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春秋战国 > 分节阅读 102

分节阅读 102(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路两旁,都是樟树,樟花刚开,藏在茂密的樟树叶里。孔子一行往北行走,樟树越来越少,槐树越来越多。行至纪障城,正是槐花飘香、蜂蝶嗡绕之时。见有一孩子用土围成了一座“城”,孩子坐在里面。孔子就问:“你看见马车前来,为什么不躲开呀”那孩子眨了眨眼睛答道:“自古到今,只听说车子躲避城,哪有城躲避车子的道理”孔子愣了一下,笑着问:“你叫什么名字几岁了”孩子答道:“我叫项橐,七岁。”孔子见项橐聪明伶俐,就有意来难项橐:“你的嘴很厉害,我想考考你。什么山上没有石头什么水里没有鱼儿什么门没有门闩什么车没有轮子什么牛不生犊儿什么马不产驹儿什么火没有烟什么男人没有妻什么女人没有夫什么天太短什么天太长什么城里没有官”问完,孔子盯着项橐露出微笑。项橐想了想说:“您听着,土山上没有石头,井水中没有鱼儿,无门扇的门没有门闩,用人抬的轿子没有轮子,泥牛不生犊儿,木马不产驹儿,萤火虫的火没有烟,神仙没有妻,仙女没有夫,冬季白天短,夏季白天长,空城里没有官。”孔子大惊,没想到这小小孩子竟然智慧过人项橐这时不容孔子多想,反问他道:“现在轮到我考您了,鹅和鸭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鸿雁和仙鹤为什么善于鸣叫松柏为什么冬夏常青”孔子答道:“鹅和鸭能浮在水面上,是因为脚是方的;鸿雁和仙鹤善于鸣叫,是因为它们的脖子长;松柏冬夏常青,是因为它们的树心坚实。”“不对”项橐大声说,“龟鳖能浮在水面上,难道是因为它们的脚方吗青蛙善于鸣叫,难道是因为它们的脖子长吗竹子冬夏常青,难道是因为它们的茎心坚实吗”孔子觉得这孩子知识渊博,连自己也辩不过他,只得拱拱手连声道:“后生可畏,后生可畏”驾着车绕道走了。

此时,孔子离开鲁国已经十年了

在回卫国路上,孔子对弟子们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项橐虽小,可懂得不少,也是我之师也。”冉求说:“夫子虚怀若谷,必能教化天下。”孔子哭笑着道:“这些年来,我一直是条丧家之犬呀。”众弟子都掉下了眼泪,孔子打圆场说:“我们要开心些,你们谈谈各人志向吧。”众弟子擦干眼泪,子路首先说他可以治理千乘之国。孔子点头不语。冉求低调一点,说只想治理一个方圆六七十里的地方,治理三年能让百姓过上富足日子,不过礼乐教化方面,自己还不行,得依靠贤德君子。孔子认可冉求有这样的才能,向他说:“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冉求可以去当总管。”还说,以冉求的才艺,从政是绰绰有余。

谈到这儿,有一帮人急匆匆赶来,高声呼喊,寻找孔子。这帮人为首者,是鲁国季氏家臣成万。他们随车捎来了十坛陈年老烧,坛口的封泥打开后,香气扑鼻。酒从坛子里倒出来,像油一样粘稠挂碗。见鲁国老家来人,孔子师徒都十分兴奋。

成万告诉孔子:季孙斯在开春时节去世了,临死前,他让人用轿子抬上,绕曲阜城看了一大圈。季孙斯说,鲁国本来有机会兴旺称霸的,只因为他做的不好,没能留住孔子。因此,他叮嘱儿子季孙肥,在他死后,一定要招孔子回鲁。季孙肥任相国以后,立时想派人请孔子,可是大司寇公之鱼却反对。他说,孔子现在已经是大名士了,当年,先君用过他,没能善终,为天下诸侯耻笑。如今再招孔子,你有把握取得好结果吗孔子那个人,可不是那么好侍候的。如果再闹崩,又该被人笑话了。还不如干脆招他的弟子,比如冉求,是从政的好手。季孙肥说,冉求一向机谋善断,就召他回来吧。

孔子见成万如实相告,没对公之鱼等人心生厌恶,反而心情十分高兴。此时,孔子离开鲁国已经十年了。十年后,季孙斯终于后悔、认错。孔子当即答应让冉求回到鲁国。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孔子谆谆教诲冉求:“召你回国本身,说明鲁国对你信任、重用,你要发扬擅长政事的优点,成大器,干大业,竭诚辅助相国治理好鲁国。鲁国是周公姬旦封地,礼乐制度完备,治理好鲁国,各国诸侯定会仿行,天下归仁的日子就不远了。”冉求问:“听到聘请就该去做吗”孔子答道:“听到了就该去做。”冉求心酸地说:“我实在不愿意离开夫子啊,还是让别的弟子代我去吧。”孔子劝道:“那怎么行呢学以致用。如今你有了学问,鲁国又想用你,这正是机遇,怎能不去呢”冉求点了点头,向孔子请教:“既然如此,我该怎样处理政事呢”孔子说:“温良恭俭让、恭宽信敏惠。以仁、礼、德从政,讲求诚信,精思慎做,见贤思齐,有错改之。坦荡荡,浩浩然。”孔子一口气讲出了许多重要原则。冉求流着泪说:“请夫子放心,我定全力去做。”

冉求临走前,向子路说:“一旦有机会,就想办法请夫子回鲁国。”子路说:“夫子回鲁国容易,但他需要一个台阶。你现在回鲁国,就是要好好给他搭这个台阶。”冉求答应后,与成万等人回到鲁国。

孔子与子路等人又到了卫国。卫国知道孔子之贤,想请其执掌国政,孔子谢绝了。卫国大夫孔圉,经常向孔子请教问题。孔子不在时,孔圉便向其弟子请教。孔子说:“孔圉不耻下问,敏而好学,可敬也。”孔圉妻子是卫灵公之女伯姬,她是卫蒯瞆之姐。孔圉去世后,儿子孔俚继承孔圉的官职。孔俚知道子路忠勇,便请其做自己封地孔邑的邑宰。

子路问孔子:“夫子,听到聘请就该去做吗”孔子答道:“有师傅在,有兄弟在,如何能一听到就去做呢”颜回不解问:“冉求、子路同样问一个问题,夫子您却给了两种回答,这是为什么呢”孔子答道:“冉有做事总是退缩,所以我激励他勇敢去做。子路你好勇过人,所以我限制你太过刚勇,这是因材施教。”子路说:“我一定认真记住夫子的话,但我从年少时就想从政。”孔子见子路心切,便答应了,于是子路就去孔邑做邑宰。

子路做了邑宰后,想起自己生长在贫穷之家,吃得不好,穿得也不好。年轻时怕父母营养不够,为了让父母能吃到米饭,他要到百里之外才能买到米,背回家奉养父母。虽然是这样辛苦,但是甘之如饴,孝敬之心始终没有间断和停止过。现在自己发达了,有钱有粮了,可是父母已经先后过世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子路非常伤心,突然想起师傅的恩德,便派人去请孔子前来。

孔俚母亲伯姬和孔家貌美家臣浑良夫通奸

“布谷、布谷”杜鹃鸟在啼叫着。在春夏之交,颜回赶车,孔子去看望子路。出了卫国都城濮阳不远,只见土地干裂、尘土飞扬、小麦黄弱、春地白茬,给人凄凉之感。但入孔邑之后,却别有天地,田野里、沟渠旁、小河边,人声鼎沸,热火朝天,一派升平景象。有的筑渠,有的挖井,有的引水,有的浇麦。小麦绿油油,春播的黍、稷、粟、禾等小苗全都旺盛。孔子不由自主地赞叹:“子路才上任不久,政绩就如此之好啊”太阳落山时,孔子见到子路。子路满身泥土、满脸汗水,原来刚刚去田间劳作回来。孔子知道子路的伤心后,就又赞叹子路:“生时尽力,死时尽思,子路是一位非常尽孝的人。”与子路临别时,孔子再三叮咛:“你刚且勇,做事一定要三思而后行,不可鲁莽。”子路一再答应。

孔俚母亲伯姬和孔家貌美家臣浑良夫通奸,一发不可收拾,意想成婚,伯姬让浑良夫去找卫蒯瞆相助。

却说当年卫蒯瞆与儿子卫出公争国,不久战败,阳虎被杀,晋、齐军各自撤回。这浑良夫找到卫蒯瞆,直言说道:“我帮你回国当国君,但事成之后,你要让你的姐姐嫁给我。”卫蒯瞆答应。浑良夫想到自己如果成就了这等事,必然要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