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天眼尘缘 > 分节阅读 39

分节阅读 39(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刻甚多,重要的如唐太宗赐少林教碑、武则天诗书碑、戒坛铭、少林寺碑、灵运禅师塔碑铭、裕公和尚碑、息庵禅师道行碑等。

少林寺鼎盛时期规模很大。1928年军阀混战,石友三火烧少林寺,把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和钟楼等主要建筑统统毁于一炬;许多珍贵的藏经、寺志、拳谱等烧成灰烬。现存山门、立雪亭、千佛殿等,其他建筑正在陆续恢复中。

龙丹来到少林寺,也不禁为少林的宏伟叹为观止。尤其是近年来,世界各地崇尚少林武术,更是将少林大放异彩。少林寺的规模日渐扩大,少林寺的产业也日渐增多,据说只是门票的年收入就达到了几个亿,曾有传说,少林寺要包装上市,后因国家一重量级人物发话,少林寺才免于入市太深。才保留了一点出家的味道。

龙丹进入寺中,费了不少周折才见到了方丈主持空了大师,使龙丹惊讶的是,空了大师倒没有一点庄严的法相,要不是有一身的袈裟穿在身上,龙丹倒认为空了大师是个成功的商业人士,而不是一个名扬四海的高僧。

龙丹跟空了大师说明了自己的身份,说是自己是躘髯老人的徒弟。空了大师煞是热忱,连忙把龙丹安顿下来,又派人把躘髯老人请了过来,让师徒相见,龙丹连声道谢。空了大师很是和气,对躘髯老人说道:“您老教出了个好徒弟啊,听说被武当道观聘为教习了,还做了清虚照门的师弟,真是名师出高徒啊”,躘髯老人笑道:“空了大师见笑了,小徒学有小成,算不得什么,您是佛学大师,我徒龙丹倒是要好好跟您请教请教,大师可要不吝赐教啊”,空了大师也笑道:“论说武功一道,老衲倒是不怎么看重,要是论起佛道一说,我倒是有些见解,可以跟龙施主研讨探讨”。龙丹见空了大师如此谦虚,也就说道:“晚辈请教了,我对佛学一直半解,还望大师能收下我这个学生”。空了见龙丹对佛学很感兴趣,也就对龙丹有了好感,说道:“你是武当清虚那牛鼻子的师弟,我要是做了你师傅,岂不比他高了一辈,等见了清虚可要好看了。我看这样吧:我也代师收你为徒,你就是我少林的俗家弟子如何”,空了说这话的时候是看着躘髯老人说的。收人家的徒弟为徒,可是要问问人家的师傅的。躘髯老人开通的说道:“难得大师厚爱,我是没有意见,也没有江湖上那些个门规陋俗;只要大师不嫌弃,也是龙丹的造化”。

接下来,空了大师给龙丹办了个简单的摩顶受戒的仪式,按照少林的寺规,龙丹也应该是“了”字辈,就这样,龙丹成了少林寺为数不多的“了”字辈人物。如此这般,要不了多久,龙丹的大名就会传遍八派十门,一个被少林武当掌门同时代师收徒的人物,就是想不出名也难了。

龙丹成了少林掌门的师弟,自然就要拿出服人的本事,不然也会让人看轻。龙丹在征得躘髯老人同意的情况之下,接连跟少林寺的各个堂口的堂主们较量功夫,龙丹无一落败,都是占了上风。龙丹跟他们较量功夫十分的含蓄,只要保持不败,很少致别人难看。一圈的比较功夫下来,龙丹的人缘大增,各个堂主们无不夸赞龙丹,说龙丹不持强而骄,是个人物。最后惹得空了方丈也十分手痒,跟龙丹对练了5,6百招,方才过瘾。末了,自是对龙丹的真气功夫十分的佩服,当下就更是对龙丹另眼相看。在仔细询问了龙丹的经历后,更是唏嘘不已,感叹龙丹是个奇才。沉溺浮华社会几十年,功夫还是这般精神,不由得对躘髯老人的真气功夫十分的羡慕。躘髯老人自然不会把自己的独门功夫随便告知他人,只是笑笑不语,眼睛瞅着龙丹,龙丹会意,就说道:“空了大师,若不嫌弃,日后我们科切磋研讨”,空了大师自是满口应允。

龙丹在少林寺住了下来,每日跟空了大师研习佛法,空闲的时候就与大师切磋技艺。大师若是没有时间相陪,龙丹就在征得方丈同意后,前往藏经阁阅览藏书。一段时间下来,龙丹对少林的佛禅有了很大的认识。

少林佛禅是“静虑”,佛教称安静地深思为禅定。是达摩祖师提出一种新的禅定方法,否定了梵教那一套修行的阶梯层次和累世修行,主张人人都具有佛性也就是“本性”,人人都先天地具有成佛的智慧,也就是“菩提”,人人都能够通过觉悟佛性而成为佛,尽管何时豁然大悟难以料定。众生之所以未能成佛,是因为对自身的本性没有觉悟。一旦“拨开迷雾见青天”,明心见性,自性就是佛,把佛变为举目常见的平常人。

禅宗传到唐代,六祖慧能提出顿悟的主张,连坐禅也免了,认为顿悟并不要求离开现实生活,“举足下足,长在道场,是心是情,同归性海”,“提水砍柴无非妙道”,在日常劳动生活中都可以顿悟成佛。少林功夫便起源于僧人的日常生活。相传跋陀的弟子慧光十二岁时,能在井栏上反踢毽子五百下。在井栏上踢毽子是很危险的,功夫不到家就可能跌落井中。少林功夫的许多招式都是僧人们受日常劳作如挑水、扫地、打柴、烧火动作的启发加工提炼而成的。最高深的功夫其实也是最普通的功夫。被誉为少林功夫之源的易筋经,记载的就是一种疏通人体经脉从而强筋壮骨的功夫。菩提达摩采用壁观的方法参禅,长期静坐,困倦是难免的,要时常起来活动筋骨。相传达摩走后,少林僧人在洞中发现了一个铁盒,盒上没有锁,却打不开。聪明的僧人用火一烤,铁盒便开了,原来铁盒被蜡封住,以防水汽侵蚀。铁盒中有两部书,一本是易筋经,另一本叫洗髓经,都是用梵文写的。当时,少林寺里真正懂梵文的只有二祖慧可。慧可把易筋经留在少林,自己拿着洗髓经去云游天下。寺中也有一些对梵文一知半解的僧人,你翻他译,依法修炼,以致后来少林功夫多如牛毛。后来,有位僧人带着易筋经去峨眉山,见到了天竺僧人般剌密谛。在般剌密谛的帮助下,易筋经才有了中文版。慧可云游归来,带回了他自己翻译的洗髓经。大家两相比较,才发现易筋经和洗髓经原来是一体的。自易筋经问世,少林僧人坐禅与习武已是密不可分了。

第69章 少林佛法下

龙丹在少林的藏经阁内阅读了大量的典籍,最能是龙丹受益的莫过少林寺的易筋经和洗髓经了。现在的年代,信息特别发达,类似修炼功法的书籍满天飞,但是,龙丹阅读了少林寺藏金阁的典籍以后,才知道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市面上出售的和网上的那些东西根本就不足以相信,龙丹所看到的易筋经和洗髓经跟网上流传的大不相同。易筋经大意有二:一曰清虚,一曰脱换。能清虚则无障,能脱换则无碍。无碍无障,始可入定出定。所说的清虚就是洗髓,所谓脱换,就是易筋。

洗髓经之说,则是相对人的情欲来说的,人一生下来,身体就被空气污染。必洗涤净尽,无一毫瑕疵,方可超脱凡人,这就使所说的根基。所谓的洗髓,就是清其内脏;所谓的易筋,就是坚其外表。

练习易筋经的原因就是,人生下来后,有的人筋松,有的人筋软,有的弱有的强。如筋弛则病、筋挛则瘦,筋靡则痿,筋弱则懈,筋缩则亡,筋壮则强,筋舒则长,筋劲则刚,筋和则康。因此要想成道必先易筋以坚其体,壮内以助其外。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