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月关作品集(一共七部小说) > 分节阅读 497

分节阅读 497(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在辽东,而不在朝鲜。只因为高句丽的势力范围曾经到达朝鲜,而且彼此两族的名字有相似之处,所以才被一些人搞混了。我这里还有贵国李朝太祖三年庆州府首次刊本的三国史记一卷,上边所载,新罗、百济、高句丽三国立国时间相差无几,从地域上看,新罗和百济就在三韩之地,而高句丽所占据的是辽东大部和朝鲜北部一小部分,恰也可以证明我方才所言。

高句丽亡于大唐和新罗之后,高句丽亡国之后,其部众被分别迁移,归属其他国家,哦,这卷书里曾有提及,当时约三十万人归化大唐,大唐名将高仙芝就是高句丽人。此外约有十万人归入新罗。新罗末年,新罗王族引裔建立泰封国,辽神册三年,引裔被部将王建杀掉自立为王,改国号高丽。”

夏浔又拍手了,刘宋耕的脸颊抽搐了一下,就听夏浔掷地有声地道:“赵匡胤所建的宋朝,不是春秋战国的宋朝。武则天所建的周朝,不是姬发所建的周朝;辽神册三年王建所立的高丽,也不是汉建昭一年所建的高句丽”

刘宋耕面色如土,一言不发。

王译笑吟吟地道:“这些,皆为古人所载,十分的详尽,刘判书不信,尽可查阅。我们已经整理得非常清楚了,不至于累得你头昏眼花。我相信,几百上千年前的古人,不会知道后人今日的争端,故而早做手脚吧”

夏浔道:“如果刘判书认为,朝鲜本地土著所有土地,便属朝鲜,那么,请把三韩故地之北半个朝鲜,给我大明,它是我们的;如果刘判书认为在辽东立国参与朝鲜三国争霸的高句丽国王曾经据有朝鲜,朝鲜便有权索要辽东,那么箕子曾经统治整个朝鲜,请把整个朝鲜都给我大明,它是我们的”

刘老判书嘴唇乌青,哆哆嗦嗦地道:“你你你”

朱棣忍着笑意咳嗽一声,喝止道:“杨旭,不得放肆”

夏浔笑笑,便欠身退到一边。

朱棣端着声音问道:“刘判书,今日直辩,你可服气还有什么话说么”

刘宋耕咬着牙根跪了下去,低声道:“臣,无话可说”

“嗯”

朱棣淡淡地道:“那就回去吧,告诉李芳远,好生治理地方,求个国秦民安,不要听人谗言,胡思乱想”

刘宋耕满面羞惭,低低应了一声,几乎连自己都听不见。

候他退出去,朱棣掀开珠帘走出来,笑吟吟地扫一眼那四个老朽,满面春风地道:“你们,可愿入北京行在,做个参议么”

侧厢屏风后面,徐皇后向妹子翘了翘大拇指,打个手势,一起走了出去。

“今日痛饮庆酒,壮志未酬誓不休。来日方长显身手,甘洒热血写春秋”

夏浔哼哼唧唧地唱着歌进了自已的住处,刚一进门,茗儿就笑着一张红扑扑的小脸扑进了他的怀里,一把搂住他的脖子,眉开眼笑地道:“相公,你好厉害呀真是一个了不起的了不起的大骗子”

夏浔笑道:“你这丫头,又去偷听了”随即肃然道:“咳,这可不是骗呐,这是义正辞严的大道理事关国体,不要乱说”

“是,我的大老爷“

茗儿拉着长音,娇滴滴地道:“知道了”

然后凑上去,在他颊上狠狠地亲了一下,甜甜地叫道:“大、骗、子”

第622章 掺沙子

王译、阎超四人困为保住了大明疆土,永乐皇帝欣喜之下,开金。将四人简拔为北京行在参议,四人一步登天,做了朝廷命官,消息传开,不知羡煞多少与他们一样凭考据混饭吃的伙计。可是这种事不只得有本事,还得有机遇,攀比不了的,10日好友羡妒之余,少不得就要登门拜访,恭贺一番。

北京行在许多文武也对四人所为大生好感,如今既做了同僚,便不免亲近一番,邀请四人饮宴。王译、阎超四人自知能有今日,全赖夏浔,面对各方邀请,正在取舍不下,只因夏浔一句:“北京礼部员外郎杨峰为人不错,你们可以亲近亲近。”四人心领神会,便欣然赴杨峰之约去了。

这四人虽是初入官场,却是人生路上打了无数个滚的老油条,自然明白站错了队风险有多大,夏浔看似无意的一句话,他们就明白该如何选择了。

朱棣现在把夏浔这个连襟当成自己的福将了,夏浔因为朝鲜一事已经返回了北京,而且他也向朱棣说明了晚回辽东比及时赶回更易掌握主动的理由,所以朱棣也不急着叫他回辽东去了。趁着这个机会,正好叫他一并参与一下对辽东的安排。

以前,辽东没有地方官府,独有卫所,整牟辽东都司是隶属于山东都指挥使司的,由辽东都司兼管的行政、司法等事宜,同时接受山东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的监管。如今辽东要设置独立的行政系统,再由山东监管就不方便了,这样辽东就得单设布政使司、按察使司,辽东都司也将独立出来,从军分区升格为军区。

这其中涉及太多的变化,相应的,也将提拔任命一大批官员,夏浔在北京多留一段时日,也方便为自已争取权力。

夏浔很清楚,辽东正式设省行省是元朝叫法,明朝时对于这种行政区划叫布政使司,不过这个称呼太拗。,除了官方文书,人们一般。语仍旧称省,这块大蛋糕必须得分给别人一些,自己独吞是要招众怒的,出于必要的防范措施,皇帝也不会同意,不可能让辽东变成他只手遮天的一言堂。

所以对让出部分利益他早有心理准备,各个衙门口儿叫人掺沙子也是不可避免的,只要大方向还在自己手里、主要权力在自己手里,不影响他按照自己的设想改羊辽东,必要的妥协和让步就得表示选成。不过布政使司衙门和都指挥使司衙门一把手的位置,他是一定要拿到手的。这两个衙门一个管民、一个管军,是最重要的两个衙门。放在不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官员手里,并不是不可以,他不是贪权之人,也根本不想在辽东久耽,可是万一上来个对他阳奉阴违的,岂不坏事

这种担心不用他说,朱棣也明崭对于提拔幕府长史万世域为辽东布政使,朱棣马上点头答应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