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逆流伐清 > 分节阅读 380

分节阅读 380(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根本忙不过来。

就在鳌拜行过这群人的面前时,突然有人站了起来,大声喊道:“鳌中堂,中堂大人,我是阿思哈的儿子,您还记得家父阿思哈吗”

阿思哈鳌拜微微一顿,想起来了,那曾是他旗下的巴牙喇,作战很勇猛,伤残致休,已经多少年不联系了。

“让他过来。”鳌拜年纪大了,境况又是如此惨淡,很自然便起了念旧之情。

自称阿思哈儿子的人从地上扛起一头死鹿,迈步越过亲卫,来到鳌拜面前,施礼如仪,口齿伶俐地说道:“家父经常说起与鳌中堂一起征战厮杀的事情,奴才非常仰慕拜服,今儿侥幸猎了这家伙,特献与中堂。”

“你有心了。”鳌拜难得地笑了笑,随意地问道:“你父亲呢,他还好吗”

“回中堂的话,奴才的父亲还好”说着话,这个人弯腰似乎在摆放死鹿,手却暗中伸进了死鹿预留隐蔽孔洞的肚子里,然后猛地一抽一拉,两颗拴在一起的冒着青烟的手榴弹便出现了手里,转身猛地扑向鳌拜,死死地抱住了鳌拜的手臂,嘶声大叫道:“鳌拜欺蒙君主,大奸大恶,今替吾皇除之。万岁,万岁,万万”

这一连串的举动不过是几秒钟的时间,鳌拜大吃一惊,胡乱地挣扎甩脱,亲卫也有些措手不及,纷纷呼喝拔刀,围上来

轰,轰两声巨响几乎同时爆炸,烟雾升腾,血肉纷飞,惨叫惊呼响成一片。

第一百五十三章内讧分裂

本书既然是以伐清为题,现已接近尾声,写得慢一点,争取不烂尾。另外,新书血路救赎已上传,敬请朋友们继续支持鼓励,书号:3472638。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科技的力量,并不一定要表现得多么高端,多么惊天动地。有时候,只是小小的进步,便足以产生巨大的作用。

鳌拜,出身将门,精通骑射,从其青年时代起就效力军中,曾随皇太极攻察哈尔部、征朝鲜,攻克皮岛、参与松锦大战。满清入关后,鳌拜随靖远大将军英亲王阿济格重创大顺军,前后共陷河南、湖广、江西、南京等地六十三城;后鳌拜随肃亲王豪格等率军击破张献忠的大西军,实居首功

虽然鳌拜绝不象电影中描述的那样武功绝高,但亦不愧为冲锋陷阵的猛将。而就是这样一个猛将,在轰然巨响中化为碎肉。

不管这个死士是被威胁、利诱,还是一腔忠贞;也不管这次刺杀是否可成为自杀袭击的世界纪录,重点是鳌拜死了。

鳌拜跋扈也好,专权也罢,在康小三还小的时候,到底是担起了朝政,使得政令军令能够通畅,不致于因为意见纷争而误事。可他这一死,便再没有一个威望、权力能够压服众人的首领。

而鳌拜的亲信,比如他的弟弟卓布泰、儿子达福等人,还掌握着相当多的部队。更要命的是刺客喊的那几句话,明明白白地告诉世人,这是拥皇派铲除奸臣的行动。奸臣死了,那奸臣的爪牙能够善了吗

在目前人心不稳的形势下。鞑虏最怕的便是内乱分裂。为此,孝庄等人看得明白,也容忍了鳌拜的专权跋扈。他们想得清楚,只要康熙还是皇上,等到长大亲政之时,鳌拜也老了。到时候再作计较也不迟。

但事情偏偏就这样出乎意料的发生了。康小三到底是年纪尚小,掩饰不住的兴奋喜悦,真的以为是忠臣义士铲除权奸,扶保皇室。可孝庄却是大吃一惊,忧色满脸,忙着派人加强护卫,以防不测。

“鳌拜身受先帝不次之恩,身为托孤重臣,近几年来欺凌同僚。践踏朝纲,咆哮金殿,中外臣工无不侧目而视。此等乱臣贼子伏诛,可见上天眷顾我大满,不使其落入奸贼之手。”康小三尚不知觉,兴奋地说着。

“皇上啊”孝庄无奈地摇了摇头,语重心长地说道:“鳌拜乃国之重臣,今被刺杀。实乃是明国的阴谋诡计,欲使满人分裂内讧。皇上不可喜形于色。中计而不自知啊”

“阴谋诡计吗”康小三收敛了一下喜色,皱着眉头思索。

“此时形势已不乐观,鳌拜颇有党羽,若是他们认为这是拥皇派在剪除异己,岂不是要拥兵自保甚至会作战,或投向明国。”孝庄把话挑得更明白了。“所以皇上要马上撇清此事,不仅要重重褒奖鳌拜,更要对外言明这是明国诡计,以安抚鳌拜部众。”

康小三明显有些不愿意,但转而一想。鳌拜已死,给他个身后虚名也无大碍。况且孝庄说得有道理,卓布泰、达福等人都统兵在外,若是因此而刀兵相向,岂不令明国拍手称快。

见康熙点头,孝庄和缓了语气,以商量的口吻说道:“皇上觉得加封鳌拜为太师一等公如何死后哀荣嘛,加得过些也无妨。”

“皇祖母说得是,朕觉得甚好。”康熙沉吟了一下,说道:“朕还要彻查此事,务必找出幕后主使,看他到底是忠是奸”

孝庄轻轻摇了摇头,说道:“迁延时日恐怕会误事。要以最快的速度安抚他人之心,找个替罪羊最合适。管他是忠是奸,这件事情便说死了,就是明国奸细所为。”

康小三明白了皇祖母的心思,用力点了点头,说道:“好,就这么办。卓布泰不知行踪,达福还在盛京,便派人急速通报,并由他承袭国公爵禄。至于随着车驾卫护的军队,朕看将领也未必便是鳌拜死党,朕简拔其官爵,应该不致生乱。”

“皇上的布置甚好,哀家放心了。”孝庄有些欣慰,又有些悲哀,这康熙若长大,未必不是如太宗、摄政王这样的英豪,可惜时运不佳,正与年轻有为的明帝对阵,也不知有没有长大施展报负的机会呀

封建社会,帝王的话最不可信。一旦有利害关系,宁杀错不放过,或者置以前的承诺于不顾,出尔反尔,这都是很常见的事情。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