的,不能让袁绍趁机敲了咱们竹杠。”

“敢请主公明示。”听这话头,孔融心中又是一动。说的这么正式,应该不是一点诚意都没有吧

王羽伸出一根手指,直截了当的说道:“条件如下:清河可以还,但袁绍必须公告天下,不能对清河百姓横征暴敛,以弥补战败的损失。”

“主公以仁为先。融敬服。”这个条件很得体,袁绍想不答应都不行,不答应,他大义的名分就算是彻底完蛋了。风声传开后,青州还可以进一步收拢民心。甚至为以后再翻脸做伏笔。

横征暴敛这种事,很唯心的。就算袁绍有心轻徭薄赋,下面的官吏搞点猫腻,也能砸了他的牌子啊何况,这一仗袁绍损失这么大,怎么可能不从清河搜刮他一刮,下次再开战,青州就师出有名了。

“俘虏也可以无偿还给他,但这段时间俘虏的消耗,他必须补给本将,否则本将也只能带这些俘虏回青州以工代酬了。”王羽提出了第二个条件。

“遵命。”这个条件就有些耐人寻味了,冀州的俘虏有好几批,最大的一批是龙凑之战中俘虏到的,足有近万之众。随后的战役都没那么大规模,但零零碎碎的积累下来,也有五六千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