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幻之盛唐 > 分节阅读 322

分节阅读 322(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毕竟跟风而上,表现自己的立场,谋求政治投机和利益是一回事,但是具体要承当责任,那就是另一回事了。能够达到一定的位置,长着狐狸尾巴和心肠,面皮象城墙一样坚厚的大人们,应该知道有所取舍的方向。

只要李光弼率领大军,继续在那里维持着对契丹攻击姿态连带对渤海地压力,史家叛军再怎么势力消长,就根本没有翻盘地机会。但要是因此出了岔子,那就不是象前几次,仅仅流放到岭南热带丛林里去种菠萝,或是发配到玉门关去挖水井那么简单了。

“达夫已经正式来书,新编补的后军,左军,在北塞地练兵已经完成第二阶段,至少有八成士卒,手上都沾过胡人的血,在突然发起的连日奔袭转战中,也有近半的营团,没有人掉队。。。。。。。眼下若有需要,至少有可以抽回三个老营的基数。”

听完上述抒情的归总,作为长期实际负责日常运做的韦韬,开口补充道。

自从河北卞州战役后,龙武军损失最大的是后左两个军,虽然从二级预备中迅速补全,但是从实战出发,一只没有见过血的军队,不算是完整的军队,既然国内已经没有敌人可以练手,那就只好让那些没有厉害关系的外族替我们试刀。

“恩”我点点头,三个老营近四千人,足以影响长安城内乃至京畿道的力量对比。移防长安后的龙武军,现在身边有只立场不同的神策军盯着,头上有个态度暧昧的总京畿防务陈玄礼,外围还有个关内节度使李嗣业的行营包围着。想做点什么大动作,都避不开别人。

“陛下的确有意借引外兵,但是非就于内事,而在外御。。。”

这是行朝政事堂诸相中,几次起复下来,已经位晋太子少师的韦见素,在来信中所答复的内容。当然有多少可信的方面就不好说了,身为行朝资格最老的一位宰相,也有身不由己地时候。

“上皇那里。有什么见闻么”

我看了一眼坐在末尾的阴影里,龙武军法曹直属的监察系统“清风明月”的负责人之一崔希仪。

自从龙武军还京,他们的工作重点也开始北移,但作为重要的根基之一,在成都的那套底子,还要继续维持下去。

“无他,”

他毫无表情地回答道

“上皇依旧在安景宫优养天年。寝食供养具如常例,偶尔还招青城、茅山道士、山人听说养生之法。昔日大内供奉的旧人,张野狐、贺怀智、黄幡卓、李漠等人亦纷纷相聚宫中,又有钟绍京等退休老臣陪侍左右,常常欢聚达旦,久不闻外事了”

两朝微妙对峙地局面,对这个团体来说已经不是新闻,现下主要的决定。还是以不变应万变,反正天塌下来,还有那位身体康健,胃口很好睡觉很香的太上老皇帝顶着。

“十七郎,吐蕃有什么举动么”

想到这里,我转向站在一旁听事的韦睾。

作为与小杨完全不同的未来名将养成之路,作为他族兄的韦韬也寄予了相当的热情,武艺兵法军阵律禁。倾囊相授。而且我让他拥有旁听待命地权利,还有针对性的负责起对吐蕃的情报分析,不过他毕竟还是个未成年人,虽然在襄阳有过出彩的表现,职业只是获得体系内承认的资格和权限的提升,对外他还没有正式的官衔。所有的头衔都是见习,大家都喜欢以比较亲切地家族辈分称呼他。

他正在与刚从河北出任务回来的小杨,大眼瞪小眼的,没想到我突然点到他,顿时涨红了脸,却又清了清嗓子开声道

“属下以为吐蕃近期必有大事发生”

“哦,怎得说来”

作为现在我最关注的重点之一,吐蕃似乎也在酝酿着什么,却迟迟未按照历史发难的,已经变成了我的一块心病。。

“因为山南之乱。吐蕃王庭提前结束了与四族各部地会盟大猎。随后刚刚成年的斥笼赞普,突然宣布。前往雅龙故地的夏宫避暑,顺便祭告修缮先祖大王的陵墓,但据随行队伍中,负责附从贵人起居的书记僧送出来的消息,昔日于那位少年赞普形影不离的亲事拌从,却大半都被留在了红山新宫,随行的侍从官都是各部新选上来的一些生面孔。”

这些被称为摩柯衍的汉地僧人,为了传道地需要,往往都拥有相当地文化造诣和口才,甚至一些大德之士,还通晓包括梵文、天竺语等数种语言和文字,擅长书画诗赋,因此在多种文化迥异参杂,普遍教育水平低下的吐蕃大小贵族领主之间颇受欢迎,接受供养期间,往往还同时扮演了类似书记官、家族子弟地老师之类的角色,不真正运用起来,还不知道这股力量的强大,哪怕是许多无关紧要的东西汇总起来,同样也可以推演出一些重要的信息

“吐蕃摄政马向离开都城后,由刚从西域回来年轻的宗室大将,阿果东赞为逻些城留守。”

他继续道

“这又说明什么,那位吐蕃摄政大人,想效法噶尔东赞域宋禄东赞一族,继续把持朝政,又不是一两日的事情了”

岑参皱着眉头说,

他历仕西北诸帅幕府,对西北边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