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造神系统 > 分节阅读 114

分节阅读 11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孔子世家:“诸侯卿相至,常先谒然后从政。”权谋都不明白,连最简单的君臣之道都弄不清,一颗仁善之心有何用国家大政,件件事关生死存亡,岂是一个善字一个仁字所能了结便说目下此事。我下令将儒案以国事急报之法知会在外大臣,其意何在自然是要大臣们上书。表明自家的见识。蒙恬何其明锐。安能不知此意你既还国,蒙恬能不对你说自家想法蒙恬既无上书。又无说法,岂不明明白白便是反对方才你那般说法,更是真相立见:你护着蒙恬,蒙恬护着你;以蒙恬之谋略,定然会要你携带他地上书来咸阳,不让你出面异议;以你的秉性,则定然是不要蒙恬出面,深恐蒙恬与我生出君臣嫌隙。你说,可是如此”

“父皇明察”

“明察个屁”嬴政皇帝又暴喝了一声,又渐渐平静下来,靠着坐榻大靠枕缓缓道,“父皇不是说,你与蒙恬合弄权谋。若有此心,父皇何能早早将你送到九原大军当然,父皇也不怕任何人弄权谋,谁想靠权谋在大秦立足,教他来试试。父皇是说,你身为皇长子,该当补上这一课,懂得一些谋略之道。权谋权谋,当权者谋略也。政道者何物大道为本,权谋为用。无大道不立,无权谋不成。明君正臣可以不弄阴谋,然不能不通权谋。韩非子为何有专论权谋的八奸七反,他是权谋之人么他是给法家之士锻铸利器自古至今,多少明君良臣名士英雄,皆因不通权谋而中道夭折;多少法家大师,也因不通权谋或不屑权谋,最终身首异处。韩子痛感于此,才将法家之道归结为三大部分:法、术、势,并穷尽毕生洞察之力,将权谋之奥秘尽数揭开。”

“父皇,儿臣确实不喜欢权谋”

嬴政皇帝脸倏地一沉,却还是再度平静了下来,以从来没有过地耐心平静缓慢地说了起来:“你给我记住:权谋不全是阴谋。从秉性喜好说,父皇也厌恶权谋。然从根本说,那只是厌恶阴谋。父皇更推崇商君。因为,商君书是大道当先,以法治大权谋治世,从来不弄阴谋。然则,只有商君那般天赋异禀的大家,才能将法治大权谋驾驭到炉火纯青境地。任何阴谋,都不能在商君面前得逞,除非他自甘受戮。然对于天赋寻常者而言,还是须得借助大家之学,锤炼洞察之力。韩非子何用锤炼洞察之力第一学问也。父皇自忖,不及商君多矣父皇尚且从来没有轻视过韩子,遑论你个后生也。一部韩非子父皇虽不能倒背如流,也读得透熟透熟了。须知,君道艺业不以个人好恶为抉择。田单反间燕国。燕昭王独能洞察而对乐毅坚信不疑。燕昭王死后,田单再度施展反间术,燕惠王却立即落入圈套,罢黜了乐毅,以致燕国从此大衰。因由何在在燕惠王毫无大局洞察之能先祖孝公在外患内忧相迫之时腾挪有余,使商君能全力变法。因由何在在事事洞察大局,事事防患于未然一个君王,一个领袖。若无洞察大势之明,若无审时度势之能,仅凭仁善,只能丧权失国。燕王哙不明天下之大势,不识燕国之大局,一味地迂腐仁善,学尧舜禹禅让王位于子之。其结局如何燕国动荡不休,几于灭亡目下一样。天下大势如何,秦政大局如何,都得审时度势”

“父皇,儿臣愿读韩子之书。”扶苏见父皇大汗淋漓,连忙插言。

“好。不说了。”嬴政皇帝颓然闭上了眼睛。

扶苏转身轻步走到外间。对守候在门厅的赵高一招手,赵高立即带着两名侍女飞步进来。眼见父亲已经扯起了粗重的鼾声,口水也从微微张开的口中很是不雅地流到了脖颈,扶苏不禁泪如泉涌。不由分说扒开了手足无措地侍女,抱起父皇大步走向了寝室。赵高大是惶急,又不能阻拦,连忙碎步小跑着前边领路,时而瞻前时而顾后一头汗水也顾不得去擦了。

当扶苏来到丞相府时,李斯等正在最忙碌地时刻。

扶苏已经痛苦得有些麻木了。父皇对他第一次说了那么多话,却几乎没有涉及坑杀儒生的事。以父皇那日地境况,扶苏是宁可自己死了也不愿再与父皇纠缠下去。可事后一想。又觉此事还是不能就此罢了。扶苏也明白,此事显然是不能再对父皇说了。可扶苏还是想再与丞相李斯说说,毕竟,李斯是在大政方略上最能与父皇说话的重臣。想到父皇说自己没有洞察之能,没有权谋意识,连最简单的君臣之道也弄不清,扶苏决意不明说此事,只说自己受蒙恬之托来探视老丞相。然则一走进丞相府政事堂。扶苏却有些惊讶了冯去疾、冯劫、姚贾、蒙毅、胡毋敬五人都在。人人案上一堆公文,直是一个仅仅只差父皇的重臣小朝会。刹那之间。扶苏有了新的想法。

“臣等见过长公子”李斯六人一齐站了起来。

“诸位大人请坐”扶苏连忙一拱手,“我从九原归来匆忙,受大将军之托前来探视丞相,不想却有扰政事,列位大人见谅。”

“不扰不扰,长公子拿自家当外人了。”豪爽的冯劫第一个笑了。

“也是。长公子与闻,正好免得再劳神通报大将军了。”冯去疾也笑了。

“长公子请入座。”李斯慈和地笑着,转身高声吩咐上凉茶。及至侍女将冰镇凉茶捧来,扶苏又汩汩饮了,李斯这才笑道,“老夫之见,廷尉将儒案情形禀报长公子听听,再说。”几人纷纷点头。姚贾拍了拍案上一束竹简,一拱手道:“老臣禀报长公子:儒案人犯已经全部理清,涉案儒生共计四百六十七人,方士术士一百零一人,其余士子一百三十二人,共计七百人。处刑之法:四百六十七名儒生,一体坑杀;其余涉案人等,及涉案儒生之家人族人,俱发北河修筑长城。”说罢,双手捧起案上那卷竹简递了过来。

“不须不须,听听便了。”扶苏笑着推过了竹简。

“长公子,这次可是大煞复辟势力之威风了”冯去疾兴奋拍案。

“不来劲以老夫之想,七百人全坑”冯劫愤愤然。

“非如此,不足以反击复辟。”姚贾补了一句。

蒙毅始终没说话。李斯只看着扶苏,也没有说话。

“敢问长公子作如何评判”一头霜雪的胡毋敬不合时宜地开口了。

假若没有胡毋敬这一问,扶苏也许就不说后来引起父皇震怒的这番话了。然胡毋敬一问,扶苏已经想好地种种谋略片刻之间便烟消云散了。扶苏只有一个念头:此时不说,便没机会说了。扶苏一拱手道:“我多在军中,国事不明,尚请丞相与列位大人解惑。”李斯笑道:“长公子何惑,老夫等也能解得么”年青的长公子正色道:“扶苏之惑。何以处置儒生要以战场之法坑杀儒生,何以能安天下斩决儒生,抑或罚做苦役,何以便不行”激昂庄重又颇具几分愤然,几位大臣一时大为惊愕。这便是“信人奋士”的扶苏,永远地热血沸腾,永远地正面说话,永远地不知委婉斡旋为何物。一旦开口,便是肃杀凛然。

“长公子此问,老夫不好一口作答。”见豪爽的二冯尚且愣怔,李斯委婉地开口了,脸上挂着几分苦笑,“儒案之纠葛,在于其背后的六国贵族,在于复辟势力。坑杀儒生而赦免其余。亦在震慑其背后之复辟势力。归总说,不能就儒案说儒案,不能就坑杀说坑杀。若老夫问长公子一句,儒生复辟皆不可杀,则大秦新政何以自安公子将作何回答”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