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我是秦二世 > 分节阅读 339

分节阅读 339(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如果到这个时候一干文武百官们还无法看出皇帝早就同几位朝中重臣商量好了的话,那么他们也活该只能一辈子做个四五品的小吏了

“陛下万岁万万岁的山呼声瞬间响彻整个咸阳宫

撤三省建内阁的决策在胡亥同蒙恬、尉缭等人商讨的时候基本上没有遇到任何的阻碍。只有嬴腾表示了一些担心,但是却最终还是选择了信服胡亥的决定。转为支持

至于如冯去疾这样的老来还想继续为大秦散发光和热、一门心思想要重现李府荣光的李由、焕发了第二春的顿弱等人,却是欣然应诺

做官到冯去疾、李由等人这个位置,其实最担心的不是皇帝放权,而是皇帝收权如今胡亥想他们心中所想,干脆利落的将帝国诸事尽皆交给他们五人来处置,如果反对的话除非他们脑壳被门夹了。

而胡亥呢,巴不得自己能够做甩手掌柜,只要军权都还在自己手中,这天下没有任何人能够在大秦翻得起浪来。后世大明朝的内阁为什么首辅能够一手遮天甚至于架空皇帝

因为大明朝设了首辅,一个首辅就能够压下内阁中其余的大臣

而胡亥这大秦内阁中却是没有首辅,五位内阁大臣平起平坐。虽然如此行事必然会在处事的效率上大打折扣,甚至于拖沓,但是安全第一不是更何况如今天下初定,哪能有多少问题需要五个内阁大臣表决的

最为重要的是五位内阁辅政大臣根本拧不到一块。嬴腾本就是皇室中人不必说,尉缭和顿弱两人显然只会站在自己一方,冯去疾和李由更是不可能尿到一块。

如此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胡亥自然乐得放权

当然,在最初唯一让他难以取舍的是就是蒙恬要不要进入内阁好在,蒙恬自己替胡亥做出了决定,不进入内阁因为他是武将,为皇帝开疆扩土义不容辞,进入内阁辅政,一蒙恬不想,二蒙恬知道自己不能

蒙恬的顾虑胡亥清楚,平心而论他也不想已经是军方第一人的蒙恬插手帝国政务,自然顺水推舟的答应了下来。

看着大殿内山呼万岁的群臣,胡亥陡然仰天长笑

终于摆脱了

第八十七章踏青

发生在祭春大典之后大朝会上的事情,在散朝之后不过短短的一天时间就传遍整个咸阳。相对于大秦群臣们的一惊一乍,咸阳的百姓反而要淡定的多。

为何

因为有好事的百姓已经总结出一个规律,那就是每逢大朝会就要做好朝廷会有重要消息传出来的准备;每逢特殊日子同样也要做好皇帝会有特殊诏令颁布的准备。

朝堂上的事情,实在是离普通的平民百姓实在太过遥远。所以,关中秦人大多都是将这些消息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

朝中无非就是多了五位内阁辅政大臣嘛

官职是换了一个,权力是大了那么些,但是这又同咱们有什么关系呢还不如多看看多听听官府的告示,看看有没有朝廷劳役可做不是

所以,这一次的撤三省设六部在大秦普通百姓中引起的波动远没有蒙恬进爵九原公来的大,更不用说关系多所有人命运的武举提前举行了。

内阁的产生,真正振奋的是那些还在学院学馆中读书人

天下政事由内阁五位辅政大臣掌控,只要做的好,心忧天下,多做一些泽被万民的事情,那么想要流芳百世青史留名似乎根本不是难事。

无数的读书人在心中振奋的同时,对胡亥这个敢于放权、甘于放权的英明皇帝的敬仰已经如那滔滔长江水连绵不绝了

圣天子之名在大秦正逐渐形成的士子阶层中,已经是深入人心。

当然,他们肯定不会想到,胡亥真的只是为了偷懒而已

时间过的很快,转眼间已经进入阳春三月

带着绿色的春风悄无声息的就将渭水之滨、兰池两岸的青青杨柳、匆匆叶松吹绿了枝桠,告诉所有人又是一年的春天到了

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胡亥没有上过朝,没有看过奏章,更没有过问过各地诸事。所有的一切政务都丢给了内阁的五位辅政大臣。

而龙媚也在二月中旬的时候为胡亥诞下了一个女儿,嬴文茵。取自秦风小戎:“文茵畅毂,驾我骐馵”。文茵:车中的虎皮坐褥,意喻外柔内刚

儿子有了,女儿也有了

所有将一干政事都交给内阁五位辅政大臣的胡亥每天做的事情就是抱抱嬴文茵,遛遛儿子嬴乐康,当然嬴乐康显然不能走路,这个遛大多都是胡亥用架子推着他脚不沾地的走。

除了陪陪儿子女儿,再陪陪只能天天躺在锦榻上的李嫉、丽妃、虞姬三女,虽然没有出宫,但是却是难得享受了整整一月的悠闲生活。

大秦历五十三年的这个二月,可以说是胡亥自来到大秦最为轻松的一个月了。

直道此刻原本还在想着皇帝会不会遥控的人终于明白,皇帝这是玩真的,是真的将大秦所有的政务都交给内阁来统筹了。

好在,内阁的五位辅政大臣经过近一个月的试运行,渐渐找到了感觉。最初的时候内阁五位辅政每天都会将一天处理的结果事无巨细的写成奏章送到皇帝书房,请皇帝御览。

可惜,胡亥压根都不理会。内阁送来的奏章在皇帝书房一放就是三天,然后胡亥让王岩给内阁辅政院送了八个字,“做不做不做都撤了”

冯去疾、嬴腾等人才敢真正的做主

太长的时间做惯了传声筒,陡然轮到自己当家作主的时候总有些不习惯不是

从最初的手忙脚乱战战兢兢到如今的虽然依然小心翼翼,却也敢大胆的署名行文六部执行内阁五位大臣一致通过的决议了。

六部如今已经置于内阁辅政院直辖之下,内阁所有的决议行文如果没有皇帝特别下旨推翻,那么六部都必须无条件的按时按量按点的完成

显然没有任何事情都是一蹴而就的,不过经过一个月的磨合六部已经渐渐适应了在内阁统领下管理这个偌大的帝国千头万绪的各种事情。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