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鉴宝天书 > 分节阅读 83

分节阅读 83(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品了,百儿八十万只能让你看一眼”

宋影倒抽了一口凉气,看向吴迪的眼光仿佛看怪物一样,

“你们这一行都没人了吗你算算你来意大利这几天捡了多少漏了老天哪你睁开眼睛看看吧,这”

“哈哈哈哈,别急,这儿还有呢,这本书里夹着一张林则徐的手书楹联,有时间,有落款,还有印鉴,呵呵,最难得的是品相绝好连个角都没缺啊”

宋影彻底麻木了,她看着满脸自信的吴迪,低声道:

“你就是为这些而生的,真的以前我不信会有这类人,现在看到你,我信了”

吴迪闻言,顿时流了一头的白毛汗,我这是作弊好不好你这么推崇会让我骄傲的

唐三彩的精美是显而易见的,连宋影这样的非古玩爱好者都有点爱不释手。她手里那匹三彩马,就是一件精品,看在吴迪的眼里,叫做形体圆润、饱满,比例适度,形态自然,线条流畅,生动活泼。用宋影的话说,就是:

“这匹胖马好可爱哦如果我把它颈上和背上披的这种麻布设计成一款怎么说呢,反正就是介于披和穿之间的风格的衣服,拿回去老师一定会原谅我这次的逃课的”

吴迪接过宋影手上的胖马,笑道:

“你是看马还是看鞍麻布这是马的鬃毛好不好”

“反正我觉得是布”

“行了,逃课还不忘记学习的小丫头。准备什么时候回去上课啊”

“嘻嘻,等我淘到一件大宝贝的时候,我就会消失的无影无踪,躲在无人的角落里偷偷的数钱。”

吴迪失笑道:

“就靠你我看这辈子你是不用再去上课了。”

宋影眼波流转,俏脸微红,心下说道:

“傻子,我说的大宝贝就是你啊可惜,像那宋刻本一样,我得到的回报,也只能是看看而已”

唐三彩最多的就是马,其次人物俑的造型也不少,宋影刻意忘却了不好的情绪,很快就被一个又一个精美的瓷器吸引住了注意力。

“为什么这些东西的造型都是胖胖的呢”

“笨啊,唐三彩唐三彩,不胖还叫唐三彩吗”

宋影想起了历史上那著名的胖美人,恍然大悟,也是,弄一匹瘦骨嶙峋的老马,只怕一辈子也别想卖出去。

在老外的古董街看到中文的店名其实不值得惊奇,但是用一幅白底黑字的刺绣,挂在斜挑的竹竿上当店名,却让两人均是眼前一亮刚刚还在和吴迪争辩瘦美还是胖美的宋影眼珠子一转,说道:

“本姑娘决定了,宋影宋大收藏家的寻宝之旅就从这家店开始”

吴迪迈步走进店里,扫视了一圈,笑道:

“你倒是会挑,在卖织锦,刺绣,缂丝的店里找宝贝,想买着假的都难啊”

宋影忽然指着墙上一幅作品笑道:

“这个上边好多印鉴啊一定很不得了”

吴迪顺着她的手指看过去,不由得苦笑了起来,大话说不得啊,这刚刚才说缂丝想买假的都难,你就给我来这出你仿谁的不好,脑子抽筋了去仿故宫博物馆的珍藏

宋影指着的是一幅缂丝作品,吴迪不用看就知道绝对是仿的,因为那画面正是故宫的珍藏南宋缂丝名家沈子蕃的梅竹寒雀图

吴迪牢骚归牢骚,还是看了一眼,没想到就是这一眼,就让他有点移不开眼光的感觉,忍不住走近细看了起来。

这幅缂丝作品被装裱成一幅纵轴画卷的模样挂在墙上,吴迪估量了一下,图轴纵有100厘米左右,宽有30多厘米,似乎和故宫的那件差不多大小。整个画面以十五、六种色丝状的小梭代笔,巧妙搭配而成,色彩非常和谐。缂丝技法的运用也很娴熟,以通经断纬的手法,揉入了至少数十种技法,很好的体现出了原画稿疏朗古朴的意趣,显得无比的生动,清丽,典雅。

这是一件绝对的精品

、第一百二十五章 缂丝双胞胎

发现目标,吴迪来了兴致。先看落款,轴幅左下方缂有“子蕃制”三字及“沈氏”方章,玉池为清乾隆御题“乐意生香”四字。钤“乾隆宸翰”“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石渠定鉴”“宝笈重编”“乾隆鉴赏”诸玺印。这些似乎都没问题,甚至连玺印都几乎和真的一模一样

仔细的检查了缂丝的新旧程度和其他特征,吴迪迷惑了,这件作品的年代,按判断应该是清朝时期的作品,至于是早期还是中晚期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个时候,谁敢去仿这样的东西连玺印都敢仿,不想要小命了吗

缂丝自古就有“织中之圣”之称,在缂丝、织锦,刺绣三种著名丝绸工艺中,独占鳌头,俗称“一寸缂丝一寸金”。缂丝是中国丝绸工艺品中的精华,在明清两代为帝王御用,被皇室所垄断。与其它的丝绸工艺品相比,缂丝具备了艺术和工艺的双重价值。

相对其它艺术品来说,缂丝的庸品极少,同样的,赝品也极少。因为仿制实在是太难了,要造假缂丝作品,成本和难度比任何工艺品都要大得多。仅一方巾大小的上等作品,就包含了上千种渐进色,需高级技师耗费数月的时间方可完工。

这件明明是精品,也不知道哪个大师到底工作了几年才仿制成功可是看这手艺,还需要去仿别人的吗

吴迪首先肯定这是一件精品,然后开始纠结于它的年代,梅竹寒雀图是清宫重宝,那么敢仿它的一定不是清朝人,也就是说,刚才他的判断有误。那么是民国倒是有可能,晚清和民国的精品本身就不好断代。不过这幅作品仿的也有问题,似乎少了嘉庆等人的玺印,可作者为什么要留下这些破绽呢

吴迪继续试图在作品上找出破绽,奈何这件作品组织紧密,丝缕匀称,层次分明,制作工巧,生意浑成,完全可以称得上是巧夺天工,精湛绝伦,又哪里有破绽让他来发现

老板看到吴迪在缂丝面前发呆,笑着凑了过来,

“自从这件作品挂上之后,你是第十七个有这种表情的人。”

吴迪苦笑道:

“老板这件东西是从哪里来的”

“哦,是整理我曾祖父遗物的时候发现的,很遗憾,我曾祖父当年参与过那段历史。”

吴迪没有说话,这种故事就姑妄听之吧。

“老板,这幅缂丝你准备怎么卖”

“不贵,一百万欧元。”

一百万一百万还不贵如果只是一幅缂丝精品,哪怕是现代的东西,几十万欧元都可能是物有所值。可是,你仿谁的不好,去仿故宫的藏品还留下这么明显的破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