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误入官场 > 分节阅读 173

分节阅读 173(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自一个工厂,人群里还举着“我们要生存”“我们要吃饭”之类的标语。

而另外一个集团当然就是政府方面的,市里的警力、军分区的部队恐怕都被调了过来,建国以来,沙

常市还是第一次碰到这样大规模的集会示威。市委、市政府恐怕也从来没有应付过如此大的场面,一

时之间只想自保,准确强行驱散群众。可越是这样,工人们就加激愤,已经不时有骚乱发生,如果情况不

加以制止,恐怕马上就会演变成为一次大规模的。

几年前发生的北京的那次,此时还都印人们的脑海里,朱代东当时还学校,但也印象深刻。沙常

市可千万不能发生这么大的,朱代东知道,自己必须得做点什么。凭着自己的能力,他也能够做一些

别人所不能做到的事。比如找到工人集会的组织者,找到他们的领头人。

第二百七十一章改革需要有人牺牲

第二百七十一章改革需要有人牺牲

朱代东要找出工人集会的组织者、领导者,但他这个念头刚刚升起,马上就熄灭。哈18现的情况,

就像一堆烈日下暴晒着的干柴,而且干柴之上还浇满了汽油,只要一点火星,马上就会燃起滔天大火。

哪怕只是随便抓一名工人,都会燃起火星,何况是抓他们的领头羊那不异于拿着一把枪,朝着

这堆洒了汽油的干柴喷射一样。现这里朱代东可不是老大,他多算只小虾米。一切得依靠组织、相信组织

、服从组织。

而组织哪里对现的朱代东而言,组织就离他几十米远的市政府大院里。朱代东跟曹长宽是几名武警

的护送下,才安然到达市府里。市政府的会议室里,除了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领导外,各个县市的领导的都

到齐。

朱代东到的时候,马上就有人给他送了一份相关材料给他,直到此时,朱代东才算明白了事情的原委

从九零开始,当时的市委市政府就宣布按照中央政策对沙常产业经济进行战略调整,盘活经济。而市

政府也出台一系列措施大力扶持私有制经济,并给予沿海地区的外资进入沙常投资以优惠政策。从九零年

开始沙常市内的私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建立起来,市政府出面大力扶植民营企业家,鼓励放手大干。

这些政策确实取得了很好的效益,但由于当时私企还是刚刚发展,很多方面没有跟国企竞争的优势,

国营企业没有感到任何的压力。相反刚刚兴起的私营工厂由于劳动市场上的自由工人数量过少,因为那时

国营工人还是有“铁饭碗”的终身保障,私企主们一直抱怨企业不能扩大生产规模。为了提高效率,促进

改革,沙常市政府宣布废除对工人子女的分配工作政策,实行企业与工人的双向选择,深化建设自由劳动

力市场。

当时市政府经济政策主要是为将来进一步的国企改革铺路,而从去年开始,沙常市正式制定了改革方

案,并且经由省政府批准。雨花县当时也开始对县属国有企业进行改制,朱代东就是那个时候调来县里的

国企改制正式全市实施

政府也大力宣传“下岗分流,自由经济”的好处。当时市里的电视报纸广播里,报道多的都是对国有

制经济弊端的批判,例如:“国有制经济没有竞争优势”,“国营企业工人由于拥有长期合同,工作

消极”,“国营企业给国家拖后腿”,“国营企业效率极低长期严重负债”。

以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以私有制取代公有制,这些都是必须要走的历程。而这些过程中,作为这

些国有企业的主人,原来的主人:工人阶级,感受到的痛苦为明显。国有企业的这种转型期分娩的一时痛

苦是难免的,这也是为生命诞生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而今年,改革的触角伸到了军工企业,而今天来的这些工人,主要来自这些军工企业的下岗工人。沙

常市有好些大型军工企业,比如原来的三四六七九兵工厂,主要生产高射炮和舰船上的海炮,80年代开始

生产民品产品摩托车。但由于销售和某些质量问题,民用产品的摩托车销量并不大,几乎是从刚开始生产

就亏损,一直到现。

改制主要就是针对民品,宣布民品与军工脱离,民品破产,厂内民品车间的工人均被下岗。

还有一家军工企业是沙常机电厂,主要从事军事后勤设备生产光是这两家军工企业,被买断工龄的

工人就超过八千人,加上全市其他国企的下岗工人,沙常市的下岗工人已经超过十万。这还只是仅仅两年

不到的时间,可以说市里拿出了极大的魄力,一下子将十万人推向市场,他们当然会感到阵痛。

改革本来就是要打破现有的框架,随著改革深入,大多数人必定会开始感觉痛苦,对改革产生怨恨。

如果是少数人付出代价,大多数人受益,由于总量限制,阶级分化和私营经济仍然不可能孕育出来,社会

分工仍然受到阻碍,经济增长仍然不可能获得必要动力,社会仍然只能原有轨道上运行。这样的改革有何

意义,这样的改革,怎么能改革中国的命运

因此,经济转轨是今天中国不能不迈过去的一道坎。只有忍痛挨过去,才可能分娩出全社会的希望和

未来。

虽然心时清楚,市里对国有企业的改制是势必行,可是面对这些工人的怨恨,用强制的办法只会激化

矛盾。这些工人会觉得他们被抛弃,会觉得他们享受了不公平的待遇,甚至还会置疑市里为何要把国有资

产贱卖,因为那样,就是砸烂了他们的饭碗,让他们不再是单位上的人,不再是公家人。

他们一旦被推向社会,当然会手足无措,无奈之下,心中的怨恨会越来越深,当然会向政府发难,甚

至走向极端

改革会让人觉得痛苦,但痛苦只是暂时的,转轨完成后,社会关注的重点又会回到“公平”上来。转

轨过程中,一方面必须保证转型不被逆转;另一方面,必须考虑牺牲者的承受能力和感受,可能减轻阵痛

强度,防止分化,走向极端。

朱代东理解工人们的感受,但他也知道,这是改革必然会造成的结果。有的时候,为了防止这种情况

发生,以防矛盾激化,好的办法是暂缓或暂停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