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幻之盛唐 > 分节阅读 270

分节阅读 270(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痛绝义愤填膺的态度,主张株连重处之以 警效尤,而宰相李枧则求稳重,分别按照情节和性质,有区别的对待,细分等定罪,判官李牺郓居中调和,更倾向于李枧,因此矛盾很大。

几次在皇帝面前公开争论互不相让,最后还是李枧以“河北百姓官吏多为贼挟,如法炮制,他们当如何自处,更何况还有相当的人口百姓在叛贼的控制下,如果不风青红皂白一并处之,这不是逼那些人死心为贼效力”,这条理由打动皇帝,定下头批处置的罪臣三百人的名单。

首定为大辟的就有十八人,包括了曾在安禄山朝廷任侍中、左右仆射地前宰相陈希列、张均、张自兄弟等人。唐朝之死刑,以斩首最重,如果是大辟,还要先在犯人脸上刺字,接着割掉鼻子,然后斩下左右脚趾,再用竹杖活活打死。最后砍下头,把骨肉剁碎。在街市上陈列,又称“具五刑”。西汉初年的开国功臣彭越和韩信,都是被处以大辟之刑的。也就叛国、谋逆等十恶不赦之重罪,有这种待遇。

他们的下场,对曾经被迫事贼的大多数人来说,更加惶惶然不可终日,这时候却有一种传闻。象崔广远等人一样,只要能拿到龙武军在关中活动时期,通信往来的证明,就可以脱身免罪,因此,龙武军出具的证明材料,被称为救命书,而炙手可热起来。我在长安地宅邸,也再次变的门庭若市起来,甚至有人打着张云容娘家人地旗号,从张妃那里,七拐八弯的找上门来。

这是一桩怎么做都要得罪人的差事。

而草原上由高达夫带队练兵的金吾军,也出了大事。

我只让他小心回纥人。没想到高达夫这位老将,居然很实心眼的和回纥人狠狠干了一战,冲突的理由已经不重要了,不论是回纥人收容了战败的部落,暗中唆使之袭击唐军,还是回纥人见财起意,试图抢夺唐军地战利品和装备,这已经是一笔糊涂帐。

作为以追击为名,跟逃跑的同罗人背后,发动突然袭击的一方。至少有三个新兵团队在所谓的误伤中。几乎全灭,还有两个团溃散。但是收不住胃口和野心的回纥某部,终于在高达夫的金吾本军中踢到了铁板,自以为得计驱使着溃兵冲进金吾军队列,并将其成功分割的回纥人,遇到了他们最头痛的混战。

那些被分割地士兵并没有如他们意料中的溃散,而是反过来用车辆和马匹将冲进中心的冒失鬼们困住,于是回纥人不得不尝到和唐军贴身步战的苦果,他们的马匹在火焰中惊窜和崩溃,他们骁勇的骑手在混战中,拼命挥舞着短兵器,却被长枪和弩机构成地小方阵一层层的摞倒。

至少有一千名回纥人成为俘虏,还有六千个首级被割下来,和他们的旗帜标志战马一起,作为交涉的证据,送到了受降城,这下轮到那位河西节度副大使马遂头痛了,他也不敢处置,一面急忙上报朝廷,一面派人押着这些东西,直接把球踢回长安来。

作为破坏与一个重要盟友的团结事件,虽然对方只是回纥的一个别部,连回纥九个大姓的边都沾不上,但现在正是回纥与大唐关系最亲密的黄金时期,不但大开边市互易,还由回纥大王子率领一只三万人的回纥军,在河北作战,因此由边境冲突升级而来的外交事件,再次因为双方敏感地身份,而变地微妙起来。

出了这档事儿,西北那些大大小小拥有有狐狸一般的心肝,兼具了豺狼或者秃鹫之类地美德和品质,的朝廷大员大老们,只怕又有借题发挥的机会,重新在长安的舞台上活跃起来。

我暂时离开以避免表态,或许有利于事态的发展。现在长安城里当然是,再次丢给任劳任怨的老黄牛韦老2当家,他家老头子是西北行朝里资格最老的宰相,兄长是南边小朝廷的御史中丞,比我更适合担待这些东西。

然后才是,纯粹我个人一点点的私心,我只是想去看看李白,顺便给自己放个假,自出成都以来龙武军就和救火队一样,到处疲于奔命的充当堵窟窿,补漏洞的任务。而这个时代大部分的名人,象杜甫已经收于门下,王维在官学开宗,王畅龄在成都受学,只要在世的我多已经见过,就剩这位诗仙了,顺便看看还能为这位已经很倒霉,将来还要更倒霉的老先生,做些什么。毕竟他已经五十六岁了,剩下的日子已经不多了。

来到这个时代之前对这位诗仙,我和多数国人一样有一种复杂而向往的情怀。

生于碎叶,五随入蜀,15岁学剑术,好神仙之道,20岁已经游侠天下,30岁已经名动京华,40岁闻达上听。诏对天子,笑傲公候权门,传奇一般的人物和经历。

异域情调、漂泊情怀其实充满李白所有诗文。李白是没有故乡地,或者说无处不是故乡,醉酒的地方就是故乡。他由碎叶入蜀,由蜀入荆楚入山东,由山东又辐射到大唐各地。沸腾的血液使他不能在任何一个地方安住,他永远行走在漂泊的长路上。饮他的酒,洒他的泪,唱他的歌。诗人拒绝根地存在。这是彻底的漂泊情怀:把生命看做一场纯粹地漂泊,并这样实践着,在中国文化史上是没有第二人的。

李白实在是中国诗人中的游侠。“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所有读书人心目中的偶像却不是他的偶像。他有时也说孔丘几句好话,那是他向往功名富贵了。在他眼里。游侠比皓首穷经的儒生光彩多了。“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意轻千金裘,顾向平原笑。吾亦淡荡人,拂衣可同调。”李白古风其十只有鲁仲连这样的侠客才是可与之同调地朋友。

李白自称“十五好剑术”,他二十几岁便“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在维扬今扬州不到一年,“散金三十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这都是些游侠行径。即使闯进了朝廷,他那强横的乃至有些无赖的游侠脾气也是不改的。力士脱靴,贵妃捧墨,御手调羹,他要求权贵尊重他。皇帝也应把他当朋友才好。他不习惯仰视。他之信任自己远胜过别人对他的信任。这一切足以令权贵齿冷,令谦谦君子瞠目结舌。

但到这个时空,随着相关的人和事物,接触的点点滴滴越多,就越褪去那层神圣的光彩。有一个例子可以说明这一切。

据说当年李白、杜甫、高适三人,同为近交好友,一起出游,同时做客于北海太守兼大书法家李邕府上,一日饮宴,身长者兼主人地李邕突发其想说“诸君皆当今名士。何不学古人。各言尔志呼”

这其实就是南北朝传下来品评名士的遗风,对士林中的地位。有重大的影响。这三人,也同时代表了诗坛三大流派风格,一个是轻傲狂放的游侠派,一个忧国忧民的写实派,一个边塞特色地军旅派。

这时杜甫才33岁,李白44岁,高适43岁,还是年华富韶的中年,正是意气风发踌躇满志之时。

其中以李白最有豪情壮志,当先满饮一杯大声说,“凭小子胸中之才,如遇明主,为宰相之位,易如俯拾草芥,使寰宇大定,海内清一,谈笑间之事尔”,显然对自己的才华和未来的前途,充满了自信和自得。

最年轻的杜甫,生性比较敦厚,接着也说“至君尧舜、醇化风俗、济时爱民,不惜此身”,他主张的是王佐奉君,想魏征之流一样,做一面君王的明镜,也算相当的塌塌实实。

到了高适则最低调,只是放下酒杯,笑笑说“古人云,陈力而就列,高某不才,自持才德,得一扬益节度使尔”却是充满了相当的现实和功利的味道,因此被人笑称为高扬益。

所谓时事弄人,岁月苍茫,以要求最低地高适,反而政治成就最高,两度拜相,数出为节度使,历任扬州大都督、淮南节度使、剑南节度使,远远朝过了当初地抱负;

而杜甫虽然一辈子多数时间穷困潦倒,怀才不遇,最后要投靠高适养老,但起码还以出奔西北的义臣身份受到赏识,当过左拾遗、工部员外郎等官职,虽然不太得意,但起码有过报国地机会,世人称之为杜工部;

只有李白同学才情心气最高,却最是时运不济,自被皇帝放逐出长安就运气用光,一直在倒霉,晚年自以为投了明主,结果却是个遗臭万年的叛贼,自己也被当做叛臣一党流放夜郎。

这三个人的志向和境遇,可以代表安史之乱中大多数名士文人的典型。

关于当年李白被逐出长安的内情,我也曾经私下询问过,作为当年重要当事人之一的高力士,这时他也没有那么多顾及,更兼拿钱拿的手软,并没有什么我意料中地。恼羞成怒或者勃然变色的情绪,却是当场就大大的叫起屈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