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武圣传说之岳武穆篇 > 分节阅读 115

分节阅读 115(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战。

这三个环节,环环相扣,无论缺少其中哪一个部分,都难以出兵作战。

这种对兵权的多部门管理方法,主要是针对五代六国时期,手握重兵的武将屡屡反叛的现象。这可是当年宋太祖赵匡胤绞尽脑汁,与宰相赵普商量了很久,才想出来的办法。

而高宗皇帝的这个任命,让王渊可以用枢密院事的身份签发军令,然后以节度使或御营使司的身份组织兵力,再以御营都统制的身份带兵出战。

也就是说,王渊一个人就可以打通所有的环节,不受任何的节制,随时随地可以带兵出战。

这就意味着,王渊掌握着在宋朝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无上兵权。

这个任命诏书一出,御营统制官苗傅首先表示不服。

续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四中记载道:俄闻渊入右府,傅正彦以为由宦者所荐,愈不平,这个苗傅是谁,怎敢以区区御营统制官的身份来反自己的老大

翻查档案资料,这个苗傅的父亲是都指挥使苗履,爷爷是河州节度使苗授,难怪续资治通鉴中说他是“世将有劳”了,原来是个官三代。

再看看王渊的履历:王渊出身西北军,和张叔夜一样,靠战功一步一步升迁上来的,先后在宣抚都统制刘延庆和北宣抚使范讷统的手下当先锋官,是个平民出身的高级将领。

在宋史。王渊传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康王即皇帝位,渊与杨惟忠韩世忠以河北兵,刘光世以陕西兵,张俊苗傅等以帅府及降群盗兵,皆在行朝,不相统一。始置御营司,以渊为都统制,扈从累月不释甲。”

也就是说,当高宗皇帝刚刚登位的时候,王渊与杨惟忠韩世忠刘光世张俊苗傅等人前来投靠。一开始的时候,大家各不相属。

后来建立御林军的时候,苗傅的属下以降群盗兵为主,而王渊的部下则是以河北军为主;无论是部属的数量还是战斗力,王渊都明显要强于苗傅,所以王渊理所当然地担任起都统制,成为苗傅的老大,也就是御林军的老大。

对于这样的一种结果,身为官三代苗傅当然是相当的失望。

续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四中记载道:扈从统制鼎州团练使苗傅,自负世将有劳,以渊骤得君,颇觖望。

所以,后来由苗傅和刘正彦所指挥的这场政变,它最初的起源其实是由不服平民子弟管理所引起的。

s:谢谢zhuxyhh01大大错花心大大的打赏和独孤飒霜大大的章节赠送。

第二百四十八章:皇帝的“拖”字诀

王渊这次的升职加薪,到底是高宗皇帝自己的意思,还是果真如苗傅所说的,是康履和蓝硅这些内侍太监愚弄高宗的结果

这个问题,除了高宗皇帝和那些内侍太监外,谁都说不清楚,所以在续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四中,也只是说:“傅正彦以为由宦者所荐。”

这里写的很清楚,苗傅和刘正彦两人都“以为”是太监们所推荐的。“以为”这两个字已经说明了一切。

但是有一点是可以确信的,王渊和这些太监们经常有所交易,而作为王渊的部下,肯定耳闻目睹了不少。

所以,当苗傅和刘正彦两人对士兵们言之凿凿的时候,王渊和内侍太监之间的事情,就好比“黄泥掉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

现在的问题是,御林军的统制官苗傅非常希望能打到御林军的都统制王渊,由自己来当老大。

可是,在中国这块古老土地上,无论什么时候,要越级挑战,以下犯上,都是一件非常困难而且危险的事情。

虽然苗傅的手上已经有了不少发难的理由和证据:比如王渊私自调用战舰给太监们私运财物,比如那些内侍太监的种种恶行,又比如那些太监和王渊之间的私相授受把持朝政,等等。

虽然苗傅找到了一个强有力的帮手同样是御林军的统制官的刘正彦。

但是,苗傅和刘正彦如何去说服那些基层的御林军士兵,让他们一起冒死来追随自己去造反。革王渊的命

历史文献中没有记载。但这肯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知道。大部分的御林军都是河北军,这些王渊曾经亲自带过的部下。

几经辛苦,终于在三朝北盟会编卷一二一和维扬巡幸记中找到了一些蛛丝马迹:在一年以前,也就是建炎二年,王渊曾到杭州镇压过一次部队的哗变,在哗变军人已经表示屈服之后,他却杀害了其中的一百四五十人。

紧接着,王渊又以搜查“赃物”为名。把居住在杭州的富商大户们的家产,狠狠地搜括了一番。这次用百来只船舶装运到杭州的,大部分就是一年前从杭州劫掠了去的那些财物。

也就是说,王渊与杭州的商户和御林军中的一部分军士有血海深仇。

除此之外,御林军中的部分士兵,特别是护送皇帝亲眷到达杭州不久的苗傅和刘正彦所率领的那支部队,其中的中下级将佐,有些是生长在幽燕一带的人,有些则是生长在两河中原一带的。

这些人,无时无刻不想着打回老家。所以对王渊和高宗皇帝有大的怨气。

所以说,这个世界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无论如何,苗傅和刘正彦还是动手了,而且是一动手就见血,向德军节度使同签书枢密院事和御营使司都统制王渊的头颅,被苗傅一刀砍掉。

被这个平民出身的阿谀奉承之辈压了那么久,我们的官三代干部苗傅大人,终于狠狠出了一口恶气。

突然在想,假如没有那些内侍太监们的恶行,王渊也没有被升职,苗傅和刘正彦还会不会发动政变。

可惜历史不会对假设性的问题做出回答。

既然苗傅和刘正彦是以正义的名义来发动政变,那就只能以正义的名义继续把政变开展下去。

所以,苗傅刘正彦和他们的部属先把还在外面游乐的太监全部斩首杀掉,然后把皇帝行宫所在的内城包围起来,要与皇帝对话当天接近正午的时候,高宗登上了城楼,下面是一大片御营卫士,以及一百多颗血淋淋的人头。小皇帝非常镇定,手扶栏杆,向下面打召呼,要为首的苗傅刘正彦出来觐见。

苗刘两人站出来了,向着皇帝三呼万岁,跪倒磕头。

情况似乎很正常,小皇帝感觉良好,于是决定把场面做足,便开金口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爱卿们从头说来。”

苗傅非常听话,站了起来,大声地把事从头说起。

苗傅大人的发言非常的有水平,简直就是在代替全中国人民向高宗小皇帝发出了严正的质询:“皇帝你自从即位以来,赏罚不公,信任太监。军人有功劳的不奖赏,太监向你推荐你都答应;黄潜善汪伯彦败坏国家到这种地步,居然至今没有流放远方;王渊临战退却,贻误战机,抢先渡江,不见处罚反而升任枢密,这都是怎么回事现在我们已经杀了王渊,皇宫外面的太监们也都杀了,现在请交出来康履等人,全都杀了,向三军谢罪”

高宗皇帝没想到苗傅竟敢翻旧账,揭他老底。这是当众摊牌,撕破了脸皮,是真的造反了

小皇帝也算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了,面对着这种的恶劣环境,依然还能够从容地面对着回答:“爱卿要注意,黄潜善汪伯彦都已经受罚贬职了,王渊也被你们杀死,太监们已经死了很多,现在朕答应你们,一定把康履等人降职责问,决不姑息。你们回军营等候消息吧。”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