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幻之盛唐 > 分节阅读 383

分节阅读 383(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道非圣不弘,圣非道不大,道圣符契,天下文明”。

“帝王从圣教,上行下效。而异端邪说,不能而阻之也”。

“行吾此经,能为君王安护境界,譬如高山,上有大火,一切国人无不睹者,君王尊贵,如彼高山。吾经利益,同于大火。”

“为此普天在地,并是父母行据。此圣上皆是神生,今生虽有父母见存,众生有智计,合怕天尊。又圣上,并怕父母。”

“众生若怕天尊,亦合怕惧圣上,先事天尊,第二事圣上,第三事父母”

。。。。。。。。。。。。。。。。。。。。

“大唐不愧是万乘朝圣地虔信之国”

围观者纷纷赞叹道。

“不知道大人有什么见地。。。”

“还请大人公论。。。”

辩论的两方也终于有人注意到我,赶忙叫了起来。

“我不通。。。。也不懂什么宇宙世界的大道理”

我挠了挠头说,他们都笑了起来,这是实话

“不过,忽然想起家师说过的话”

他们顿然露出饶有兴趣的表情。都听说过我所谓的老师。是一位学广海内的无名奇人。

“他行游海外,遍及诸国。屡屡见那所谓地礼佛之国,满地神佛香火极盛,而黎民贫苦依旧”

“这又是为何,苦思难解,后来到了天竺祖地,才知道佛祖初为人身,引弟子一众,所用多自食其力,不过一布衣一食钵足以,居无定所,天地为遮盖,不拜像、不束条,一切发于本心,只秉一腔善念,慈怀感人,留世寥寥不过数言”

“而后人传法,不免流以世俗,以本心断释其义,而好华宇高堂,金身大塑,以繁缛教条为典章,肃摄世俗,威敬黎民,崇尚非富丽繁华不足以证其虔信。。。。”

“于是不免鱼龙混杂泥沙具下,某些人假以佛门清净之名,而行那灭人宗嗣,断人香火之事,只为一个虚空的理想,就放弃一切人生的追求和价值,终日空念佛号而不事生产,于文不能兴国,武不能保家,商不能增殖,农不能稼樯,却依靠大众辛苦所劳来供养,这不是寄生国家的米虫,是什么”

他们的脸色就变的很奇怪了,李唐皇家历来崇道礼佛,道门总高于佛门一头,但佛门好歹也是一大国教,这已经有些不客气的批判了。

“那不知道大人所言的积弊,本朝有呼。。”

“有啊”

“一种夸夸其谈,整天只会清谈说玄,没有替黎庶做过多少实在地好事,却靠自我标榜相互吹捧,以求名声在外的,好象叫什么名士把”

一片苦笑声,这院子里的名士还真不少。

“知道为什么大小乘显宗之后,又有密宗出世,其实也不过是丧家犬尔。。。”

我继续说。

“自上古以来,天竺佛门重空想而好清谈,一无所作为,二不思进取,因此自玄奘三藏取西经时的最后一代护法戒日王之后,佛门在五方天竺已经逐渐式威”

“随着婆罗门教的重新崛起,佛门子弟信徒,也四处被驱逐的无容身之地,连经典都遗矢多多,因此才有龙树、马鸣诸大德,开古阿育王塔,取藏经而续教统,以弟子私私相授秘密传法,才有了密教之说,所谓密宗,即是不为外人道地密法传宗,只向少数有根器的人,才得灌顶授真言密法”。

“不过,后来当年王玄策借兵大破天竺,却让这些僧众看到了佛门的一线希望。所以别看他们夸夸其谈如何宏愿崇高,大多数沙门都是在天竺混不下去地,才跑中土来讨生活的。。。而密宗大兴,也是显宗不存,才被残酷的环境逼出来的。。”

我说的正是这个时代正在发生的大转变。

五方天竺正处于戒日王朝灭亡后的佛教末法时期,戒日王朝覆灭后,延续了百年诸侯混战。新崛起巴利哈尔王朝虽然进据了戒日王朝地故都,但实际控制范围仅仅在中天竺多一些。同时它是婆罗门地坚定拥护者。

因为政治上受到严厉地打压,在民间受到排挤,因此传统地佛教不得不逐渐进入地下活动的,为了保存佛教的传承,大乘小乘之外,被称为密宗的新教派也由此出现,密宗与那些大开方便之门的传统中观、瑜迦等显宗教派的区别。就是严格地选择弟子衣钵,通过地下活动,隐密的结社与仪式,神秘的受戒传法的过程,以逃避来自世俗的打击。

同样,因为历史的动乱和政治迫害,大量佛教的经典遗失在历史中,被称为龙树的一代高僧。打开孔雀王朝时代留下地,由初代宏法圣王阿育王建造的佛塔,取出古代,以延续佛教,在这种背景下,因此密宗大兴。其实并不是让人乐观的事情。

北朝时西天取经的高僧义净、法显,以及大辩才〈唐玄奘〉的到来,让众多佛教徒发现,原来相比一片死气沉沉的天竺,东土大唐地佛门却是方兴未艾,于是中土也变成了梦想中的佛门乐土,大量僧侣信众为了传续自己的宗脉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