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革兴大宋 > 分节阅读 34

分节阅读 3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车规矩,劝诫大家行车靠右不得越过中间的小栅栏。赵祯与诸位大臣体验了一段距离,大家甚为兴奋,以为颠簸不堪的道路,此刻居然光洁如镜。不过为了不影响后面商队和百姓的兴致,赵祯与诸位大臣早早的就打道回府了。

百姓们纷纷自觉向赵祯离去的方向叩拜一番,才起身挥动马鞭朝着远处狂奔而去。大道上车水马龙,人流如织,犹如奔腾的江水流向远方。

按照以往商队的速度,想要走完东京道西京这两百公里山路大概需要十天半个月的样子。现在道路不仅平而去直,马车完全可以放开脚步大胆的往前冲,就算考虑到马儿会累,也只需要三到四日。

有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高速大道的好处自然不胫而走,此后商贾们纷纷选择此道,哪怕是需要交纳一点点费用,相比起带来的收益来说都是微不足道的。而路人们也走在边缘的专线上,络绎不绝。

自此,东西大道成了一条连通东西两京的大动脉,深深的牵动着两城百姓的生活节奏。

当然喽,此等宏伟壮观之奇景,肯定是少不了那些文人骚客的,他们纷至沓来大抒豪情壮志。

东西大道俨然成了大宋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第49章 报纸的威力

“圣旨到,户部尚书昭文馆学士王曾接旨”小顺子尖着嗓子大声喊道。

“臣接旨”王曾带着家人跪在地上恭敬的候着。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王曾少年聪慧,勤学苦读,连中三元,才能出众,为官清廉,刚直不阿,善为文辞。特授右谏议大夫,迁参知政事,除工部尚书,任大宋时报监丞。望尽忠职守,用心王事。钦此”小顺子捧着圣旨抑扬顿挫的朗读。

“臣领旨谢恩”王曾接过圣旨,起身拉住小顺子问道:“总管大人,圣上是什么意思,我朝何来大宋时报这个东西”

“王相,恭喜恭喜啦”小顺子一副憨态可掬的样子对王曾恭喜道:“某就是个传话的,哪知道那些呀皇上还在垂拱殿等着您,快随某进宫吧”

“好好好总管先请”

两人推辞一番才一同进宫。

“臣参见皇上”王曾来到垂拱殿,看到几个朝阁大臣都在,赶忙向赵祯行礼。

“爱卿免礼”赵祯扶起王曾后说道:“朕今日想与诸位爱卿商议一下大宋时报的相关事宜,朕已经任命王爱卿为大宋时报监丞负责督办此事。朕首先给大家讲一下何为时报,大体而言与我朝邸报大同小异,以后邸报专用于传递保密政令,仅供相关官员阅览,加强保密措施。而这个时报就是专门针对天下百姓而设,用于宣传国家政令、律法以及其他重大事项,让百姓明事理,既方便管理,又可以督促地方官员按律行事。”

“皇上,您看最近又是修路,又是改编军队的,您看这个时报是不是缓一缓呢”听闻赵祯又要搞事,三司使曹灿那小心肝扑腾个不停,被逼无奈只好小心进言。

“哈哈曹爱卿,你这是被朕吓怕了么朕知道你嫌朕花钱太凶,朕这是在帮你挣钱呐”赵祯看着脸色惨白的曹灿哈哈大笑。

曹灿赔笑着问道:“恕老臣愚钝,皇上您说办这个时报能挣钱”

其余众人也疑惑的看着赵祯。

“必须的,这个时报最大的作用就是传递信息,让全天下的人都能看到或听到。朕前面不是跟你们说了让商贾参与京成大道的修造工程么那么怎么才能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呢这就需要这个时报了,朝廷可以把相关的政令写在上面,让大家知道整个修造流程。我们还可以大肆报道东西大道修建好之后的好处以及受益情况。只要他们知道修路确实有利可图的时候,他们就会削尖了脑袋往里钻,你是拦都拦不住,这就是商人的本性,朝廷只要善加引导和监督,相信大宋臣民们会给诸位爱卿一个大惊喜的。”

“皇上,就算您说的这个有道理,但是这个时报也不好建呐您看咱们的邸报字数少,分量少,都是手工撰写的。可这个时报按您的要求是要让全国人看的,需要很大的分量,内容又多,这样一来就只有用印刷了,印制周期可就长了,不知道您打算多久印制一份呢”王曾毕竟是连中“三元”的牛人,见多识广,很快就理解到赵祯想搞这个时报的核心问题。

在活字印刷术没出现之前,想要大量印刷需要大量经费和时间,古代文豪大家做梦都想出本书,就因为刻板雕刻难度系数相当高,没有点本钱可出不起书。古代出书是为了花钱搏名声,可不像后世随便什么人都能搞本书出来忽悠点钱耍。

“呵呵,王爱卿,朕知道你担心什么。来来来,朕给你们介绍一下,这几位就是我皇家学院三杰,毕昇、严肃、曾公亮,大家认识一下”赵祯笑着把待在旁边的三人拉了过来。

“草民学生、下官拜见诸位大人”三人躬身说道。三人中只有严肃有个官职挂着,曾公亮只有功名,毕昇连功名都没有,所以在自称上各有不同。

诸位阁臣作为文成顶层,地位相差悬殊,仅用点头致意。

“诸位爱卿熟读四书五经,博学强记,精通论语,善治天下。也许诸位对于其他杂学不屑一顾,然而朕今天要告诉你们的是,就这些你们瞧不起的杂学对于国家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诸位都是饱学之士,想必也深深的感受到了现在雕刻印刷极度不便,纸张书写不利。可朕就不明白我朝这么多士子,这么多奇才,为何没有一个人出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面对赵祯的诘问,诸位大臣面面相觑,也不好跟他争辩。

“毕昇,把你们做的活字印刷拿出来给诸位大臣看看吧也上些我朝顶梁柱们涨涨见识”

几位阁臣都是人精,哪能感受不到赵祯看似平静面孔下隐藏的怒气,一个接一个悻悻的结果毕昇他们造出来的活字板,并听他们的讲解。

看到大家看得差不多了,赵祯才开口说道:“诸位看了以后是不是有不过如此的感谢啊朕也是这么认为的,就这么一个看似简单的改进,印刷术使用这么多年来居然没人想到过。朕不知道诸位夜深人静的时候有没有放下自己阁老的名头,细细思索咱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未来在何方难道就这么一天天混子日子,兢兢战战的警惕的别人的入侵还是为了给自己搏一个举世瞩目的名声说实话,朕看到我朝的官员,心中充满了悲痛”

在场的几位大臣听到此言,既有愤慨又饱含了无奈。

“知道朕为什么会有这种奇怪的感觉吗我朝建立以来,打造了我大汉名族最繁荣的国家,最繁华的文化。可就是这么一个在你们看来应该是最开化最高贵的民族,却屡屡被那些你们视为蛮夷之邦的敌人入侵、掠夺。就是这些这些你们瞧不起的家伙,一直汲取着我朝国运,你们这些我朝的精英却毫无办法。砰”越说越激动的赵祯不自觉捏碎了手中的杯子,茶水溅了一地,周围的侍卫们匆忙赶来擦拭。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