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武圣传说之岳武穆篇 > 分节阅读 113

分节阅读 113(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百官当然也都跟着出城,其中司农卿黄锷也顺势逃到了江边,这时有熟人跟他打了个招呼:“黄相公在这里。”

本来只是熟人之间的客套话,岂料这一喊竟然要了黄锷的性命。

旁边不认识黄锷的人还以为是黄潜善,立即有人大骂:“你祸国殃民,罪该万死”。还没有骂完,已经有军校提着朴刀冲了过来。

黄锷还没来得及开口辩解,人头已经掉落地下,一命呜呼。

被误以为是黄潜善的冤死鬼并不只黄锷一人,给事中兼侍讲黄哲方鸿胪少卿黄唐俊等人也是因为同样的原因被愤怒的群众所冤杀。

看来愤青一族不单是中国的现代有,古代也有。

一时间,朝中所有黄姓的官员都人人自危,惶惶不可终日。

续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三中记载道:“时军民怨黄潜善刻骨,司农卿黄锷至江上,军士呼曰:“黄相公在此。”数之曰:“误国害民。皆汝之罪。”锷方辨其非,而首已断矣给事中兼侍讲黄哲方徒步。一骑士挽弓射之,中四夭而卒。是日,鸿胪少卿黄唐俊渡江溺死。”

扬州军民对于黄潜善之流的愤恨,已经到了刻骨铭心的境地。

扬州的大运河已经被各种船只给堵死了,高宗皇帝一行六人,唯有快马加鞭,继续南下,来到了瓜洲镇的长江渡口。

在这里,高宗小皇帝的队伍稍稍壮大了一些,因为吕颐浩张浚等大臣也都已经尾追了上来。

高宗皇帝正想松一口气,突然间他又发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滔滔的长江边上,什么都没有,不要说什么战船大舰了,就是连小舟都没有。

高宗皇帝连忙发问:“王卿家,你不是说这里有十几艘战船在等候吗”

御林军总头领王渊小心翼翼地回答:“战船是有,只不过现在都用来抢运皇宫里的财产去杭州,这是陛下前些天才下达的命令。”

其实,王渊还漏掉了最重要的一句话,最大的几艘战船,都已经被康履等几位太监所征调,用来运输他们自己的私货。

望着水流喘急,宽阔无边的长江水,高宗皇帝突然间明白了,什么为之“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高宗皇帝最终还是横渡了长江,而且是在大队官船到达之前。

关于高宗皇帝是如何渡过长江的,历史上有两个说法。

第一个是正史的说法:

续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三中记载道:得小舟,即乘以济。

这个说法其实大有商榷之处。

区区一条小舟,能否籍此横渡水深浪急的滔滔长江水这是第一个问题。

即使小舟勉强可以横渡长江,但其中必然有风险;而高宗皇帝是万金之躯,不立险地;高宗本人敢不敢冒这个风险,身边的大臣们敢不敢让高宗冒这个风险,若然出了问题,谁来负责这是第二个问题。

所以,正史的说法,有些是不能够全信的。

相对于漏洞百出的第一个说法,第二个说法,也就是坊间流传的说法,反而更显得可信。

坊间传说,高宗皇帝是骑着白马横渡长江的。

当时事态危急,高宗皇帝所骑的白马突然自己发力,驮着高宗皇帝跳入长江,一路涉水而行,到了对岸,就把高宗皇帝摔落地下,白马自己跑开不见了。

后来,高宗君臣继续往南走,在距离长江边十几里处,找到一个水帝庙。

进去庙里一看,水帝左首第一判官崔府君的右手正牵着一匹泥马;这匹泥马全身湿漉漉,马脖子上还吊着一蓬水草。

高宗皇帝认得这蓬水草,因为之前渡江之时,这蓬在江水中漂流的水草刚好挂在高宗所骑白马的脖子上,怎样扯都扯不断。

高宗皇帝这才知道,原来是崔府君派遣座下的草泥马前来帮他。

这就是高宗皇帝泥马过江的故事。而崔府君座下的那匹草泥马,第一次出现在历史的记载当中。

也有人传言,高宗所骑的那匹草泥马,一直修炼到了现代,终于得道成神,变成了中国第一护国神兽。

对于坊间的这个传说,乾隆三大窝之一,清朝著名的诗人和历史学家赵翼还曾经专门做了一番考据。

在赵翼所撰写的陔馀丛考。高宗泥马渡江之讹中写到:“宋高宗初至杭州,即命立崔府君庙,以示灵异,於是精忠小说遂有泥马渡江之说。”

s:为了配合起点的酬勤计划,陈豆这个手残党,先尝试一下逢周一三五两更,假如能够撑得住,以后每天两更,希望各位书友支持。

谢谢zhuxyhh01大大错花心大大三牛aa大大的打赏和支持。

第二百四十四章:哀其不幸

高宗皇帝渡过了长江,再往南走十几里路,终于找到了一个能够歇息落脚的地方水帝庙。

正史的这个说法,与坊间高宗皇帝泥马过江的传说相当吻合。

当然,正史并没有说高宗皇帝在水帝庙里再次遇到草泥马神兽,而是说高宗到了水帝庙后,先用靴底擦干净佩剑上的血迹,然后把披在身上的裘皮脱下,放在地面上,半垫半盖就睡着了。

而这个时候,高宗皇帝身边没有任何文武百官以及禁军护卫。

续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三中记载道:次京口,帝坐水帝庙,取剑就靴擦血;百官皆不至,诸卫禁军无一人从行者。

高宗皇帝的南渡,标志着宋朝在北方战场的全面失利;以后的战局,将是宋朝能够凭借着长江天险,保住剩余的半壁江山。

从现在开始,我们可以把宋朝名正言顺地称呼为“南宋”了。

皇帝居然走散了,这可是不得了的事情,消息传到了镇江府,镇江县的知县钱伯言竟然把全县的居民都赶出来,四处寻找皇帝。

还是人多力量大。民众很快就在水帝庙里找到落魄中的小皇帝。知道这个消息后,钱伯言知府马上派兵前来迎接。

就这样,在佛祖和天尊的联手保佑之下,我们的高宗小皇帝终于在镇江与他的大臣们重遇了。

续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三中记载道:镇江闻车驾进发,居民奔走山谷,城中一空。守臣钱伯言发府兵来迓。

在这里。又发现了高宗皇帝的一小段绯闻:续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三中记载道:帝至镇江。宿于府治帝问:“有近上宗室否”时士粲彡为曹官。或以名对。遂召士粲彡同寝,帝解所御绵背心赐之。士粲彡,仲维子也。

这段话确实是有些让人费解。

当时正是落难逃亡之际,按理说,高宗皇帝应该不会有什么闲情逸致来捡捡肥皂搞搞断背;会不会是因为高宗皇帝发现自己的小小赵构再也硬不起来了,就想换个角色,一试身手

我们的高宗小皇帝,果然是谜一般的存在。

同样是战败。但战败的君主也有两种选择:带领民众逃亡或者独自逃亡。

三国时期的刘备选择了前面一种做法,从而给他带来了极大的声誉,为后来蜀国的建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高宗小皇帝选择了后面一种做法,结果让小皇帝背上了一辈子的骂名。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