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误入官场 > 分节阅读 122

分节阅读 122(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增值效率很低,以至于当资源动员的力量运用到一个极限后,经济增长就后继乏力,经济发展的引擎熄火

,再也找不到的推动力。于是国困民穷,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越拉越远。

这也是为什么,建国初期,化肥厂会如此红火,当时工人阶级的热情是真正发自内心,可是随着时间

的推移,凝聚力和奉献精神慢慢被私利所取代,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浮于事,机构臃肿,行管干部捧

茶杯、营销人员打瞌睡、夜班工人开空车的情况司空见惯也就不稀奇。资源被大量浪费,人员效率极为低

下,所有企业都依附于国家身上,使得中国这个巨人的步伐越来越缓慢,相比其他国家的发展,我国越来

越落后也不奇怪。

正是这种山重水复疑无路中,总设计师开始了他的改革。对于总设计师,朱代东是万分钦佩的,他曾

经下大功夫研究过总设计的理论。作为现实主义政治家,老人家并不是历史目的论者,他并不相信什么历

史必然规律或普世道路。他只是从人类已有的经验教训出发,为当时的中国选择了一条现实可行的路,一

种可以走出困境的发展模式。

这是中国改革和社会转型的开始

老人家的转型战略,发韧于1979年改革之初,实践中逐渐成熟清晰,到前年南巡讲话时终于大成圆满

。从那时起,中国今后要走的路就很清楚了,清楚得不可能让人发生误解。后来者也难以逆转这一进程,

只能此基础上进行有限调整和修正。

这种转型战略可概括为:经济先行,政治缓行的改革。这也是为什么,朱代东一心要捕经济工作中,

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可不是讲着玩的。经济改革的实质是:资源配置上,以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

产权形式上,以私有制经济取代公有制经济;财富分配上,以阶级分化取代平均主义。

朱代东认为,这是中国历经几十年狂乱、迷惘和碰壁的痛苦后,血与泪的洗礼中,重找出的唯一可行

之路。其中,除了经济改革的第一层含义外,其它三层今天都还只宜做不宜说。

但只要承认了第一点,后面三点就是逻辑的必然。这四者四位一体,不可分割。不能设想,现实中能

够运转公有制的市场经济或平均主义的市场经济。

既然要从公有制中化生出私有制经济,财富分配的倾斜和集中就是不可避免的;既然要变平均主义为

阶级社会,贫富分化也是必然的。中国这种整体经济发展程度不高的国家,这种转型和分化,必然要有部

分人承担牺牲,为全社会理顺结构、轻装前进承受痛苦。

如果还象原来那样,将所有人绑一起,就只能重复过去平均主义的老路。这可能符合许多人一时的愿

望,但对于全社会来说,这只是饮鸠止渴的慢性自杀。因此,转型期分娩的一时痛苦是难免的,是为生命

诞生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对现的化肥厂来说,现朱代东的改革还不是痛苦的,毕竟他公有制经济上并没有引入私有制经济。虽

然朱代东已经看到,私有制取代公有制是历史的必然,可是现阶段,如果提出来让私营企业进入国有企业

,太过惊世骇俗。不要说化肥厂的人不会支持自己,恐怕就是县委县政府也不会支持自己。搞不好,自己

这个副县长得跟大家说拜拜。

朱代东倒不认为这是众人皆醉而自己独醒,中国从来就不缺少能人,甚至郭临安、王力军都清楚这些

事,只是有些事,现还不能做,不能说。

这也是为什么随著改革深入,大多数人会开始感觉痛苦,对改革产生怨恨。如果是少数人付出代价,

大多数人受益,由于总量限制,阶级分化和私营经济仍然不可能孕育出来,社会分工仍然受到阻碍,经济

增长仍然不可能获得必要动力,社会仍然只能原有轨道上运行。因此,经济转轨是今天中国不能不迈过去

的一道坎。只有忍痛挨过去,才可能分娩出全社会的希望和未来。

让朱代东有些沮丧的是,现自己的做法,有些太过理想。树木岭的养殖场,他把全乡农户都捆绑一起

,为的就是想全乡赢利。还有狮子山家具厂,他也让全乡农户投资,当时只是自己的下意识行为,市党校

,他系统的研究了总设计的理论,所有的文选,朱代东甚至能倒背如流。

现朱代东就像能看到改革的走向,但却改变了不目前改革的现状,理性上他知道自己应该相信真理,

但从感情上来说,他希望国有企业能重振雄风。现还没有到那种要做了断的时刻,他希望自己能多做点尝

试。农机厂的时候,县财政出钱,他不好制度上做改变。但是机械厂,他采用了开发区与机械厂组成机械

公司,虽然机械公司的性质没有变,可是多了开发区的控股,机械公司管理上将加透明,也会借此引入现

代企业的管理制度。

而化肥厂,朱代东很想也采用机械厂的做法,引入其他方面的资金,甚至由其他企业来控股化肥厂。

可此之前,化肥厂需要把“内功”练好。现朱代东入驻化肥厂,就是准备对化肥厂动手术。

黄浩只是第一步,他的罪证很容易获得,有常怀庆出面,朱代东相信,自己不出手,黄浩想要再回化

肥厂已经不可能。但是对于厂里的其他领导,贪污腐化的,停职检查是免不了的,而那些不适合担任现职

位的人,也将被调到适合他们的岗位上。

“优胜劣汰、竞争上岗”,这是朱代东对化肥厂的第一项改革,按照行业标准,结合化肥厂生产实际

,设定了400个具体岗位,明确上岗条件和岗位职责,全部张榜公布,并向全厂所有干部职工发放岗位竞

聘自荐书,实行双向选择,竞争上岗。

短短5天内,全厂共收到自荐表1031份。由朱代东和化肥厂组成的竞聘工作领导小组,根据综合测评

,选定24名车间、科室负责人,然后授权他们依照岗位设定方案,择优录用了376名职工。十天之后,400

名被聘职工名单正式张榜公布,他们将逐一与化肥重签订上岗合同。

合约中还规定,租赁方对严重违纪或不服从管理,经教育仍不改正的职工,有权予以解聘,退回总厂

。化肥厂对被聘人员的劳动报酬,也采取了全的分配方式,所有工资标准全部记入档案,一律实行收入与

岗位技能、产量、消耗等实绩挂钩,逐日考核,按月分配。对原由临时工担任的苦、脏、累工作,采取劳

动报酬定额包干,班组和工序自主确定用工和分配方式。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