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将血 > 分节阅读 1157

分节阅读 1157(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d寺少卿,也没有什么人再说闲话了。

实际上,这是如今河东金国降臣,头一次真正进入大秦权贵的视线,亮相很惊艳,尤其是少了蜀人融入大秦朝堂所必须的漫长的过程。

鸿胪寺初立,声势却已不小,随后,皇帝陛下下旨,令鸿胪寺遣人出使回鹘。

最终定下来的正副使节,也让中书的大人们又头疼了几番。

正使赫然乃皇室宗亲,李氏宗族子弟,按辈分来说,是当今皇帝陛下的叔伯兄弟,在皇室之中,向有贤名。

李之问也挺倒霉,刚上任,手下没什么得用之人,只能亲自任副使。

又从长安国武监找了两个通译,年关还没到,天寒地冻之时,便于长安启程,踏上了漫长的旅途。

此事上自然有些波折,但皇帝陛下振振有词,皇室担天下之望,亿万生民奉养,怎能饱食终日,不思报效国家

皇帝陛下的大道理说的很顺溜,显然已经深思熟虑过了,而且,晋国公赵石在此事上,也旗帜鲜明的站在了皇帝陛下一边儿。

于是,波折遂平,至于文臣们的种种担忧,被这两位君臣联手,给硬压了下来。

皇帝陛下还有意将宗族出使异邦定为常例,这一下,很多人也就琢磨出了其中的味道,一旦知道了圣意为何,从来也不缺少顺应皇帝陛下心意之人。

这事实际上并不算小,但在大秦成武七年就这么轻描淡写的办了下来,也只能说,大秦成武皇帝选择的时机太好,或者也可以说,这个时候大秦皇权渐渐的开始走向巅峰,臣下们也开始日趋习惯于皇帝陛下的乾纲独断了。

大秦成武七年,就在这些纷纷扰扰中,走到了尽头。

年关将至,大秦内外,终于迎来了一段稍微平静些的日子。

外间,没有战事,内里,政争也渐趋于缓和。

不过回头看去,和成武七年开始的时候相比,大秦朝堂上下,几乎已经是面貌一新了。

在这样急剧的变化之下,却还能保持统治架构的稳定,可以说,大秦君臣上下这些年的努力,并没有白费。

军事上的胜利,以及军政上的改革,齐头并进,让成武一朝初期,充满了活力。

。。。。。。。

临近年关。

长安城内内外外,都充满了节日的喜庆味道,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准备欢度新年。

虽说大秦成武七年,有些动荡。

但那多数无关于百姓民生,大秦都城长安,如今可以说是天下间有数的富庶繁华所在,而且,还处在快速的上升阶段。

南来北往的商旅,高颧深目的异邦之人,渐渐增多的人口,日益富庶的百姓,宽敞整洁的街市,一切的一切,都让长安显得更加的富有活力,也更加的自信开放。

国力的强盛,在大秦京师,彰显无疑。

长安晋国公府,如今乃是大秦一等一的豪门。

府门之前的热闹自不必提。

越是临近年关,送上年礼的人也越来越多。每天都能在晋国公府府门外。看到车水马龙的景象。

不过今年和去年又有不同。晋国公府的府门,再次难进了起来。

除了亲戚友好,其他人想要登堂入室,门儿都没有。

多数人的年礼也被退了回去,当然,这也不奇怪,光禄寺一案,还在收束首尾。不独是晋国公府,大秦长安中的其他府邸,也是差不多的情形。

往年间,各府宾客盈门的景象,今年也看不到了。

就像晋国公府这里,若是真办起酒宴,估计和皇宫夜宴也能比上一比了,但一直到了年关,也没听说晋国公府摆宴的消息。

到是皇宫之内,传出消息。今年在正月里,皇帝陛下要大宴群臣。

不过。外人看不到的是,晋国公府内其实很是有些喜气儿。

晋国公府中,一直阴盛阳衰,这个不用多说了。

所以,从腊月里开始,府中莺莺燕燕的,便开始布置起了府中摆设,洒扫庭院,扎花灯,准备年关需要的饮食,等等等等。

而且,今年晋国公膝下又添一女,年后还能添丁进口,所以说,今年的晋国公府,很是准备热闹一番。

连石头娘在逗弄着新添的孙女之余,还不住嘴的问,能不能把城外的小孙子也接过来,一起过个新年。

当然,这个纯属说说,就不用想了。

公主府那边儿,一到年关,就显得格外冷清,若是再将胖小子弄来,剩下那孤零零的母女两个,情何以堪

至于说把公主也接过来,嗯,不带这么开玩笑的好不好。

不过,和往年一样的是,赵石还是个甩手掌柜,府中怎么热闹,都由着她们去了,他自己则找了个清净所在,想要悠闲的呆上些日子。

今年事情很多,但结果都还算不错。

等到明年,军队整编的事情,就能加快步伐了,这和枢密院人手增加,架构渐渐稳定下来,有着关系。

各司其事,各安于位,政令才能通达,枢密院这里,尤其如此。

他们这些军旅出身之人,其实比文人更要看重规矩,一旦规矩立下,也就不会像文人那样,整日里再寻思勾心斗角了。

人多嘴杂,政见不一,事情拖延不决的情形,在枢密院很少见到,因为上官的威权更重,通行枢密院的,其实等同于军令。

所以,到了年关,各部歇衙,赵石也就轻松了下来。

尤其让他感到爽快的是,不用再为宫内两位娘娘的乱点鸳鸯谱闹心了。

李刑已经出京,不过出京之前,李金花和他见了一面,给他指了一门亲事。

当然,也还是娶妾,李刑正忙的焦头烂额,满心的糊涂,却不敢不听,于是麻利的派人上门求亲。

那家人自然有些犹豫,若是平日里,李刑这样的军中大将上门提亲,即便是为人妾室,但求的不是家中长女,也就不便拒绝。

但宫内那边,可是吊着呢,不过明白人还是多,李刑是什么人李刑是晋国公的外侄。

这么一想,那家人头上直冒于是,李刑出京的时候,身边便多了一个小妾,算是给自家姑父顶了一次黑锅。

随即,种家子弟,也来凑热闹,这次是正经娶了过门做媳妇,更不容那两家人拒绝。

公主府也没闲着,靖佳公主给自家儿子摆寿宴,请了一群京师女眷,席间,有一女“不小心”打碎了一件琉璃盏。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