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纵横隋末的王牌特种兵 > 分节阅读 247

分节阅读 247(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册封大典的问题上始终保持沉默的李靖都没有例外。

刘子秋忽然明白了,这些大臣们在册封的事情上纠缠不清,最后好像作出了让步,其实目的却在这里。许多帝王即位以后都会册立太子,也就是给帝国明确了一个继承人。这本来是件好事,但有时候好事也会办成坏事。比如皇帝年迈的时候,一些大臣会主动投靠太子,从而大大削弱皇帝的权威。当然,刘子秋还很年轻,并不会出现这样的尴尬场面。

立太子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而自古以来最正统的规矩就是立嫡立长。所以,当嫡子和长子不是同一个人时,往往就会引发动乱。后来为了消除这方面的影响,有人想出了一个办法,不论是哪位嫔妃生的孩子,都必须认皇后为嫡母。当然,对刘子秋来说,现在并不存在这方面的问题,因为刘思根既是长子又是嫡子。

但是,刘子秋并不想这么早册立刘思根为太子。以他比这个年代的人多了一千年的见识,自然知道嫡长子并不一定就是继承皇位的最合适人选。许多伟大的帝国,就是在这一代代嫡长子的传承中归于消亡。继承人必须由诸皇子中最合适的人来担任,谁最合适,需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所以不能仓促行事。

刘子秋看了看一脸殷切的众文武,摆了摆手,说道:“朕血气方刚,此时言立储君,为时尚早”

魏征正色说道:“储君乃是国之根本,宜当早立”

虽然刘子秋现在英明神武,但谁也不敢保证,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会不会出现一些昏庸荒唐的举动。魏征等人也算是未雨绸缪,这才一心要册立太子。太子一旦册立,若不能轻易废除了,而必须经过朝堂之议。只要他们这批大臣仍然忠心耿耿,朝廷就不会出现动荡。至于太子的人选,目前自然是刘思根无疑,没有人可以撼动他的地位。而且魏征、李靖甚至花云都是看着刘思根长大的,就冲着这份关系,将来刘思根继位,也可以保得他们的家族无忧。

刘子秋却想起了道信大师对刘思根的评语,虽然不甚明白其中的意思,但刘思根显然不是太子的最佳人选。

第70章 求助

5

当然,刘子秋现在也没有更好的人选。花云也生了个儿子,不过,小刘思武才两岁,更看不出他将来会是什么样子。所以,刘子秋依然采取拖延的战术:“诸位爱卿,既然大家都知道立储之事关乎国本,岂可不慎朕以为,还需从长计议。”

魏征却笑道:“陛下,大皇子天资聪慧,又兼具神力,自是太子的不二人选,又何须再议。”

刘子秋对道信那些神乎其神的话也是半信半疑,但隐隐之中,他总觉得在刘思根身上会发生什么特殊的事情。而一个王朝要想长治久安,最重要的就是稳定。既然已经怀疑刘思根身上会发生什么特殊的事情,刘子秋就不可能王朝的未来命运押在他的身上。想到这里,刘子秋便叹了口气:“根儿尚幼,恐怕难以承受大气运,朕想等等再看。”

那个年代,儿童夭折是常有事情,人们往往会通过迷信去解释这些现象,认为是孩子福缘浅薄所致。刘子秋这番话却正好戳中了大臣们的心思,大殿上顿时鸦雀无声,谁也不敢再提议现在就册立刘思根。万一刘思根真的发生了什么意外,那么这些硬把刘思根推上太子宝座的人就有身家性命之忧了。

刘子秋这才呵呵笑道:“放心吧,太子的事情,朕心中有数,不会乱来的。”

忽然,殿外有内侍来报:“启奏陛下,宫外有一位姓孙的老先生前来求见”

“姓孙的老先生”刘子秋微微一愣,什么人前来求见却敢不报自己的全名,莫非是孙思邈不成刘子秋不由精神一振,挥手道:“请那位老先生先到偏殿休息,朕散朝以后,便去相见”又道:“诸位爱卿还有何事启奏”

李靖拱手说道:“近日有从西方返回的商队带来消息,说是波斯的萨珊王朝和遥远的拜占庭帝国之间再次爆发了战争。”

波斯是大汉通往西方的必由之路,也是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中转站。过去,中原的商队最远只是到达西域,再往西的交易一般都是由波斯商人接手。只是在刘子秋统一天下以后,这才鼓励大汉的商队走出国门,到更广阔的空间去。但是,汉人所受的传统教育,使他们养成了不愿远离故土的习惯,所以这些商队的脚步大多也只是涉足波斯王朝一带,并不愿意继续向前。

这场爆发于萨珊王朝和拜占庭帝国的战争源于拜占庭帝国的皇帝摩里士被他手下的重臣弗卡斯杀害,萨珊王朝的国王库思老二世趁机利用拜占庭帝国的内战发动了侵略。这场战争已经持续了七年,库思老二世派遣大将沙赫巴勒兹和沙欣兵分两路,分别攻击美达不达米亚和亚美尼亚,先后攻占了许多要塞。而最近的这场战争,则是为了攻占叙利亚的安条克。

波斯跟拜占庭帝国之间的战争和大汉并没有什么关系,但却影响了连接东西方之间的商路,而这条商路对于大汉的重要性已经日益彰显。目前的商品是以丝绸为主,但是一些瓷器和茶叶在波斯也开始畅销起来,为大汉王朝带来了大笔财富。当然,无论丝绸还是瓷器和茶叶,只是主打商品而已,还有许多其他商品也会随之销往西方。正是有了这笔财富,刘子秋才能倾尽全力,完成了许多重要的事情,打造了一支强大的军队。所以,萨珊王朝和拜占庭帝国之间的每一次战争,都牵动着大汉王朝的神经。

当然,目前的形势对波斯有利,对于大汉商队的影响尚未显现。不过,刘子秋对任何事情都喜欢考虑长远一些。

听了李靖的话,刘子秋不由沉吟道:“萨珊王朝连年征战,国库必然空虚,恐怕会对国民课以重税,我大汉商队也难以幸免。税赋一重,物价必然上涨。如今已近寒冬,来年开春,可以选派几名使者前往波斯,身库思老二世提出照会,要求萨珊王朝必须保护我大汉王朝商队的利益和安全当然,咱们不能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丝绸之路上,还必须另辟蹊径”

世上的事情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萨珊王朝与拜占庭帝国之间的战争看似离大汉十分遥远,也不会对大汉的商队构成直接威胁。但是为了发动战争,库思老二世必定会加重税赋,而税赋的加重自然会影响百姓的购买力。百姓口袋里没有了钱,大汉的商品就会卖不出去。而大汉的商品卖不出去,受损的并不只是商队,生产这些商品的百姓同样会受到影响,最终也会影响到朝廷的税收。这是一个环环相扣的链条,也成为大汉王朝绕不过去的一道坎。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这条商路太过脆弱。

朝堂上的这些大臣都是聪明人,很快便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赵凌连忙躬身道:“陛下深谋远虑,实乃万民之福只是不知陛下所指的另辟蹊径可有所指”

刘子秋点了点头,说道:“赵爱卿可以派人从蜀地再往滇南的山区寻找,说不定能寻出一条古道。”

崇文殿中藏书颇丰,刘子秋这段时间也经常在殿中翻阅各种典籍,而他看得最多的,则是一些史书关于周边一些国家的记载。在汉书关于西域的记载中就有一段,当时出使西域的张骞就在当地发现了蜀布,这些原产于蜀地的布匹显然不是通过丝绸之路到达那里的,显然在在中国的南方还有一条商路。只不过连年战乱或者其他原因让这条商路泯灭了,从而不为后人所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