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逆流伐清 > 分节阅读 381

分节阅读 381(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但这样的机会几乎是没有了,明军越来越强大,从骑兵到各种装备,而明国的财力物力人力更在迅速增长,差距不仅不会缩小,反而会越拉越大。向北、向北、再向北,谁又知道朱永兴心目中的大明版图是没有尽头,没有界限,没有满足呢

稳步推进,夺一地占一地,一直推进到雅克萨黑龙江上游左岸。今漠河县境内的额木尔河口对岸,再与新的敌人沙俄侵略者进行战斗。这或许会是在几年之后,但几百老毛子的盗贼匪徒,还成不了气候。关键是东北的开发建设,没有人口定居、不能耕种自给,便不能稳固地区。便缺乏继续扩张的底气和后劲。

同样的原因,沙俄也没有足够的人口来稳固侵略成果,更没有在西伯利亚投入巨大人力物力进行持久战争的实力。

锦州胜,盖州胜,鞍山胜;锦州光复,辽阳光复,沈阳光复,辽东光复。一连串的胜利,一连串光复失土的消息。在神州大地再次掀起了一股欢庆的浪潮。

从万历,到天启,再到崇祯,建奴则从后金,到建国称清,明军是屡战屡败。最后更是满清入关,席卷天下,腥膻遍地。几乎亡了汉家天下。现在终于翻覆过来,让人不仅有扬眉吐气的喜悦。更是充满了报复的兴奋和快感。

“直捣黄龙,扫荡无遗类。”“剿灭建奴,鸡犬不留。”诸如此类的论调在民间开始传播蔓延,或许激进,但却从中透出对国家、政府、军队的信心。而信心之后,便是更安定的心态。建奴已是苟延残喘。再不复为大明之祸,几十年的战乱终于过去,和平将又一次降临。

俗话说: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这或许偏激,但却可以显示老百姓最朴实的心愿。没有战乱。没有颠沛流离,哪怕生活得穷一点、苦一点也是能够忍受的。而且现在不仅不是穷苦,而是非常光明的前景,宽松优惠的政策使人们充满了奋斗的动力。

富国强兵,或许已经不太准确。现在朝廷提倡的首先是民富,其次才是富国强兵。也就是说,朝廷可能不会在诸如“强国”的名义下将老百姓口袋里的钱掏了个精光,而是要“留财于民”,然后再追求国力和军力的增强。

是国强了,民才富;还是民富了,国就强这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可能是要争论很长的时间,也不会是一成不变的真理。但在朱永兴看来,想让人民尽全力支持政府,同心协力对付遇到的困难。这本身没有错。但贫穷的“人民”又能拿出什么来支持政府呢即便是奉献了“青春”、“终身”恐怕也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从另一个方面讲,国家是什么国家是人民组成的,是每一个“小我”,也并不是什么虚幻的东西。国家强大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保护每一个公民,让人民安居乐业。为了国家的强大暂时牺牲“小我”的利益是可以的,但若要求“小我”长时间地奉献而没有相应的回报,就有点本末倒置了。

国强是民富的保证,民富是国强的基础。这么理解应该是没错吧国家的强大要建立在民富的基础上。靠统一“思想”达到的强大就好比吃了兴奋剂的运动员,是暂时的,畸形的。

这样的结论已经从南方,以及北地的光复和重建中得到了证明。老百姓富了,他们更愿意为了保住现在的利益和安定的环境支持国家。其实要是仔细分析研究的话,便可以看出,明军的节节胜利是离不开民众的广泛支持和帮助的。

明君盛世朱永兴对此并不认同,哪里有满足于只要老百姓饿不死的明君,哪里又有光吃地瓜土豆的盛世

当然,饭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限于财政的紧张,朱永兴也只能耐下性子,慢慢地实现自己的目标。但实际形势的变化,却要出乎他意料的乐观,财政问题的缓解比预期要提前了很长时间。

这主要得益于百姓求治心切、充满干劲的劳作;得益于商贸的发展,又促进了银行业务的开拓;得益于侵略战争的顺利,掠夺了大量钱粮物资;得益于王朝新立,官吏还大多廉洁肯干的精神天上掉馅饼的好活动,炫酷手机等你拿关注起點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dd即可,马上参加人人有奖,现在立刻关注dd微信公众号

第一百五十五章无题

s:看逆流伐清背后的独家故事,听你们对小说的更多建议,关注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dd即可,悄悄告诉我吧

新书血路救赎已上传,书号:3472638。敬请朋友们继续支持鼓励,并祝朋友们五一节快乐。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恢复重建的速度比预期要快很多,这使得财政紧张的情况大大缓解,但也只是有更多的钱可以投入到建设和发展领域,比如治河、兴修水利、铺路架桥等民生方面,比如加强军队的装备、充实前线驻军的物资仓库等等。

所以,国库远称不上充盈,更没有多余的钱来挥霍。但这只是表面上的数字,综合国力则在不断增长,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而且,朱永兴别的地方可以节省,对治河,以及在各地建造光复战争纪念碑、纪念馆,却在尽可能地拔款支付。

治河,这是百年大计,关系到沿河千里的百姓的生产生活,甚至是生命的安全,这项只有在真正的盛世之时才敢大笔投入的工程,就在朱永兴的全力支持下,不断地将筹措出的资金砸进去。

而战争纪念碑、烈士陵园,则是对整个民族的警醒,对流血牺牲的仁人志士的崇仰,给为国捐躯的烈士一块安息瞻仰之地。

早在朱永兴还在南京的时候,便曾大张旗鼓地修建烈士陵园,建造纪念碑、馆,并亲往奠基致词,通过邸报。民众们对此举动有所深思,但看过致词后,很多人又都有所感悟。

“这里记录着为国、为民族而战的义士和官兵们的名字,他们为了反抗侵略献出了生命,光荣属于那些在战斗中牺牲以及遗体在烈火中消失的官兵们。”

“英魂不朽,万古长存。”

“我们要牢记。这些出身不同,或出身平民或出身富贵的人们,用鲜血和生命所铨释的不屈的民族精神”

“我们的脚下浸透了烈士们的血,但愿以后我们的后代在面对这段历史时,他们的所作所为不会让这些先辈在地下流泪。”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