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天眼尘缘 > 分节阅读 38

分节阅读 38(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流,俗话说,盛名之下无虚士,武道山的千年基业,还是有很多可取之处的。你除了帮道长锻炼子弟外,切不可忘了自己本门的修炼。我过几天就去少林寺给你打前站。等你把本门的功夫修炼到吸收天地灵气的时候,就来少林寺找我”。

没过几天,躘髯老人就跟清虚道长道了别,又嘱咐道长照顾龙丹,就去了少林寺。龙丹在老人走后,就搬进来飞升崖山洞,白日里帮道长锻炼弟子,晚上就在山洞里修炼心法。

经过三个月的修炼,龙丹先是把全身的真气积聚在上丹田,然后慢慢散至全身,如此反复上百次,龙丹的上丹田空空如也,达到了老人所说的能吸收天地真气的境界。

第67章 武当灵气下

龙丹在武当道观里由于身份特殊,可以出入任何地方,就算是武当的至关重地藏经殿,也能自由出入,龙丹因此查阅了大量关于武当功法的秘籍。

道教继承传统诸家气功功法,开辟了多种多样的气功入静法门。道教文献中所见的气功方法,多达百数十种,既有静功,又有动功、动静功,而以静功为主。道教气功静功入静法,大略可分为炼神、炼气、存思、守窍、内丹五大类。练神类。此类方法源出老庄,从调心入手,以空虚心念、令契合于虚无之道为修习之要,有守道、守神、守一、心斋、定观、澄心、观心、坐忘、炼神还虚、炼神合道等名目。此功法出于魏晋意的西升经,承老庄之说,贵养神而赋养形,阐述了以清静自心、收心离境、冥思绝虚为要的“养神”、“守一”、“思道”、“守神”之道。该经身心章云:“常以虚为身,亦以无为心,此两者同谓之无身之身,无心之心,可谓守神”。“守神”原出庄子_刻意、斋戒箓等道书中还以庄子中的“心斋”为道教徒所修的斋法之一。

炼神一类功夫,本与佛教多所相通。南北朝以来,道教在源于老庄的守道、守神说的基础上,吸收佛教天台止观及禅宗禅法,形成一类佛、道融合的炼神之道。洞玄灵宝定观经所说“定观”,实即佛教“止观”的改头换面,泠虚子注云:“定者心定也,如地不动;观者慧观也,如天常照。定体无念,慧照无边,定慧等修,故名定观。”修习方法,以静坐冥思为要,若觉念起,即时用内观觉照之法遣除,“唯灭动心,不灭照心”,“不依一法而心常住”。摄念持心,须掌握法度,勿令太急而致报狂颠,心达寂定时,又须放任,宽急得所,方能渐入静亦定、动亦定,“处喧无恶,涉事无恼”的“真定”,帽定而生智慧。唐代名道士司马承祯的坐忘论所述“坐忘”之道,本出庄子,修习以“收心离境,住无所有,不着一物”为要,以达“内不觉其一身,外不知乎宇宙,与道冥一,万虑皆遣”的静定之境为成就。入门分敬信、断缘、收心、简事、真观、泰定、得道七步,调心防断、任、放、纵四种偏执,既不可住有,又不可住空,“但心不着物,又得不动,此为真正定基”。这类“坐忘”法,可谓佛教止观与老庄坐忘之道融合的产物。被全真道奉为重要经典的清静经,则以“澄心遣欲”为宗,以内观“心无其心”、外观“形无其形”、远观“物无其物”为遣欲的诀要,以达“寂无所寂”的“重玄”境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