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重生之我为书狂 > 分节阅读 334

分节阅读 334(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又是传来大笑的声音。

“但是,不管我这首徐人歌是不是我自己写的,但在楚辞里面,徐人歌却是真正的存在,不是么”

“哼”

程礼选择不回答。

黄一凡也不管程礼,继续自己的讲座:“虽然这首山歌具体写的是什么,至今已经无从可考。但是,大致意思还是知道的。他说的吴国“延陵季子”带着宝剑出使晋国,路过徐国时遇到徐君,徐君非常喜欢季子的佩剑,但不好意思开口索要。季子看出了徐君的心思,因为还要出使他国,不便立即解剑相送,想等回来路经徐国时再相送。不料回来时徐君已死。季子凭吊了徐君之墓后,解下佩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随从的人问季子:“徐君已死,为何还要送给他佩剑”季子回答说:“当时,我心里已把佩剑默许给他了,只是不便相送,现在岂能背信弃义,违背自己心中许下的诺言。

徐人歌自然赞赏的是季子恪守诺言的美德,但是,徐人歌一说的不是楚国的人物,是吴国,季子是吴国的皇族。二说的也不是楚国的事件,徐人歌是在徐国的土地上发生的事件,三说的更不是楚物。但是,这一首徐人歌仍然被例朝史学家认为是经典楚辞之一。我不知道是诸子史家的定义更强呢,还是程礼教授的定义可以否定诸子史家的论断。”

说到这里,黄一凡停了停,看向了程礼。

与此同时,台下的一些学子,观众也看向了程礼。

不言而喻,此之前程礼所说的楚辞四大标准,但这会儿却遭受到了巨大的挑战。

一首徐人歌,他就不是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可是,他却仍然是楚辞。

“徐人歌虽然说的不是楚国发生的事,也说的不是楚国的人物,但仍然属于用楚国方言写的歌曲,也就是仍在书楚语,所以,徐人歌仍然属于四大标准之例。”

看着一众人士看向自己,程礼辩解说道。

“那这么说,程礼教授您的楚辞四大标准不是合在一块,而是单独分开,只要符合其中一项条件的就可以是楚辞,是么”

“是的。”

程礼点头说道。

“呵呵,程礼教授,你们楚辞学协会的标准原来可以不断完善的呀,这倒是值得赞扬。”

黄一凡说完,台下一众学子便是传来了些许笑声。

这哪是什么赞扬,分明是赤果果的打脸呀。

之前你不说四大标准是可以分开,现在一看到有一个例外的徐人歌便赶紧说只要符合其中一个标准就是楚辞这简直是变脸的速度比翻书还快,这样的标准,一众学子只能说呵呵了。同时,对于所谓的楚辞学协会更是鄙视了一句:“靠,原来一直觉得楚辞很牛逼,连带着我也觉得楚辞学协会也很高大上。现在来看,这一些都是什么人呀。”

“是呀,我是明白了,这一些专家别的本事没有,一但有人挑战他们的权威,他们便怒了。就像黄一凡先生说他写的诗是楚辞一样,想来也是因为黄一凡先生写的诗不符合他们的标准,他们便认为黄一凡先生的诗作不是楚辞。”

台下不少学生窃窃私语,虽然声音不大,但也传了不少进入程礼等一些来自燕大教授的耳中。

而在另一边的水木大学的几位领导,倒是笑看着程礼等人。

虽然他们什么也没有说,也没有发表意见,但这翻注视却让程礼等人更是尴尬。

“黄一凡,标准向来没有绝对的标准,全球所有的标准也都是随着时间的推后,每年不断的完善。再说楚辞失传千年,后人能总结出这几个标准已经非常的不容易。虽然此前程礼教授并没有细讲这四个标准,但其实四大标准已经包括了像徐人歌这样的山歌。而且,向来文学类的定义不像数学一样,11就等于2,文学类的定义也只能定义一个大概。只要各类诗作大概是这个标准,我认为这个标准都是可行的。”

程礼脸色有一些不好看,这时,复大的罗庆同却是声授程礼说道。

“所以我才说值得赞扬嘛。”

看到罗庆同说话,黄一凡回道。

这一句回答,更是让不少学子忍俊不禁。

打脸呀,打脸,之前打了一次,现在又来一次。

“如果这个讲座就是耍皮子厉害,我想,这个讲座也没什么意义。”

听到众人大笑,罗庆同也发现自己好像掉进了黄一凡的语言圈套里面,冷哼一声,表达着自己的不满。不过,对于罗庆同的说话,黄一凡也懒得与他们计较,点了点头,说道,“是的,我也觉得耍嘴皮子没什么意义,那么,我们继续。”

学术争论不是掐架。

学术争论也不靠耍嘴皮子。

既然这一些家伙不服,那么,我就说到你们真正的服气。

正文 第四百九九章:精彩的学术争论

“刚才说到程礼先生的四大标准,为什么我会质疑四大标准呢。除了刚才我找出来的一条例证之外,其实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这个标准实在是太宽泛太宽泛了,几乎相当于没有标准。”

在开这次讲座之前,黄一凡便对于楚辞有了经心的准备,虽然程礼弄出来的“四大标准”让黄一凡稍稍有些惊讶,但凭着对于楚辞的理解,他仍找到了回应的理由:“我知道几位教授可能又会不同意我的观点,不同意不要紧,等我将把话说完。”

看了程礼似乎又要准备反驳自己说的话,黄一凡说道:“为什么说四大标准等于没有标准,其实,如果我们换一个词来解释的话,比如,什么是唐诗,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解释为书唐语,作唐声,纪唐国,名唐物

是的,如果真按这样的标准,关于楚辞的四大标准也可以套到唐诗宋词当中去。可是,我们现在想想,难道唐诗就是这样的特点

不,不,唐诗宋词不仅仅有这一些特点,他还有其更为重要的特征格律。

不管是五言还是七言,不管是平还是仄,如果不讲唐诗宋词的格律,那么,我们便不能真正的了解什么是唐诗宋词。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看起来是评价楚辞的标准,但这个标准只强调楚辞的背景,并不强调楚辞的本身,我认为,这四大标准根本就不是标准。”

不过,对于黄一凡的质疑,燕大教授程礼也不是等闲之辈,在黄一凡强有力的辩解之后,程礼却是说道:“黄一凡老师,其实在来参加你的讲座之前,我就知道你会拿“格律”来反击此前我提出来的楚辞四大标准。但是,千年以来,楚辞早已失传,关于楚辞具体的格律已无从研究。太史君公羊望称,楚辞有四言五言,也有六言七言,甚至八言九言十言句式灵活多变,表现形式如江河之水,没有痕迹。

汉朝著名史学家“班寻”亦认为,楚辞与华国各类诗体都不相同,而是更为活泼绚烂,且篇幅较长,认为楚辞是“不歌而诵谓之赋”,有一些像汉赋,但又不是汉赋,类似于古典散文,但却比古典散文更为有意境。所以,综合来说,楚辞并没有绝对的格律。单纯从格律上去定义何为楚辞,基本不太可能。”

“我倒不认为楚辞没有格律,万事万物皆遵循一定的规律,写诗作词也一样,没有格律就没有诗词,现代诗为什么发展如此缓慢,其实与没有格律有着很大的关系。当然,我们现在不是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