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一品江山 > 分节阅读 135

分节阅读 135(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白黄红黑青蓝紫。神仙鬼魅对北南东西

在众人连天的喝彩声中,宋天乐草草抱拳,说一声领教了。便匆匆排众而出,据说他此生再也没跟人对过对子。

见最善于出对的宋天乐,都在苏轼面前一败涂地,太学文会的众人,竟无人再敢出头。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了刘几身上。这位今科解元成名数年,早被称为大宋第一才子。

如今,为了捍卫自己第一才子的名头,为了太学文会的荣誉,刘几不得不挺身而出了。但方才苏子瞻惊为天人的三联,竟让他未战先怯,感觉如果和此人较量,肯定会输得很惨。

就在他沉吟之际,太学文会这边有人出声了:“诸位,咱们本为甚要比这一场,现在未免本末倒置了吧”

“对,我们是要看正科解元和别头解元哪个厉害,怎么这些不相干的人比斗起来了”同会的人心领神会,一唱一和道。

“先证明这个解元,比次元强再说吧。”吕惠卿冷笑道:“赢不了苏子瞻,还有什么好说的”

“荒唐。”太学文会的人断然道:“名次是诸位考官排定的,为什么还要再比过莫非诸位质疑二位主考并诸位副主考”

谁都能听出,太学文会的人虚了,不敢让刘几和苏轼比。而且刘几到现在没说话,怕是怀着一样的心思。然而谁都没法反驳他们尽管宋朝禁止门生拜座主,但作为被取中的举人,理当对考官心怀感激。刚刚放榜不到一个时辰,谁能去对名次说三道四

何况,大家也十分想看,解元和别头解元之间的较量,不管出于何种心理,这都是十分有吸引力的。

“这下坏了,”曾布小声对陈恪道:“刘几可不是浪得虚名,他实有状元之才。”意思是,既然他们能赖掉和苏轼的较量,你也有样学样,赖掉和他的较量吧。

陈恪却板着脸不吭声,知子莫若父,陈希亮早就说过,他这家伙看着嘻嘻哈哈、满不在乎,但实际上好胜心比谁都强。眼下,太学文会的人,避苏轼而就陈恪,这本身就是对他的轻视。

不比过,谁知道输赢难道自己这个别头解元,就是从地上捡来的

陈恪不顾一种弟兄的阻拦,长身而起道:“子瞻,你且退下。”

最终,在千呼万唤中,刘几和陈恪站在了场中。刘几身材瘦削,比陈恪整整小一套。至少从外观上,就被他压了一头。

状元楼里安静下来,众人只见刘几和陈恪小声的交谈几句,便听他们宣布,两人约定比三场,三局两胜。

第一局,由嘉佑学社出题。经过紧张的商议,众人决定来陈恪最拿手的。便见吕惠卿起身道:“诸位,最能体现读书人能力的,莫过于博闻强记。所以我们提议,现场找两本书,请二位解元背诵。看看哪个能在一炷香的时间内,背得更多更准确。”

众人纷纷点头,这确实是个好办法。但有人有异议,万一某位拿到的书,是他从前恰巧看过的呢对于博览群书的解元郎,这很有可能。

“我有个办法。”说话的却是这状元楼的老板,众人一脸无奈的看着他,我们读书人的事情,你添什么乱

“先听我说说,要是不中就算了。”状元楼老板呵呵笑道:“鄙楼上有很多过往的账册,二位肯定都没看过。”

“账册”众人先是觉着胡闹,但转念一想,这主意真不错。首先,肯定两人都是头次看,能保证公正。而且账册的内容杂乱无章,最能考验硬记的本事。

很快,两本厚厚的账册便被摆在了两人面前,担任裁判的士子点起了线香道:“开始吧。”

两人便开始一页页翻阅,酒楼中静得针落可闻,只听到两人沙沙的翻书声

分割

下一更2点更新

第一九二章 璇玑图

宋代有专门计时的香,从半个时辰、三刻、两刻、到一刻,皆有相应的线香。现在点着的这一支,燃烧时间最短,一刻钟后便烧没了。

“停”裁判喊了一声,两人都是有身份的,自然不会恋恋不舍的再看最后一眼,闻声便合上书,微微闭目,巩固记在心里的信息。

马上有人收走了书,端来现成的笔墨纸张。

用镇纸压住纸张,两人同时提笔,在纸上默写起来。

很快便差不多同时写满一张纸,紧接着第二张、第三张而且丝毫没有要停的意思。这让围观的众书生深感汗颜同样都是人,差距咋就那么大捏

尽管他们没少听说过目不忘的故事,但真当他们亲眼看见这样的表现时,还是感到无比震撼。何况,一下就是两个,双倍的震撼。

在人们不可思议的目光注视下,两人相继写到了第八张,这时终于有人顶不住了只见刘几的眉头越拧越紧,在悬笔片刻后,他吐出长长一口浊气,搁下了笔。

陈恪写到第九页,神色平静的搁下了笔。

“写得多不一定能赢,关口是要少出错”太学文会的人,不相信有人比刘几的记忆力还好,心说这小子八成是胡写的。

不过验证起来也容易。裁判把原始账册拿来陈恪和刘几所看的,是同一账册的正本和副本,上面的字一模一样。以便于直观比较他们的正确率。

便找了六个不相干的士子,分成两组,每组中一个读、一个对,一个将错误的字数记下来。嘉佑学社和太学文会的人自然紧盯着两边。以免自己人被黑。

“大中祥符元年正月甲午,入钱四千六百八,凡见八万九千八百一十四;”

“出八百赋税金,出一千四百购羊肉五十斤,出三百购青菜一担,出八百购鱼一筐,共二十尾”

“正月乙未”

就这样一边念,一边对。足足又用了一炷香的时间,两边才相继得出结果,大声报出来道:“刘之道共默写两千八百字,错漏三十二字”

“陈仲方共默写三千一百字。错漏一十七字”

无论是数量,还是正确率,陈恪都小胜刘几其实和他从小长大的苏家兄弟和宋端平知道,这家伙还留了两分力未使,只是不知他出于何等心理。没有赢刘几太多。

第一局,陈恪胜。

下面该太学文会出题了。这一局对他们来说生死攸关,如果再输了,刘几就彻底败了。这样的失败。是刘几承受不起的第一才子名头,多年积攒的声誉。一夜之间可能就化为泡影。将来除非连中三元,否则无法掩盖这次失败带来的耻辱。

其实所谓的讨论出题。还不如说是,让刘几好生想想,他最拿手的到底是哪样。

谁都知道,刘几最拿手的自然是诗赋,他的盛名,也多建立在西昆体和太学体上,然而在这种胜负需要直观的比试中,诗赋是用不上的就算大家都说他的诗赋好,嘉佑学社的人偏说陈恪的棒,死咬着不认输,谁也没办法。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