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武圣传说之岳武穆篇 > 分节阅读 114

分节阅读 11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罪大应杀。”

其实,皇甫佐只是王渊的替罪羊。

王渊见刘光世揭发自己,怕事后受到追究,所以来了一招“李代桃僵”,把责任推到了皇甫佐的身上,然后杀了他。

现在高宗皇帝和其他大臣都没时间和心情来处理这件事情。就算是将来重新提起,王渊也可以声称是皇甫佐的失误,从而导致刘光世的误会。

反正死无对证,一切都是皇甫佐的错,王渊本人就万事大吉了。

第二桩小事,临近中午的时候,江北有一个名叫安义的统领官派人渡江来向朝廷禀告:“今天早上有几百名金国的骑兵前来袭击,这些金兵都没有披挂盔甲,安义带领一千名本部下属,再加上其他一些溃散的军士,将金兵打退了。

高宗闻报大喜,马上把安义升迁为江北统制,让他守住瓜州渡口。

续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三中记载道:有统领官安义,自江北遣使臣林善来言:“今早金数百骑来袭,皆无器甲,已率所部千人,集诸溃军射退矣。”遂以义为江北统制,俾收兵保瓜洲渡。

从上述文字中可以看出,这些金兵经过长途跋涉和征战,已经是人困马乏,索性连盔甲这么重要的护具都不穿戴了。

最重要的一点,是安义率领一千多名步兵,就把这几百名骑兵给打退了。

需要提醒的是,几天前,也是五百名的金国骑兵,就已经把奉节度使都巡检使刘光世部,御林军都统制王渊部,合共不下十万人马给击溃了。

这就是宋朝历史的诡异之处,让后人抓狂和难以理解。

又过了一会儿,王渊又走过来对皇帝说:“陛下留在这里,只能守住镇江一处地方,假如金兵从通州江苏南通渡江,先占领了姑苏江苏苏州,那陛下该怎么办还不如早点去杭州,杭州有多重江河的阻隔。”

高宗还没出声,身边的内侍太监都说王渊言之有理。

中午,高宗把黄潜善汪伯彦等高层叫来,把王渊的意见告诉他们。

黄潜善的回答非常有趣:“既然王渊大人都这么说了,我还能找出什么理由来让陛下留下来不走。”

对于王渊的意见,黄潜善并没有反对,也没有说同意。

黄潜善当然知道高宗皇帝想走,离金兵越远越好,所以他不敢反对;但是,高宗皇帝在早上才答应了吕颐浩等人留下来不走,所谓“君无戏言”,如果黄潜善同意,岂不是要承担陷高宗于不义的风险

对于黄潜善这个老狐狸而言,模棱两可是唯一的选择。

续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三中记载道:既而渊人对,言:“暂驻镇江,止捍得一处。若金自通州渡江,先据姑苏,将若之何不如钱塘有重江之阻。”诸内侍以为是。日方午,帝遣中使趣召宰执,以渊语告之,潜善曰:“渊言如此,臣复何辞以留陛下”

在上述这段历史记载当中,有几个文字很容易就会被人忽略掉,这几个文字就是:“诸内侍以为是”。

这说明了,皇帝身边的太监在对国事发表意见。

从各种历史文献的记载中,对于现阶段建炎皇朝的集体领导核心,人们常常认为是赵构黄潜善汪伯彦王渊等等,因为他们相对应的职位分别是皇帝宰相枢密使御林军大总管。

但实际情况并不完全是这样子的。

黄潜善汪伯彦王渊等人拥有实权,但他们都要听皇帝的话;可是皇帝还年轻,需要保姆的照顾;这些保姆太监整天围着皇帝,什么都发表意见,什么都要插手。

之前皇帝所做出的种种决定,有多少是自己的主意,又有多少是出自太监们的口中,天知晓。

宋朝有着太监处理政务的传统,尤其是在宋徽宗的年代,童贯梁思成李宪等等,哪一个不是一时之俊杰。

高宗皇帝身边的这些内侍太监们,也在努力地学习他们的前辈,要象我们的童贯大人一样,党政军财全部一把抓。

可惜的是,时代已经不同了。

高宗皇帝的倒行逆施和懦弱行径,再加上这些太监们的指手画脚,终于引发了建炎皇朝的第一次政变和高宗皇帝的第一次下台。

s:谢谢zhuxyhh01大大繁花看尽心依旧大大大大大大三牛aa大大的打赏和支持。

第二百四十六章:罪己

高宗皇帝最终还是离开了镇江,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徐志摩,这位梁启超的儿子的老婆的情人,居然能够遥隔千年,与高宗皇帝心意相通,这也算是一段佳话吧。

皇帝要走,自然需要有人欢送,只不过这次欢送的方式有些特别:金兵用火烧杨州城的冲天火光来欢送高宗皇帝的南下。

高宗皇帝对于自己的离开,心里还有有些芥蒂的,毕竟是食言而肥。

所以高宗临走前,还对中书侍郎朱胜非说道:“刚才已经议定了,朕还是要赶快去杭州,这里的事情就交给卿家处理,事情处理完了,卿家马上到杭州来。”

说到这里,高宗皇帝又特意加了一句:“更无文字”

续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三中记载道:帝曰:“已闻矣。适议定,不若径去杭州。此中诸事,暂留卿处置,事定即来,更无文字。”

好一句“更无文字”。

这种出尔反尔,临阵脱逃的丑事,高宗皇帝当然不想后人知道;但是事与愿违,史官们不但把整个过程给如实记录下来,甚至连“更无文字”这一句话也都记录在史册上。

又经历了千辛万苦和种种的磨难,高宗君臣一行终于抵达了杭州。

杭州远离金兵,而且有重重水乡的保护,估计可以在杭州逗留颇长一段时间。君臣人等也都松了一口气。

毕竟是在前段时间败绩累累。必须要对天下人有所交代。方能服众。因此,刚到了杭州不久,高宗皇帝就决定认错,很技巧地写了一份罪己诏。

看看罪己诏书内容:他先是“慰抚淮扬迁徙官吏军民”

靠,高宗小皇帝竟然把逃跑说成是搬家,世界上有这种方式的搬家吗真亏他想得出来

接着看诏书,对于目前这种情况,他“痛切朕心。愧负何及。”

同时他还强调,这一路上他“劳形克己,侧身修行,宅中经远,均布惠泽。省刑薄敛,一毫不扰郡邑。”

也就是说,他积极逃难,收获很大,心性随之成熟。无论是住着还是走着,他到哪儿都做了很多有意义的好事。一点都没有骚扰所过州县。

多好的皇帝啊,为了更加深切地体现他的仁慈。他下令外放了180名宫女。

高宗皇帝一直对外宣称不喜不近女色,这时仓惶逃命,居然还随身携带了这么多的女人。

虚的做完了,还得来些实的,于是高宗皇帝又一次宣布大赦天下。

从某种角度看,生活在高宗时代未尝不是好事,因为这个皇帝隔三差五就来一次大赦天下,莫非是在鼓励犯罪不成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